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儿子后毛泽东是否把毛远新当成了毛岸英

2017-11-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红潮导语:江青把朱旦华拉到一边,说:"自去年岸英牺牲后,主席很少笑过.今天大笑难得的很,孩子就放这儿吧."江青认为毛远新留在北京对毛泽东改善心情有利.毛泽东心里

红潮导语:江青把朱旦华拉到一边,说:“自去年岸英牺牲后,主席很少笑过。今天大笑难得的很,孩子就放这儿吧。”江青认为毛远新留在北京对毛泽东改善心情有利。毛泽东心里早就希望或认可侄儿留在身边,10岁的毛远新住进了中南海,重新回到育英小学读书。

毛远新是毛泽民惟一的儿子,也是毛泽东认为毛氏三兄弟在世的惟一侄儿。1946年7月11日,朱旦华带着儿子毛远新和新疆监狱的共产党人一起回到延安。数日后,毛泽东邀请朱旦华母子到杨家岭家中做客。朱旦华曾回忆,毛泽东在杨家岭窑洞前,第一次看见她牵着的毛远新愣了好一会儿。

当年毛远新只有5岁,圆圆的脸蛋,一双大眼睛和毛泽民长得一模一样。直至朱旦华叫毛远新喊“大伯”,毛泽东才一把抱起侄儿,说:“让我好好看看润莲的儿子。

”看着毛远新。远新一点儿不怯生,问:“大伯,你怎么有毛泽东和毛主席两个名字呢?”毛泽东大笑,把侄儿举了起来,说:“你怎么也有两个名字呵?”小远新的头摇得像拨浪鼓,说:“我只有远新一个名字。妈妈,是不是?”毛泽东点着毛远新的小鼻子说:“你还有一个名字,小——调皮。

”毛远新笑了,小鼻子皱皱的。从见面的第一天起,毛泽东一家都很喜欢毛远新。李讷只比毛远新大半岁,两个人很投缘,经常在一起玩,在西柏坡,也时常见面,一起玩耍。

1949年6月朱旦华和方志敏的堂弟方志纯结婚,离京赴南昌任职。7月,毛远新在北京育英小学参加了一年级考试后被公务员送到母亲身边。

1951年10月朱旦华要到全国妇联开会,毛远新知道后,缠着母亲要去北京,说他现在就读的法前院小学老师说南昌话,他一句都听不懂。他闹着要重回北京育英小学读书。那里的老师和小伙伴那么熟那么好。国庆节前夕,毛远新随朱旦华重返北京。

到京第二天,康克清摸着毛远新的头对朱旦华说:“开会你带个孩子多不方便,我把远新送到他大伯那里去。”当晚,康克清回中南海把毛远新送到丰泽园。李讷一见堂弟毛远新,说不完的话,在毛泽东身边唧唧喳喳,跑前跑后,不自觉把毛岸英牺牲后那种压抑和宁静打破了。

妇联会议结束后,朱旦华去中南海看望毛泽东,准备带毛远新回南昌。毛泽东亲切地问了南昌的一些情况,包括小学教育。朱旦华顺便提到毛远新读书的法前院小学只上半天课,比育英小学差多了,孩子想回到育英小学读书。

毛泽东笑望着侄儿说道:“在我这里是温室的花朵,跟妈妈可以经风雨见世面。”毛远新大声“抢白”:“我也不住你这里,我住学校,怎么是温室的花朵呢?”侄儿天真有个性的反驳,引逗得毛泽东舒眉大笑。江青把朱旦华拉到一边,说:“自去年岸英牺牲后,主席很少笑过。

今天大笑难得的很,孩子就放这儿吧。”江青认为毛远新留在北京对毛泽东改善心情有利。毛泽东心里早就希望或认可侄儿留在身边,10岁的毛远新住进了中南海,重新回到育英小学读书。

毛泽东对侄儿的爱埋在心里,也流露在一件件小事中。当时新中国百废待兴,毛泽东公务繁忙,只要有一点儿闲暇,他从不拒绝给侄儿讲故事。一天,毛远新缠着伯父讲《水浒》,毛泽东讲到鲁智深不守寺规,大盆吃肉大碗喝酒。

毛远新侧着头问:“什么叫寺规?”毛泽东点了一下侄儿的小鼻子,笑着解释寺规第一条就是和尚只能吃蔬菜。毛远新记在了心里。过了几天,全家一起吃晚饭,有盘竹叶菜。竹叶菜南方很普遍,毛泽东从小爱吃。解放初在北京却是个稀罕菜,毛泽东高兴地给侄儿夹了一筷子,毛远新摇摇头不吃。

毛泽东问为什么。10岁的远新一本正经地说:“我又不想当和尚。”一桌人都愣起来。毛泽东想起鲁智深的故事,哈哈大笑。李讷问父亲笑什么,毛泽东说出原委,全家人笑得前俯后仰。李敏、李讷笑得直叫肚子疼。那些日子,毛远新只要不愿意做什么事情,顽皮的李讷就“幽”他一默:“你又不想当和尚。”丰泽园一片欢乐,一片温馨。

毛远新到毛泽东身边的第一年,毛泽东就叫身边的警卫人员教他游泳。那时候中南海还没有修游泳池,毛泽东叫人带他在中南海湖里游。毛远新没有下过水,水一过胸就慌起来,乱叫,怎么也不能浮起来。毛泽东听说后,指点侄儿:“两手前伸,两腿后蹬,头抬起来。

”毛远新还是害怕,脚不敢离地。毛泽东的警卫员孙勇拿起救生圈,刚准备扔,毛泽东摆了摆手:“带救生圈学游泳学不好,要不怕水,才能征服水。手前伸后划,这不浮起来吗?再给我向前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