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剑翘刺杀孙传芳

2018-04-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中华民国时期是个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正所谓乱世造英雄.男人自不必说,巾帼英雄也不少.当年就出过一个传奇女子,她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手刃杀父仇人孙传芳,

  中华民国时期是个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正所谓乱世造英雄。男人自不必说,巾帼英雄也不少。当年就出过一个传奇女子,她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手刃杀父仇人孙传芳,为父亲报仇雪恨,这人就是侠女施剑翘。

  施剑翘父亲被斩首

  施剑翘原名施谷兰,她是辛亥革命滦州起义首领施从滨的女儿。1925年秋天,五省联帅孙传芳与奉系军阀张作霖为争夺安徽、江苏等地展开大战。山东军务帮办兼奉系第二军军长施从滨奉张宗昌之命南下对抗孙传芳。后来在安徽固镇,孤军作战的施从滨被三面围困,经过激烈的战斗,终因寡不敌众而被俘。

  施从滨从固镇被带到蚌埠车站孙传芳的指挥部,周围尽管有不少人替施从滨求情,说不可以乱杀俘虏,这样做会留下恶名的,可是心狠手辣的孙传芳不仅将施从滨斩首示众,首级悬挂蚌埠车站前的一根木杆上,而且还曝尸三天,不准施家人前来收尸。

  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施府上下一片哭声。施剑翘更是悲痛万分,怒火满腔,有诗为证:战地惊鸿传噩耗,闺中疑假复疑真。背娘偷问归来使,恳叔潜移劫后身。被俘牺牲无公理,暴尸悬首灭人伦。痛亲谁识儿心苦,誓报父仇不顾身!

  为报父仇以身相许

  父亲被杀这一年,施剑翅刚满二十岁。一个柔弱女子,想要除掉大军阀孙传芳,谈何容易。施剑翘先后将复仇的希望寄托于堂兄施中诚和丈夫施靖公的身上。

  施中诚幼年丧父,从小被施从滨夫妇收养。他从军官学校毕业后,又得到施从滨的帮助,升迁得很快。出事后,他曾在施从滨的遗像前发誓,一定要报这深仇大恨。为此,施剑翘和母亲还找到了施从滨的上级——大军阀张宗昌,请求提拔施中诚为团长,以便有报仇的机会。但这位堂兄在当上了烟台警备司令后,就再也没有提及报仇的事。失望之余,施剑翘给这位堂兄写了封长信,表明与他断绝来往,此后多年再无联系。

  这时,又有一位军官出现了,他就是施靖公。他亲口答应施剑翘,替她报杀父之仇。复仇心切的施剑翅以身相许,嫁给了施靖公。施剑翘随夫回到太原后,先后生下两个儿子。让施剑翘万万没想到的是,当她重提报仇时一事时,丈夫竟然一再敷衍。

1935年,施靖公被提升为旅长,但是对于报仇之事却再也不提了。施剑翘眼见复仇无望,只好决定自己动手。离家出走前,她留诗一首:“一再牺牲为父仇,年年不报使人愁。痴心愿望求人助,结果仍须自出头。”表达了求人的无奈和自己复仇的决心。

  历经艰辛手刃仇人

  施剑翘小时候裹过脚,行动起来很不方便。为了便于行动,她去医院做手术把已经畸形的脚趾骨撑开了。她还顶着炎炎烈日,在野外练习骑马射击,为行刺做足各项准备工作。

  后来,听说孙传芳在天津定居,施剑翘只身前往,几经周折,施剑翘得知孙传芳经常在居士林出现。原来“九一八”事变后,走投无路的孙传芳由东北迁回天津定居。曾任北洋政府总理的靳云鹏下野后也住在天津,他劝孙传芳皈依佛门。

1933年,两人买下天津城东南角草场庵的一座清修禅院,改建成天津佛教居士林,靳云鹏任林长,孙传芳任副林长,规定每周日居士们来居士林念经。当时来参加活动的信徒多达3000人。

  于是,施剑翘化名“董惠”,混入居士林,果然在这儿见到了孙传芳。施剑翘知道,孙传芳不比别人,贸然行刺一定会失败。她开始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孙传芳,知道他每周三和周六必到居士林听经。施剑翘特别细心,她留心观察孙传芳在居士林听经时坐的位置是否固定,他身边都坐些什么人,哪个角度便于开枪射击。她还给自己设计了一件大衣,能把手枪安全地放在口袋里。

  一切准备妥当,1935年11月13日,这是施剑翘计划动手的日子。但这天一大早就开始大雨,直到中午还没有停。施剑翘心想,这种天气孙传芳可能不会去居士林,所以她大衣也没穿、枪也没带,想先去居士林看一下。

到那儿一看,孙传芳的位置果然空着,前来听经的人也不多,正当她准备离去时,一个年轻人走进居士林,用抹布擦了擦孙传芳常坐的凳子。施剑翘立即意识到:孙传芳可能要来!果然,没多久,身披袈裟的孙传芳走进了佛堂。

  施剑翘急忙退出居士林,赶回住处,迅速穿上大衣,把枪和传单装进口袋里,急匆匆地返回居士林。稍坐片刻后,她见自己离孙传芳的座位比较远,便悄声向看堂人说:“我的座位离火炉子太近了,烤得很难受。

前面有些空位子,我可不可以往前挪一下?”对方也没多想,点头同意了。施剑翘站起身来,缓步走到孙传芳身后,突然拔出手枪,对准孙传芳的后脑勺扣动了扳机。一声枪响,孙传芳扑倒在地上,施剑翘怕他不死,又向他连开两枪,鲜血喷出来,溅了一地。

  北洋军阀孙传芳号称孙联帅,指挥过千军万马,一生驰骋疆场,可是他既没有死在军阀混战的杀场上,也没有死在抵抗革命军北伐的战斗中,而是死在了一位弱女子的手里,这是他连做梦都没有想到的事情。如果他当时能高抬贵手,放施从滨一条生路,今天也许一切都不一样。孙传芳当即毙命,时年51岁。

  枪声一响,佛堂里一片大乱。施剑翘大声宣布了自己的姓名及行刺的原因,她把自己事先准备好的传单发给大家。传单上写着:一、今天施剑翘打死孙传芳是为先父施从滨报仇。二、详细情形请看我的《告国人书》。

三、大仇已报,我会向法院自首。四、血溅佛堂,惊骇各位,谨以至诚向居士林各位先生表示歉意。和传单一起分发的,还有《告国人书》和一张施从滨身穿军装的照片。也许人们早已忘记,这天正是施从滨被害十周年的祭日。传单的背面还有一首绝句:父仇未敢片时忘,更痛萱堂两鬓霜。纵怕重伤慈母意,时机不许再延长。不堪回首十年前,物自依然景自迁。常到林中非拜佛,剑翘求死不求仙。

  见孙传芳已死,施剑翘让人通知警察,警察很快到来,将施剑翘带回警察局。

  舍生报仇感动全国

  这起刺杀事件很快传开了。当天下午,天津的许多报纸都刊登了新闻。第二天,北平、上海等地的各大报刊也都在头版的显著位置上刊登了这则消息,一时全国轰动。

  法庭一审判决施剑翘有期徒刑10年;施剑翘不服,上诉到天津高等法院,被改判为7年。施剑翘仍不服,再上诉到南京的全国最高法院。当时的社会舆论大都支持施剑翘,她为报父仇,矢志不渝,舍生忘死的壮举感动了每一个有良知的人。

同时,孙传芳又是一个臭名昭著的大军阀。社会各界,特别是妇女界,都声援并强烈呼吁国民政府释放或特赦施剑翘。这期间,冯玉祥等人也被施剑翘舍生报父仇的壮举所感动,于是联名上书国民政府,为施剑翘求情。

  迫于压力,1936年10月,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向全国发表公告,决定赦免施剑翘。施剑翘被囚禁9个月后,终于获得了自由。

  抗战时期,施剑翘曾到过长沙、重庆等地筹措慰劳品,并兴办学堂,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大量有益的工作。解放后,施剑翘移居北京,并以居士身份在碧云寺修行。1957年,她当选为北京市政协委员。1979年8月27日,施剑翘去世,终年7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