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朱清时 中科院院朱清时理论

2018-02-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说到虚与实,想起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世界本原的问题.在世界本原的问题上,向来就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争.我们从小接受的是唯物主义的教育,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精

说到虚与实,想起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世界本原的问题。

在世界本原的问题上,向来就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争。我们从小接受的是唯物主义的教育,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精神。而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精神的、精神决定物质,也可以说“心物一元、心能转物”。原来以为这是一派胡言,比如花鸟鱼虫、山川河流,看得见、摸得着,这不是物质是什么?直到有一天,看见了中科院院士、物理学家朱清时写的一篇文章,才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这篇文章叫做《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立足于现代物理学后最新成果,与佛教哲学相结合,探讨了物质与意识的本质意义。

他讲,“科学家千辛万苦爬到山顶时,佛学大师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这一论点,可以说彻底动摇了二十世纪以来作为主流认识论唯物主义的基础。物质世界是由宇宙弦的振动产生的,就象琴弦的不同频率的振动会奏出不同的乐曲一样,宇宙弦不同频率的振动,产生不同的物质。

我们现实的物质世界, 其实是宇宙弦演奏的一曲壮丽的交响乐,这正与“世界是物质的”认识论是对立的。

关于世界本原、物质构成问题,古人也有类似研究,认为物质起源于“太极”或者叫做“道”,由阴、阳合成。《易经》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天地日月,四种大气象),四象生八卦(天乾,地坤等)”。“两仪”就是指阴、阳。

《道德经》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那么,阴、阳是精神还是物质,反正它们看不见、摸不着,不是实实在在的实体,不好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