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功实函数论 我国函数论研究的开拓者之一陈建功
陈建功(1893-1971),字业成,别号念台,浙江绍兴人。他是著名的数学家,在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广泛数学领域中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是我国近代数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我国函数论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陈建功的父亲是慈善机构的普通职员,母亲鲁氏靠为成衣铺做活帮助维持生计。陈建功是长子,有6个妹妹,因此家里的生活十分清苦。陈建功幼时因家贫无力延师,5岁时开始附读于邻家私塾。他聪颖好学,几年后就进了绍兴有名的蕺山书院,1909年又考入了绍兴府中学堂,鲁迅先生当年就在那里执教。1910年,陈建功进入杭州两级师范的高级师范求学,1913年毕业后为了实现以科学富国强民的目标,他选择东渡日本继续深造。
从1913年到1929年,陈建功三次东渡日本求学,成为20世纪初留日学生中第一个获得理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也是在日本获得这一荣誉的第一个外国人,这件事当时轰动了日本列岛,祝贺会上他的导师藤原先生说:“我一生以教书为业,没有多大成就。
不过我有一个中国学生,名叫陈建功,这是我一生之最大光荣!”那时,他的导师苦于自己的专业领域内缺少日文著作,就委托他用日文写了一部关于三角函数的著作,这部著作既反映了国际最新的成果,也包括了陈建功自己的研究心得,数十年后仍被列为日本基础数学的参考文献。同时由他首创的许多日文名词,至今还在使用。
1929年,陈建功婉言谢绝了导师留他在日本工作的美意,回到了朝思暮想的祖国,当时众多大学争相延聘,最终是浙江大学的邵裴之校长请到了这位雄才,并委以数学系主任之职。1931年,在陈建功的建议下,浙大又请来了中国的第二位理学博士苏步青,从此两位教授密切合作达20余年,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数学人才,形成了国际上广为称道的“浙大学派”。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浙江大学从杭州出发不断西迁,辗转跋涉五千里,于1940年2月先后抵达贵州遵义、湄潭,并在两地分别建立了浙江大学工学院与理学院。当时陈建功把家眷送回绍兴老家,自己只身随校西行,沿途日机轰炸,生活极端困苦,但他的数学研究与教学仍然弦歌不辍。他表示“决不留在沦陷区”,“一定要把数学系办下去,不使其中断”。
抗战胜利后,植物生理学家罗宗洛邀请陈建功一同去接收台湾大学,陈建功临行前对同事说:“我们是临时去的。”次年春天,他果然辞去了台湾大学代理校长兼教务长的职务,又回到了浙江大学,并在当时由陈省身教授主持的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兼任研究员。1947年他应邀去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任研究员,但美国优越的科研条件丝毫没有打动他的心,一年后他又回到了浙江大学。
杭州一解放,陈建功便意识到我国与苏联的学术交流肯定会日益频繁,因此从当年夏天起便率先学习俄文,不久即带领学生深入对苏联数学之研究。1952年院系调整,浙江大学理学院并入复旦大学,陈建功、苏步青等教授都调至复旦大学。
校长陈望道特别器重他们,给他们提供了较好的工作条件,同时浙江大学的良好学风也在复旦大学弘扬起来。当时陈建功已年过花甲,但他的工作量仍然大得惊人,他常常同时指导三个年级的10多位研究生,此外还要给学生上基础课。在此期间,由他撰写的《直交函数级数的和》、《实函数论》等专著也相继出版了。
1958年,浙江新建杭州大学,邀请陈建功担任副校长。杭州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行政工作极为繁忙,但不管多忙,陈建功依然不知疲倦地从事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同时还兼任复旦大学教授,在两校指导研究生。之后,古稀之年的陈建功还应上海科技出版社之约,结合自己数十年在三角级数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国际上的最高成就,写成了巨著《三角级数论》,1964年12月该书的上册出版。
正当陈建功送出《三角级数论》下册手稿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陈建功这位公认的学术权威首当其冲,卓越的贡献也无法使他幸免于难,身心受到了严重摧残。1971年4月11日20时28分,一代学者陈建功与世长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