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新德德艺双馨 德艺双馨树榜样 繁荣黄梅勇创新
时白林,1927年生,安徽蒙城人。1953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专修班,先后师从黎英海、陈铭志、邓尔敬教授学习作曲。曾任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团长,安徽省艺术研究所音舞室主任,中国戏曲音乐学会会长,中国音协第三、四届理事,安徽省音协副主席、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等职。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此次纪念活动期间,中国戏曲音乐学会授予其"戏曲音乐终身奖"。
主要作品有电影《天仙配》、《牛郎织女》、《生死擂》(均合作),《女驸马》、《孟姜女》等;电视剧《劈棺惊梦》、《狐女婴宁》(合作)等;舞台黄梅戏《江姐》、《刘三姐》、《梁山伯与祝英台》、《雷雨》等;舞剧《刘海戏金蟾》;话剧《丰收之后》;广播剧《汉宫秋》、《贵妃恩怨》等近百部。
声乐作品有《落花曲》、《啊,小石桥》、《祖国的黄山多么美》等近百首。发表论文《从安徽青、徽、黄的兴衰看中国戏曲音乐的发展》等近百篇。编著有《黄梅戏音乐概论》、《泗州戏音乐介绍》等,并主编《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安徽卷》(上、下)等10余部本。
时白林:1993年,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曾主办了一次"时白林声乐作品音乐会",十四年后的今天,又举行了这次"时白林从艺60年纪念活动",我的感激之情难以言表,只好在心中默愿:在今后的工作中倾尽我绵薄之力,继续精心耕耘,以表达我诚挚的谢意。
我的家乡在淮北大平原涡河岸边的一个小集镇上,那里的民族民间音乐非常丰富绚丽,有吹打、民歌小调、花鼓灯、坠子、琴书、大鼓、泗州戏、花鼓戏、梆子戏等等,还有振奋人心的抗日战争歌曲的熏陶,我的童年就是在这样一条多彩、迷幻的音乐小河中度过的。在河南、陕西读流亡中学时,又接触了更多的民族、民间音乐和戏曲,他们哺育了我,使我终身受益,我衷心地感谢他们。
1949年元月,我第一次看"二野文功团"的歌剧《白毛女》,立刻便被那优美动听的音乐征服了,从此,我心中种下了一个歌剧的梦。这个梦最终却由黄梅戏而成全。后来,我学习了西洋音乐和民间音乐,恩师们的精心教诲,让我见识了更为广阔的音乐天地,进一步培养了我对音乐的追求,我衷心地感谢他们。
在我以音乐为终身职业的过程中,与我合作的艺术家们对我而言亦师亦友,我的成绩中也都有着他们的功劳,我衷心地感谢他们。
今天来参加研讨会的,既有省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同仁,也有我的领导们,他们对我的工作一直给予了真诚的关怀与支持,我衷心地感谢他们。
作曲家必须尊重并满足人民不断发展并提高着的美学欣赏习惯和心理。我现在虽然年龄大了点儿,但身体状况和思维能力都还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音乐泰斗贺绿汀90岁仍在创作,数学大师陈省身93岁逝世前的两个月还在台上做学术报告,他们都是我的榜样。我还想引用一下诸葛亮在《后出师表》里的一句话:"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不同的是,诸葛亮是对帝王表的态,而我是对人民表态。
锐意进取 垂范后学
赵世对:
以往,我们在剧场里、在荧屏上、在电波中,聆听过白林先生创作的许多优美的音乐作品,无数次地被感染并为之喝彩;今天,我们用系统的思考、理性的思维来总结白林先生艺术道路上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这对于繁荣黄梅戏艺术事业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是总结黄梅戏艺术经验和促进黄梅戏艺术持续繁荣的一次重要活动,也是今年我省文艺界的一件大事和喜事。
时老的人品、艺德都十分出色,为我们广大文艺工作者树立了德艺双馨的榜样,值得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很好地学习。
一是他志存高远,执著敬业。自1952年冬天在上海观看了黄梅戏和泗州戏演出后,他心中就孕育着一个"民族歌剧"的情结,从此与黄梅戏结下了不解之缘。1953年自中央音乐学院归来后,他悉心钻研安徽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特别是黄梅戏音乐,把大部分精力奉献给了黄梅戏音乐事业。
先后创作和参与合作了《春香传》、《江姐》、《梁山伯与祝英台》等44部舞台剧,《天仙配》、《女驸马》、《生死擂》等25部广播剧及诸多戏曲理论及作品专著,在声乐方面还创作了数千首作品。从时白林先生丰硕的艺术成果中,我们深深感受到老一辈艺术家对党的艺术事业高度负责的炽热情怀,感受到他们对艺术追求的那份锲而不舍、孜孜探求的精神。
二是他注重继承,勇于创新。时白林先生每到酝酿谱曲时,总是对传统腔体进行认真梳理和严肃选择,尽可能做到广撷博取和继承发展。他有意识地借鉴其他剧种、曲种和各地民歌素材,使黄梅戏浓郁的特色和鲜明的个性淋漓尽致地得到发挥。他在遵从新黄梅戏本体特征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发展,努力拓宽黄梅戏音乐的表现力,使其既保持了传统唱腔婉转优美的韵味和特色,又体现了现代审美观念的要求。
三是他锐意进取,甘于奉献。时白林先生常说:"自信自尊复自否,学古学今更学新","我必须为黄梅戏的发展与繁荣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他的这些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体现了一位黄梅戏音乐大家对艺术、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也体现了胡锦涛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提出的勇担时代使命、积极反映民声、发扬创新精神、做到德艺双馨的要求。时白林先生知行、垂范后学,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尊重。
传统的创新 创新的传统
冯光钰:
黄梅戏在短短几十年间由一个不起眼的民间小戏一跃而成为蜚声海内外的大剧种,时白林先生及与他同时代的黄梅戏和戏曲家们有着开拓之功。
一、大手笔、大境界。时白林先生的黄梅戏音乐,整体精致,音乐语言独特且富有古典和民间气息,作曲家的灵气贯穿其中。其作品中最大的优势便是对音乐语言的敏锐捕捉,无论是纯粹的黄梅调民间原生态音乐语言,还是时代的音乐语言或人物的个性音乐语言,在他的笔下都能够转化为一种婉约优美的黄梅戏音乐语言;他注重从剧情和人物出发,善于捕捉富于特性的音调,信手拈来,随心所欲不逾矩;张弛自如,收放尽在掌握中。
他的黄梅戏音乐创作,善于巧妙处理传统与现代、民间与专业、音乐与文学等关系;对人物的音乐形象、感情节奏的掌握含蓄到位极富感染力,刻画人物心理之精致、唱腔的咏叹与叙事之协调,更是充分显示出作曲家的大手笔,体现出创作的大境界。
二、创新求变、传承发展。时白林先生的黄梅戏音乐创作,善于求新求变,体现了古朴的戏曲音乐传统思想与现代音乐观念的深层融合,这也正是他的作品既有浓郁的黄梅戏特点又颇富新意的奥秘所在。他60年来投身黄梅戏音乐创作,一直秉承传统的建构,追求独特的黄梅戏意境的营造和音乐形象的塑造,谋篇布局十分讲究,却又恣肆不拘,体现了曲无定法的创新精神;同时又在"无法"中自有"法"度,注重其基本调因素及特性音调的承袭运用。
三、创作与评论并举。时白林先生乐思泉涌,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黄梅戏音乐传世之作,他创编的唱腔,其韵律如行云流水,清新、流畅,给人以美的感受;他撰写的论文,立论公允,不尚雕凿,纯任自然,令人读之回味无穷;尤其是论述戏曲及黄梅戏的文章,揭示创作真谛,富有艺术哲理,给人以启迪。
六十功德圆黄梅
王长安:
60年是人生的一个完整旅程,它是个体生命的全部,又是整体历史的断代;60年是一项事业辉煌的验证,它是业绩构筑的完成,更是业绩得到认证并渐次成为不朽的时间流程。于己为功,于世为德。60功德是圆满、是雄浑、是沧桑、是大道!
时白林先生从艺60年,正是一世功德的创建,一段历史的完成。他和他的朋辈们,用青春和热血把一项人民需要的事业开拓得色彩斑斓;用智慧和汗水把一个乡间小唱造就成一个地方文化品牌,光辉了民族艺术的天空;用勇气和赤诚把中华的文化精神发扬光大,坚定了草根艺术走向都市、参与时代的脚步。60功德,光彩夺目。
时白林把淮河文化的气质融入南方的声腔,使委婉中带了高亢,柔美中有了激昂,不但极大地拓展了黄梅戏的表现力,还使其突破地域文化的审美局限,一跃而得南北共赏。时白林把高雅音乐甚至是西洋音乐的养分带入草根,令其野趣中添了雅致,淳朴中多了蕴藉,在极大地提升黄梅戏美学品位的同时,也使其超越了传统受众的类别限制,一举而成雅俗共赏。
60年中,时白林不断追求、不断创造,从不在任何一点上止步。就音乐创作而言,他由舞台写作到银幕写作,由戏曲写作到歌曲写作,由传统技法写作到现代技法写作,黄梅歌、清唱剧、广播剧、电视剧,心到笔到、笔到神到,以传统支撑创新,以创新发展传统。
时白林从艺60年来,经历并亲手推动了黄梅戏音乐的两度嬗变。一次是30年前由小剧种向大剧种的嬗变;一次是后30年由传统艺术向现代艺术的嬗变。由此,黄梅戏与时俱进,青春永驻,时白林也与黄梅戏共青春。
敬业创新 无私奉献
江松阳:
时白林先生是安徽艺术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老专家,他毕生在为黄梅戏事业做贡献,半个多世纪以来,写下了大量的黄梅戏音乐作品和专著,其中很多已是经典的传世之作,成为黄梅戏事业的宝贵财富。
时老对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在学术上谦虚谨慎、勤奋好学,在艺术创作中既有着深厚的传统根底,更富有勇于创新精神。时老的座右铭就是"自信自尊复自否,学古学今更学新",他在艺术创作中决不机械重复自己,具有鲜明个性的作品也完全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无论是《天仙配》、《女驸马》,还是《刘三姐》、《江姐》,或是《孟姜女》、《梁祝》,都堪称传世的经典作品。
时老在艺术创作中能倾听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对年轻人的培养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今天活跃在黄梅戏舞台上的中青年主要演员几乎没有哪一个没有得到过他的关心、指点和扶持。
在生活中他是一个平易近人、正直善良、心胸开阔的老人,虽已80高龄,但仍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精力,新的作品也不断涌现。我们赞叹这是一个奇迹,更是黄梅戏事业的福音。
6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短的一个瞬间,但对一个人来说却是整整一生。时白林先生最大的贡献就是用自己的一生换来了黄梅戏的灿烂辉煌。
我想,今天的座谈会不仅是要回顾总结时先生在艺术上的杰出贡献,更重要的是激励后人学习先生那种为黄梅事业"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敬业精神,学习先生对艺术精益求精、百折不挠的执著精神,学习先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突破自我、勇于创新的精神,更要学习先生勤奋好学、光明磊落、襟怀坦荡,为社会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数风流人物还看时老
黄新德:
"曲高宜和众,惟德自成邻",这正是时白林老师艺术人生的总结和精神境界的写照。他以诚实为根本、以踏实为原则、以扎实为基石、以务实为阶梯,用人品和作品为黄梅戏乃至整个艺术界立起一根标杆、举起一面旗帜、树起一个楷模、耸起一座丰碑。
时老"曲高"但绝不"和寡",他深知艺术的价值和生命就在人民大众的心中,始终把握住"为什么人"的方向和原则,因此,他的作品深受欢迎经久不衰是理所当然的。
时老的"惟德",正是用人格魅力和博大胸襟在为剧种创造辉煌的同时,也吸引了众多敬佩者、崇拜者、拥戴者、跟随者而蔚然"成林"。
他淡泊名利,长者的宽厚、智者的深邃、学者的严谨、勤者的耕耘……浑然一体、聚集一身!我们为黄梅戏有这么一位导师而由衷自豪,我们为安徽文艺界有这样一位大家而深感庆幸。(王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