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被拐卖到广州 红河州一苗家女子终于回家
原标题:20年前被拐卖到广州 红河州一苗家女子终于回家
终于回家了。
在媒体、志愿者、警方的护送下,时隔20年,11岁便被拐到广州的陈小枪,前天午后回到了熟悉而又陌生的老家——红河州屏边县湾塘乡毛家村。迎接她的是苍老的父母、破旧的土屋和已经听不太懂的家乡苗话。
20年时间,阻不断血脉相连;贫困的鸿沟,也没有拦住澎湃的亲情。
陈小枪紧紧拥抱父母,并穿上崭新的苗家服饰,她甚至还记得“绑腿怎么绑”,她像一个新娘子一样向众人展示属于她的幸福。
父亲拿出的户口本显示,陈小枪本名“熊发英”的户口一直都没有销掉,原来她坚守20年的“陈”姓,其实来自于父母名字里的“成”字。对于未来,她没有想太多,只是迫切地希望能将广州的户口注销,而保留亲生父母所登记在册的“熊发英”。
带着奶糖上路
自小就被父母带往开远火车站打工的陈小枪,对老家屏边县湾塘乡毛家村已没过多印象。即便如此,兴奋的小夫妻俩依然在“宝贝回家”网志愿者的带领下,连夜去购置了礼物,除了给父母的生活用品,还有一大袋奶糖——准备用来分发给现场的村民,很像农村出嫁女孩准备的喜糖。
陈小枪当然值得庆贺,有专家保守估计,中国每年的失踪儿童人数在20万左右,近八成是被拐卖,能被找回来的只占0.1%。在“宝贝回家”网上,陈小枪的编号是91354,却只是第1006例寻亲成功的宝贝。
长久以来,云南都是被拐儿童重灾区,较远的蒋开枝为首的36人倒卖儿童犯罪团伙,不到1年时间疯狂贩卖223名婴儿。最近的一起,去年11月,昆明铁路公安局打掉的一贩婴家族团伙,查证被拐卖婴儿21名、解救11名。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地方,主要就是陈小枪家乡红河、文山一带。
陈小枪说:“我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是被拐卖的。不管养父母家条件如何好,就是没有家的感觉,心里总是有隔阂,一有矛盾就很难解开。”
在陈小枪的模糊记忆中,20年前老家还没公路,从老家走到当地火车站要两三个小时,然后花5元买票,坐五六个小时的火车就能到开远火车站——那里是父母曾经带她去打工的地方,也是她被拐走的地方。
“妈,我回来了”
现在,曾经的火车站已停运,志愿者带着陈小枪早上8点从蒙自驾车经屏边县前往毛家村,曲折的山路让陈小枪的回忆越发亲切,而随行的记者却被颠簸得一路呕吐。
18日中午1时,前方带路的志愿者说快到毛家村了,正当兴奋之际,车却爆胎在狭窄的路中央。为赶时间,媒体、志愿者、当地警方组成的送陈小枪回家庞大队伍,从山间小路步行前往。
已是午后,但山头田间并无村民,村里也不见人影。正在大家纳闷之际,热闹的人声忽然出现,村里的人三三两两聚集在一座破旧的土屋前,两个中年男女坐在门前,男子不断抽着水烟筒,身着苗族服饰的妇女坐立不安,四处张望、寻找。
“妈,我回来了!”没有人提示,众人簇拥下的陈小枪快步走向土屋前的妇女,随后两人紧紧相拥。妇女用苗语激动喊着,泪滚在陈小枪肩上。陈小枪拍着她的背,一边安慰一边回头望,有人将抽烟筒的中年男子推到跟前,陈小枪伸出另外一只手将他抱紧,说:“爸爸,我回来了!”
在闪烁的镜头下,三人相拥而泣。
一直没销户的“熊发英”
在父母的带领下,陈小枪跨进昏暗的土屋,一群本村的妇女也挤进屋子。大家拿出一套崭新的苗族服饰,要给陈小枪穿上,陈小枪破涕为笑,站在屋子中间,任由大家打扮,帽子、褂子、裙子,从温州而来的陈小枪马上变成可爱的苗族小姑娘,她兴奋地说:“绑腿我自己来,我还记得怎么绑。”
村人都在说着什么,很多听不懂,能听懂的,都在讨论陈小枪和谁比较像。
穿戴好的陈小枪拉着母亲走出门,像个出嫁的新娘向周围人展示着自己的幸福。对着媒体的镜头,陈小枪转身面向父母,说:“我想给爸爸妈妈磕个头。”在父母诧异间,她跪了下去。
陈小枪和父母说,这些年一到过年,她就很想父母,虽然条件都不错,吃的也很好,但还是没有家的感觉,今天她终于回家了。
父亲熊朝成拿出家里的户口本,翻到“熊发英”一栏说,这就是他失踪的“小枪”,虽然被拐20年,但“熊发英”的户口一直没销,他们的期待,她的归来,似已注定。
未能读书识字的陈小枪并不知道父母给她取的真正名字,因为父亲名字中有个“成”字,她一直以为自己姓陈。“小枪”是父母叫她的苗族小名,于是,20多年来,她坚持称呼自己为陈小枪,这个颇有男性气质的名字,给这个女孩带来了另外一种人生。
两次被拐
被拐,改变了陈小枪的人生。但因为记忆的遥远,她甚至记不得,自己曾经历两次被拐。
熊朝成说,为讨生活,他一直在外打零工,在开远火车站帮人捡垃圾时,他将妻子和四个孩子带去一同生活,工资只够养家,四个孩子都没机会上学,平时都在火车站附近玩。有一次,警方突然找到他,通知他去派出所领小孩,他才知道孩子差点被人贩子拐走,不是一个,是三个,其中就有女儿小枪。
当时,小枪和二哥、弟弟三人正在玩,突然被一对陌生男女抱上车带往市区。被吓坏的小枪在车上又哭又闹,有人发现不对劲,将车拦下询问,两人说是他们的父母,小枪哭喊着说不是。看情形不对,群众报了警,三个孩子才得以回了家。
这段原本已遗忘的记忆,在父亲的提示下,陈小枪想起来了。当时被警方解救的二哥现在在外省打工,至今没有结婚,弟弟在蒙自做修理工,已成家。前天,他特地请假回家迎接姐姐的到来。陈小枪笑着说,第二次如果不是父亲的朋友下手,她肯定不会被拐走。
陈小枪看电影再未归来,老实本分的熊朝成一家等了一晚上,明白孩子不是出事就是被拐走了,但没文化又木讷的熊朝成不知道怎么寻找女儿,他以为报警要钱,也不敢向警方报警求助。
无能为力,又老想着走丢的女儿,熊朝成夫妇在女儿失踪半年后离开开远火车站,去河口帮人种香蕉。期间,遇到一个和父母走失的女孩,他们决定收留这个女孩,把她当自己的女儿来养。遗憾的是,这个女孩长大成家后从夫家走失,至今没有音信。
贫困的家
在近30度的高温下,陈小枪很快就说太热,想要脱掉父母为她准备的苗族新衣。有志愿者建议她把自己穿来的衣服脱掉,直接穿苗族新衣,可能会舒服些。陈小枪没有接受,她跑回房间将新衣快速脱去,随后用戴着两枚金戒指的手捏捏母亲身上的衣服说:“这个料子不好,一点不透气,热得很,过两天我带你去城里买点好的。”
最初见面的兴奋过后,陈小枪才认真打量起家来。她问身边的弟弟:“我们以前住的房子呢?”这三间破旧的土屋不是陈小枪出生的屋子,弟弟告诉她,老屋早已倒塌了,现在这个是前些年父母花钱买的。这栋贴着“红河州地震改造工程”标识的屋子,早已经属于危房级别,里面唯一的电器是一盏昏暗的灯泡,在大白天里,即便开着灯,媒体要拍摄也得借助闪光灯。
为迎接陈小枪的到来,家里其实已“修整”过。正屋摆放了三张桌子,准备招待大家。另外一间摆放着三张木床,中间一张挂着白色的蚊帐,里面有新的被子和床单,另外两张都堆满破旧的衣物和行李。志愿者指着其中一张告诉陈小枪,那是她父母平时的床。在志愿者打着的灯光下,陈小枪掀开被子,感慨地说:“这被子都快20年没换了吧。”
“尽力而为”
20年来,陈小枪已长大、成家,并成为一个2岁孩子的母亲。但父母除了苍老外,还是一如既往地穷困。据介绍,陈小枪大哥家条件也很不好,孩子正面临失学。为能让一家人团聚,志愿者特别给他打电话,但平时和父母少有来往的大哥没回来。二哥在外省打工勉强能糊口,平时也不回家。
而父母每年辛苦种的粮食只够吃半年,剩下半年要靠在蒙自做修理工的小儿子接济。
有人问陈小枪,看到父母过得如此艰辛是否心疼,陈小枪点点头。当问她想不想帮父母改变一下生活时,陈小枪迟疑了一下,说尽力而为。陈小枪的丈夫说,他们的生活条件虽然好很多,但两人也是给人打工,要帮父母改变穷困的现状也只能尽力了。
志愿者曾担心陈小枪夫妇没法在这个异常贫困的家生活下去,但陈小枪在丈夫的帮助下,将行李提进房间。她说要在家好好陪父母住几天,等休息好再带二老到县城去买点好的衣服,“我也给爸爸妈妈一人买了一套,但不知道他们的尺寸,估计大小都穿不了。”
也许有难言之隐,陈小枪不愿提及养父母的事,只是她和丈夫都迫切地希望能将广州的户口注销,而保留亲生父母所登记在册的“熊发英”。
声音
志愿者:
最担心家人的冷漠
伤害到回家的宝贝
因为“宝贝回家”网志愿者坚持不懈的努力,陈小枪才这么快找到亲生父母,陪同回家的志愿者也被陈小枪家人邀请合照了“全家福”,陈小枪也向家人一一介绍志愿者暖暖,并对着媒体镜头说最感谢的就是“宝贝回家”网。
据了解,目前在“宝贝回家”登记注册的志愿者已超过1.4万名,遍布全国大多数省份,云南有400余人。红河的志愿者们凑钱给陈小枪购买了鲜花,还宴请了夫妇二人,又拼车护送陈小枪回家。
暖暖说,陈小枪寻家过程很复杂,但结局很开心。当志愿者历经波折找到陈小枪家人时,对方还以为是骗子;让做DNA,也以为要花钱而不愿去,直到警方出面才解决了这个难题。“一直到双方见面,心都是悬着的,志愿者辛苦一点没什么,最担心家人的冷漠会伤害到回家的宝贝。看到他们见面那么激动,他们哭,我们也都跟着哭了。”暖暖说。
助读
“宝贝回家”网
中国最大的寻子网站“宝贝回家”网自2007年成立至今,已经收到5000多条寻子登记。
“宝贝回家”网站创始人张宝艳儿子5岁时曾遭遇过两次“被拐”,从此开始留心儿童走失、被拐卖的事情,并为寻子的家长提供帮助。2007年4月30日,她和在通辽师范学院网络技术部门工作的丈夫一起建了“宝贝回家”公益寻子网站。
随着更多志愿者加入,宝贝回家网也越来越规范和便捷,目前共有“家寻宝贝”和“宝贝寻家”两大类,网站根据寻亲顺序给大家编序,陈小枪在宝贝回家网的编号为91354,也意味着有这么多人在网站寻亲,陈小枪也是该网站第1006例寻亲成功的宝贝。
链接
去年解救的11名婴儿
仍未找到亲生父母
陈小枪幸运回家的热闹,也让不远处一个儿童福利院里孩子们的哭声显得更加悲切,这是2014年11月,昆明铁路公安局民警辗转山东、河南、福建和云南等4省9市,解救出的11名被拐婴儿。但半年过去了,被解救的11个孩子仍然没有找到亲生父母,还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福利院中等待踏上回家的路。
这11个孩子自去年媒体公布后,大量热心人士前往福利院看望,严重影响到孩子正常的休养,自11月26日开始,福利院就不再接待外界的探访,昨日记者前往也吃了“闭门羹”,只能在楼下听到孩子的哭声,据门卫介绍,来看望的热心人士都是把礼物放到门口,福利院有人会下来拿。
据福利院王立艳副院长介绍,这些孩子现在的状况都很好,这半年来,他们一直处于等待父母认领的阶段。有些边远山区的父母并不能看到孩子被解救的消息,而有些被解救的孩子就是被亲生父母所卖掉,这些原因都可能导致这11个孩子很难回到父母身边。
至于这些被解救又没能回家的孩子能否一直生活在福利院,王立艳没有给出明确答案。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在三种情况下可以被收养——丧失父母的孤儿,查找不到亲生父母的弃婴、儿童,以及亲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
《收养法》规定的“查找不到亲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也应该“包括解救后确实查找不到亲生父母的那些被拐儿童”,“但是,谁来开具‘确实查找不到亲生父母’这个证据?如果没有人开具,福利院也不好启动领养程序,如果公安能够开具那肯定就具有法律效力了。”云南同胜律师事务所主任董明说。
董明同时表示,被拐儿童被收养后,即便找到亲生父母,所建立的收养关系依然合法有效。如果亲生父母要求养父母解除收养关系,可以依照《收养法》进行办理。被拐孩子回归家庭,更胜于待在福利院。如果孩子是被亲生父母卖掉的,应该剥夺父母的监护权,让有条件的家庭收养,从身心上来说,更利于孩子的成长。
云南信息报 记者 刘霞 摄影:记者 郭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