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昆杨振宁 杨振宁昆明忆求学时光与学生谈人生谈家庭

2018-04-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原标题:杨振宁昆明忆求学时光 与学生谈人生谈家庭中新社昆明10月15日电 (记者 顾一航)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15日做客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讲坛".在度

原标题:杨振宁昆明忆求学时光 与学生谈人生谈家庭

中新社昆明10月15日电 (记者 顾一航)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15日做客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讲坛”。在度过自己青葱岁月的地方,杨振宁回忆分享了自己的求学经历,并勉励年轻学子,“坚持直觉、开放思想、不要放弃好想法”。

91岁的杨振宁依旧精神奕奕,他的演讲从自己的物理启蒙开始,“我第一次接触物理,是在中学的图书馆里,看了一本《神秘的宇宙》。”

云南师大前身是诞生于1938年的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1938年秋天,我进入西南联大。那时候我有两个最要好的同学,黄昆和张守廉。我们常常在一起高谈阔论,被大家称为‘三剑客’。”杨振宁坦言,在联大时期,和同学的讨论使他受益匪浅,“我们当时无休止地讨论物理里面的种种题目,从下午喝茶到晚上熄灯,辩论不停。

现在,我已经记不清争论的确切细节,也不记得谁持什么观点,但我清楚地记得三人最后都从床上爬起来,点亮蜡烛,翻看海森堡的《量子论的物理原理》来调解辩论。”

杨振宁说:“跟同学讨论是极好的深入学习的机会,你可以将学问里头的重要细节了解清晰。”

讲座中,杨振宁与学生分享了自己的“科研灰色岁月”。1947年,杨振宁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物理学博士,那是被他自己称为“幻想破灭”的一年。

“我在国内学的都是物理学理论,在去美国的船上,我决定自己一定要以物理实验做博士论文。”然而,杨振宁却发现自己根本不适合实验,“我在实验室里经常惹祸,同学们说哪里有爆炸,哪里就有杨振宁。在此期间,我选择了四个题目的理论研究,有三个都失败,那时候我给在英国的黄昆写了一封信,说‘幻想破灭’。”

“后来在普林斯顿研究所,1947年失败的那些问题都获得了突破。”杨振宁说:“兴趣、长期准备、突破,是研究工作必须经过的三部曲。你必须要坚持,有好的想法不要放弃。”

90分钟里,杨振宁和学生们谈人生、谈学术、谈家庭、也谈未来。“我见证了近百年来中国的风风雨雨。希望你们年轻人记得,要努力、要坚持、探索更广阔的未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