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的故事]周总理的故事

2018-03-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总理先生,我想知道您对美国嬉皮士的看法."周恩来客气地微笑着打量了科恩一眼,瞄了瞄那蓬松飘垂的长发,说:"看样子,你也是个嬉皮士罗."继而

“总理先生,我想知道您对美国嬉皮士的看法。”

周恩来客气地微笑着打量了科恩一眼,瞄了瞄那蓬松飘垂的长发,说:“看样子,你也是个嬉皮士罗。”继而把眼光转向大家:“世界的青年们对现状不满,正在寻求真理。在思想发生变比的过程中,在这种变化成型以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事物。这些变化也会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可以容许的。我们年轻的时候,也曾经为寻求真理尝试过各种各样的途径。” 这个科恩是大学二年级学生,学的是历史和政治学。他原以为在这个最革命的国家,听它的总理评价嬉皮土,一定会听到那种“资产阶级的”、“颓废的”、“没落的生活方式”之类的训词,结果,出人意料。周恩来并没有用革命的大道理训人,还表示出十分理解当代青年的思想。

这不仅仅是某一个人感到惊奇!

周恩来又将眼光转向科恩:“要是经过自己做了以后,发现这样做不正确,那就应该改变。你说是么?”周恩来略略停顿,又补充了一句:“这是我的意见。只是一个建议而已。” 周恩来这番话,在第二天,几乎被所有的世界大报与通讯社报道。四月十六日,科恩的母亲从美国加州威斯沃德托人通过香港,将一束深红色的玫瑰花送给周恩来总理,这位母亲,感谢周恩来对她的儿子讲了一番语重心长的话。

周总理接受美国记者的采访,记者一眼看到了总理办公桌上的美国派克牌钢笔

记者:“总理先生,您说您是站无不胜的中国人民的儿子,那为什么您还要用美国的钢笔?” 周总理:“哦,这是一位参加了抗美援朝的将军在朝鲜战场上的战利品,他将它送给我做为礼物,我觉得很有意义就收下了!”

一位西方领导人:“请问总理先生,你们中国人怎么管公路叫马路呢?”

周总理:“因为我们走的是一条马列主义道路嘛!”

记得在一次会议上一位国外领导与周总理握手,对方握完手之后用手绢擦了擦手之后,就把手绢装起来了,周总理看到之后,也用手绢擦了擦手,结果却把手绢丢掉了, 对方先是不敬,我们国家的总理总不能吃这个亏吧,从那次起我感觉总理真的是很帅气.真是潇洒到了

周恩来:“我凭什么神采奕奕?”

未记

1961年,周总理出访归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机场迎接他。第二天,周总理看到一张报纸上刊载他回京的消息上,有“周恩来总理神采奕奕的走下飞机”时,不由得紧皱眉头,指着报纸对值班秘书说:“你打个电话问一下,这条新闻是谁写的,叫他马上到我这儿来一下。” 那位记者很快赶到西花厅,周总理放下手头的工作,又拿起那张报纸,说:“我们现在国家遭难,人民受苦,我周恩来凭什么神采奕奕?”那位记者知道错了,忙向总理检讨,同时也汇报说他当时写这则新闻时,只考虑了国际方面的情况,没有考虑国内方面的因素,因此出

了差错。周恩来略一沉思,又谆谆告诫说:“我们共产党的干部都吃不饱,我周恩来作为国家的总管,居然还神采奕奕。这样的宣传,上不合国情,下不安民心。群众看了会怎么想?”周总理精辟的分析使那位记者茅塞顿开,心悦诚服的离开了西花厅。

原文98·11发表于《幸福》

鞠躬尽瘁全心为人民

同学们可能不知道,文化大革命的时候特别时行戴毛主席像章,毛主席像章越来越大,越来越精致,到现在我也还保存着“两毛巾”毛主席像章。这充分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毛主席的爱戴之情。

敬爱的周总理胸前也戴了一枚毛主席像章,但是他戴的不是当流行的圆形毛主席像章,而是一种长条形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章。这枚纪念章上,1/3的地方是毛主席头像,2/3的地方是毛主席书写的“为人民服务”5个大字。有一回,周总理去广州,宾馆里的女服务员胆子挺大,要跟周总理换像章。那时候,如果能得一枚好像章,可是一件了不起的收获。周总理笑着说:“你喜欢我戴的这枚,好啊,那就送给你。”一听这话,姑娘赶紧自己动手摘下了周总理戴的像章,又把自己戴的那枚毛主席头像纪念章给周总理别在胸前。到了晚上,周总理又把那枚毛主席头像纪念章摘下来,仍然换了一枚为人民服务纪念章戴在胸前,这枚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纪念章一直戴到他去世。

周恩来外交艺术节选

季明 刘强

莫洛托夫对美国人说:“如果你认为我很难对付,那么你等着周恩来吧,那时你才会懂得什么叫难对付!”

莫洛托夫一生为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而战,资产阶级说他令人望而生畏,自然不奇怪。其实,莫洛托夫的样子一点不叫人生畏。看上去,他倒象一位哲学教授。他个子不高,银白色的头发总是梳理得整整齐齐一丝不乱,戴一个夹鼻镜,看人时总是带了一种专注的思索的神情。他用这种表情望着周恩来时,紧跟着的往往是愉悦的理解之情和由衷的赞叹。他用这种专注的思索的神情望着美国那位著名国务卿杜勒斯时,形式就不同了,那是一种出击的姿势,以便抓住要害猛扑过去。

莫洛托夫与周恩来在共同战斗和交往中结下深厚友谊。当时日内瓦各报大量报道周恩来,他成为日内瓦最引人注目的人物。对此,莫洛托夫表现出由衷的喜悦,认为周恩来是一个出类拔萃的外交家。

在日内瓦会议开始不久的一天,一个美国人冲着莫洛托夫说,你是个“很难对付的毫不妥协的谈判者”莫洛托夫指着他的鼻子很自豪地说:“如果你认为我很难对付,那么你等着周恩来吧,那时你才会懂得什么叫难对付!”

为了能让外国人看懂《梁山伯与祝英台》,周恩来发出的请柬是:请您欣赏一部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米欧与朱丽叶》。

中国的《罗米欧与朱丽叶》果然引起了外国记者们极大的兴趣,放映场又一次爆满,而且观众果然入戏了,全看懂了。当演到“哭坟”和“化蝶” 时,全场一片同情的感叹。影片结束,灯光复明,全场观众如醉如痴静默了一分多钟。突然,谁鼓了一下掌,全场顿时沸腾了,暴风骤雨般的掌声、喝彩声经久不息。

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因事未能出席这次电影招待会,事后听说了便希望看看这部影片。周恩来特意为苏联代表团安排了专场。按照周恩来的意见,中国代表团特意地安排方祖安和在苏联学习的烈士子女欧阳菲(女)分别翻译男女主角的对白。两位翻译同志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莫洛托夫看后非常高兴,笑容满面地鼓掌。

事后,不少记者不仅赞不绝口地称赞中国的民族文化艺术,更称赞周恩来高超的外交艺术。

摘自《周恩来的外交艺术》

1966年邢台发生6.8级地震,他在第二天时间就赶赴现场,一下飞机悲痛万分,几乎哭出声来。在慰问一个临时医院时,总理坚持和100多位(134?)一一握手,一一安慰,方才离开。 在一张照片上,我们可以看见,总理站着,周围的群众多是坐着。总理既没穿大衣,也没戴帽子。为了不使群众受冷,他让大家背风,自己顶风讲话。临时改变地点,没有讲台,放上两个给灾区送食品的包装木箱,让总理站了上去。

总理对一个老人是这么说的:“我是您的儿子!”

总理端过一个普通农妇给他舀的一碗生水,说声谢谢,喝了一口。这时身边的保健医生看见瓷碗边上有未洗净的玉米面,碗边有多个破损缺口,当时灾区各种疾病正在流行,他坚持要吃普通群众吃的伙食——窝窝头和面糊。 我们的总理,用细致的观察力,重视每一个细节。

我是80年代人,我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那个时代,但是一个伟人的影响力是剧大的,他不单会影响他那个时代的人们;我相信,不单只有上一代人景仰和怀念,总理的魅力会流芳百世,他老人家对信仰的追求,对人民的热情,对民族的贡献,永远值得我们怀念,是我们每一代人永远的楷模和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