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军图片 文化传承:李爱军以年画为媒成典型(组图)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一座绮丽的文化宝库,但遗憾的是一些文化遗产正在逐渐或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而一些却被代代相传,并在今天被赋予新的生命气息发扬光大。文化的传承离不开那些用灵魂与文化对话,用行动捍卫文化精髓的默默无闻的传承人。李爱军就是其中的典型。
李爱军,斋号:聚仙居主人。武强年画传承人,中华传统礼规学传承人,正定县德宝轩书画艺苑创办人。他以德经商,承传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他以画为媒传承文明,再现文明古国、礼义之邦范表;他为文化传承四处奔走、多方呼吁。
年画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千百年来,年画不仅是年节一种五彩缤纷的点缀,还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与工具;也是一种看图识字式的大众读物;对于那类时事题材的年画,还是一种百姓喜闻乐见的媒体。
这种内容够得上百科全书式的民间艺术,包蕴着一个完整的中国民间的精神。年画又是一部的地域文化辞典,从中可以找到各个地域鲜明的文化个性。这些个性因素,不仅在题材内容里,从各个年画产地习惯的体裁、用色,线条及其不同的版味,也能一眼识别出来。由年画可以认识全部的中国民间。
李爱军与年画结缘是始于一位街头卖年画的老先生,正是这街头无意识的结识,让李爱军与年画擦出了灵动的火花,并且让李爱军从此走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工作这条艰辛、漫长又意义非凡的路。
李爱军认为:年画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几大发明造纸术、刻板术、印刷术,而且他承载着民族的美德精神食粮,所以他在文化传承领域的地位很高,教育意义很深。我们随着上百年的文化文明的断代,没有这些规范,人就会变得没有约束,不能自律。
所以人必须得守规矩,必须懂得敬畏,懂得敬畏了就懂得尊重他人了,那么礼仪之邦就来了、就有了。年画作为一种记录历史的载体,承载了“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的文化功能。《六子争头》、《狮子》、《老虎》、《大花瓶》、《门神》等一张张年画,是定格为承载岁月风烟的舞台,也是让人谨记教诲的教育素材。
作为一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李爱军心灵深处最强烈的心声就是:让我们共同研学弘扬中华传统礼规教育,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做好做实,让我们及后人一起认识学习历史规律,尊重把握运用规律,让心有所属,神有所归,便自会和谐。凭着这份信仰和坚持,李爱军与他的“玉麟轩”年画品牌一起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慢慢成长成熟起来。
现代民居中的敬祖礼仪
2011年,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见证?品牌的力量记载中国服务业发展历程中的光荣与梦想表彰大会上,李爱军创立的“玉麟轩”品牌荣获金典奖全国非遗保护产业政府满意最佳典范品牌。目前“玉麟轩”,已成为“中国非遗保护领域最具影响力十大标志性品牌”。
同时,创办者李爱军及参与者也荣获中国企业战略联盟“引领行业发展杰出贡献人物”、全国非遗保护产业最具影响力十大领军人物、被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授予终身理事。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审美观的变化,一些传统的艺术、传统的文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也是越来越高,人们对文化的返朴诉求也是越来越强烈,所以说,年画作为土生土长的传统文化,它的地位和价值也是越来越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李爱军和他的德宝轩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推崇。
德宝轩书画艺苑成立四周年之际,中国教育电视台前来拍摄中国大型纪录片《色鲜纸白点染丹青》向建党九十周年及国庆献礼。
2011年11月19日,德宝轩书画艺苑与中国诗书画协会结为友好单位,被授予中国诗书画协会民间艺术创作基地。
《中国经济杂志》、《世界博览杂志》、《鉴宝》十二月刊以《色鲜纸白点染丹青》、《从服装到年画》、《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神传承的典范》等文章纷纷报道德宝轩书画艺苑保护成果。
2011年12月8日,李爱军出席正定县民间艺术协会换届选举扩大会议,并当选协会理事。
2012年,两会期间人民政协报《人大新闻》专刊B7版全篇以“守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精神家园”为主题,报道德宝书画艺苑及创建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神进行传承保护的事迹。
cctv-4中国新闻、cctv-7、中国网、央视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中国经济网分别以《德宝轩守护传统文化的家园》、《唤醒五千年文明的使者》、《德宝轩―熔铸中华礼仪之魂》《解读“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深厚内涵》、《德宝轩-新民俗的开路先锋》等不同专题陆续播出。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丰厚的以人为本的中国特色长效教育,即“百行德为首,百善孝当先”。孝,是中华文化的基础和核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本身就是一种大孝,不管时代怎么变迁,人类最基本的东西是不会变的。文明的传承就是要坚守根本,宏扬创新。
用行动继承文明,在行动中践行文明,让文明指导行动,这才是传承文明遗产的意义所在、价值所在。李爱军正是秉持着这种理念来弘扬传统礼规教育,和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让我们及后人一起来认识学习历史规律,尊重把握运用规律,让心有所属,神有所归,便自会和谐。
结语:温总理说:诗经里有句话“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意思是说我们做斧柄时,只要按照先人传下来的斧柄的样子去做,大体能像。做出来的虽然不是同一把斧柄,但是同根同源;互为其根,互为其本;这就叫一脉相传。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三句话的理解:第一,它是民族文化的精华;第二,它是民族智慧的象征;第三,它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几百年,几千年传下来的,为什么能传下来,千古不绝?仅在于灵魂,有精神。一脉文心传万代,千户不绝是真魂。文脉就是一个民族的魂脉。今天,保护非物质文化,就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文脉。
我们祝愿李爱军的年画保护与传承事业一帆风顺,也期望能有更多的人自觉继承中华优良传统美德,整体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谱写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