董平讲座 浙江大学董平教授来我院讲座
6月18日晚上6:00,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董平教授在我院法云校区讲座。主题为"中国哲学的阶段与形态"。我院德澄法师主持讲座。我院副院长刚晓法师与一百多名师生聆听了讲座。
在讲座中,董平教授首先对中国哲学的起源背景进行概述。西元前770-221年与西元前1046-770年是中国历史的霸政时代与王政时代,这两个时期,从政治体制来看,王政时代是封建体制社会,霸政时代是封建体制瓦解和中央集权郡县体制的逐渐形成的社会时期。
从中国思想史的角度来看,王政时代是中国思想史开端前的潜伏蕴酿时期,或者称为前中国思想时期。而中国思想真正的繁荣时期是春秋战国时期,即西元前770-221年,也是中国哲学的第一阶段,一般称为先秦哲学时期,这个时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此时期形成了众多的学派,其中包括儒、墨、名、阴阳、法等学派,在这些学派中,大多数学派认为自己把握到社会自然的法规——道。
道是治理社会、和睦家庭以及与自然相处的总法则。不过站在历史的长河中来看这些学派,这些学派确实发现和掌握一些社会规律与法则,他们的思想对中国历史影响巨大。但是,这些学派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并不能称把握真正的道。
若我们站在实事求是的角度,对于这些学派,我们应该有一种放下成见"深入其中,走出来"的态度,来看待这些学派的思想,这些学派的思想确实有许多是值得现代人吸收与借鉴的,但是,在这些思想中有些东西也是应该抛弃的。
在先秦的思想中,董平教授特别对法家的思想进行了点评。他说:兵者诡道也。作为诡道的法家思想是战争时期为了获取战争胜利所采用的战略、手段与方法。但是,在和平时期去谈论这些思想,并鼓吹这些思想是谋取利益的必要方法,对于和谐社会稳定人心是不利的,是不应该的。
其次,董平教授对短暂的秦王朝进行了介绍。秦王朝在时间上是短暂的,但是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却是巨大的,无论是从秦王朝的体制,还是从秦王朝的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的事件中,秦王朝都是中国历史中的重要的一页。从政治体制的角度来看,秦王朝为秦王朝以后的二千多年的体制奠定了基础。
虽然秦王朝与以后各代的体制不尽完全相同,但从总体上来说,是相似的,是差不多的。秦王朝的文字统一事件对于中华民族的大融合与民族认同感也是功不可没的。
为了说明此点,董平教授特别举例说明。在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中,人民群众只认同具有他们自己文字的纸币,却不认同不具有自己文字的硬币。这就说明了文字的统一,对于民族的大融合与民族认同感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虽然我们有时所说的语言并不相通,只要我们写出来,我们就能相通沟通与交流。这就是统一文字的作用。
其后,董平教授对汉代的政治体制与思想史的形成与演变以及历史背景进行概述。在中国历史上,汉朝是第一个平民出生的皇帝所创建的。其开国者刘邦吸收了秦王朝灭亡的教训,深刻认识到秦王朝灭亡的原因。但是由于自身的原因,即他不知道怎样治理国家,不愿意走秦王朝的老路,又不愿听取众大臣的建议,而采取一种听之任之,无为而治的方针,即采取一种"黄老之学"来治理社会。
这种黄老之学是特定时代背景的产物,并不是学术研究中的黄老之学。
在政治体制上,汉朝采用了封建制与秦王朝的中央集权郡县制相结合的一种制度。这种制度也是由自身条件与社会背景所决定的,刘邦本人是讲义气的,在得到江山以后,对于他有功的部下,给于一定的权利、土地,这就是汉初的封建制与郡县制相结合的政治体制。
这种体制对于汉初的国内安定、经济的发展是作用巨大的。特别是汉初的高、惠、文、景四帝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些条件为武帝的体制改革与开拓壃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在思想史上,汉朝在汉初采取一种无为而治的方针,随着时间的发展,国内的各种形事发生变化,到了武帝时期,武帝采取消蕃的方针,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而在统治思想上,则与儒家思想相结合。使汉初的无为而治的方针发生改变。
其后,董平教授对东汉的思想演变与背景进行了概述。东汉时期,一种来自于印度的佛教思想文化来到中国,给中国文化补充了新鲜的血液。这种文化对于中国文化的形成与演变的作用是巨大的。这种文化,最初在上层人物中传播,并逐渐辐射到人民群众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这种文化在中国的语言学、文字学、审美、建筑、音乐等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这种文化对于刺激本土宗教——道教的发展与壮大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这种文化对于稳定社会调节人心的烦恼的作用是巨大的。当然,这种文化在与本土文化结合的过程中,经历一些曲折的过程。例如,在中国思想史上,佛道之争、玄学与佛学之争以及魏晋时期的五家七宗的佛教学派,这些事件与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以及思想史上都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董平教授对唐宋时期的哲学思想以及背景进行概述。唐朝是中国佛学最繁荣的时期。中国佛教学派绝大多数在此时期形成的。这一时期,佛教思想已经影响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意识形态,还是生活细节,都受到极其深广的影响。
例如,人们的日常语言已经大量使用佛教用语,人们的审美情趣已经渗透了印欧风格,人们的宗教归属已经从注重祖先崇拜和道法自然中,另开新径,关注彼岸世界、关注未来。在佛教极速的发展时期,中国哲人也对其思想进行过批判,而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越性。
其关键人物就是韩愈。宋代也是佛教繁荣时期。宋代的佛教繁荣与统治者的意识有关系。宋代以文治国,文人雅士附庸佛教谈佛论道,这使佛道盛行。由于佛教的盛行,一些文人开始对佛教文化进行批判性吸收,也由于佛教文化对社会意识形态的作用与反作用,使一些文人认识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本体性与优越性,对于中国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于是,宋明理学、陆王心学、阳明心学就出现了。
本次讲座由于时间的限制,在短短的二个小时内,董平教授对中国哲学的阶段与形态作出精彩概述,并且举例大量的历史事件与生活事例来说明中国思想的发展与演变,以及这些思想的历史背景与形成原因。这为我们了解整体中国思想史的整体结构勾勒了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