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雍雅少将 勇于攻坚克难的战将——记曾雍雅将军

2017-07-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曾雍雅,1917年7月出生于江西省于都县潭头圩固院村曾屋(现于都县梓山乡张军村曾屋)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1929年参加少年儿童团,1931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

曾雍雅,1917年7月出生于江西省于都县潭头圩固院村曾屋(现于都县梓山乡张军村曾屋)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1929年参加少年儿童团,1931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他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次至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他是中共第九届候补中央委员、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95年,曾雍雅因病逝世,终年78岁。

  曾雍雅戎马一生,曾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神州大地处处留下他的脚印。毛泽东主席说过,曾雍雅打仗是有功的。这里记述的,只是他驰骋疆场的一些片断。

  1930年年底,蒋介石兴兵10万,对中央根据地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围剿”。驻在于都固院村一带的红三军九师按照毛泽东的战略方针,实行撤退,于都县委、区苏维埃政府的干部和赤卫队员组成一支100多人的游击队,在于都县城南面的果盒寨坚持斗争。

身为潭头区儿童团团长、年仅13岁的曾雍雅也在其中,他是游击队里年纪最小的队员。在长达10个月的斗争中,由于靖卫团的“围剿”、封山,粮食、药品奇缺,伤病员日益增多,有的人下山回了家;有的人投降了靖卫团,坚持到红军回来时只剩50来号人,曾雍雅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小小年纪,就经受了一次严峻的考验。

  1931年11月,苏区发出号召,扩充红军。担任区青年委员会干事的曾雍雅带头报名,成了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这一年他才14岁。他参加了攻打赖村、漳州、水口、乐安、宜黄等战斗。由于他作战勇敢,又有一定的文化、口才好,张际春、聂荣臻、罗荣桓、罗瑞卿等对他非常喜爱,调他去红一军团宣传部任宣传队分队长。

在1935年5月的“扩红”运动中,他被抽调到瑞金县武阳区当“扩红”突击队队长。他充分发挥自己的组织才能和宣传才能,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和区里的干部一起,组织了一个50人的“扩红”突击队,分头下去做宣传发动工作。

经过大家的努力,武阳区扩充红军1000多人,受到了红军总部的表扬。时任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的朱瑞说,曾雍雅在“这次‘扩红’所做出的成绩,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克服困难,政工干部勇挑重担的高尚品质”。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年的10月,杨成武率八路军一一五师独立团向敌后挺进,收复了广灵县。广灵县在山西省的东北部,物产丰富,地势险要,是山西的东北门户,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上级派时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分区政治部敌工科科长的曾雍雅任广灵县委书记、县长。

曾雍雅上任后,大力抓好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和各种抗日群众组织的工作,广泛发动和组织群众起来抗战,支援抗战。他刚到广灵时,手中无一兵一卒,不到一个月,他就组织起第一支游击队,经过训练后,除留下部分骨干外,其余都补充到了晋察冀一分区主力部队。

他在广灵县工作的半年时间里,先后成功地建起了3支游击队,一次又一次地向抗日主力部队送兵,被称为“革命的兵贩子”,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传为佳话,多次受到杨成武司令员的表扬。

他还千方百计筹集款项,支援部队。八路军一一五师和一分区司令部曾多次派人来广灵补充给养,曾雍雅都按指示一一办理。可他们不知道,曾雍雅和县政府的工作人员,宁愿天天吃莜麦面、玉米糊,也分毫不沾千方百计筹来的款项。

  1938年10月,曾雍雅奉命率晋察冀一分区游击队第三支队到河北涞源城以北金家井地区进行休整后,作为分区机动部队,在河北易县一带进行游击活动,打击敌人。到这年年底,曾雍雅带领的游击支队已发展壮大到1200多人。

由于曾雍雅重视并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战士们纪律严明,与人民群众结下了鱼水般的深情,当地群众都亲切地称曾雍雅率领的三支队为“曾支队”。“曾支队”运用机动灵活、能打善藏的游击战术,不断打击敌人,使日伪军不敢轻举妄动,“曾支队”因此也成为日伪军的眼中钉、肉中刺。

  1939年11月3日,日军大佐辻村宪吉率日军600余人从涞源城方向向鼻子岭、银坊方向进犯,妄图包围寻歼“曾支队”。曾雍雅得知这一情报后报告了晋察冀军区聂荣臻司令员、一分区杨成武司令员。根据两位司令员的指示,曾雍雅率游击队且战且退,把日军诱至雁宿崖峡谷内,然后与埋伏在雁宿崖东西两侧的分区主力部队一起开火,将其全部歼灭。

辻村是日军驻张家口蒙疆驻屯军司令兼独立混成第二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的亲信和得力干将,他的死令这位有“名将之花”之称的中将司令官恼羞成怒,暴跳如雷。

阿部规秀决定亲自出马,进行报复。11月4日,他率领1000多人,出动数百辆大卡车,由张家口沿着辻村走过的路线,向我根据地进行报复性的“扫荡”。

曾雍雅根据聂、杨两位首长的指示,采用麻雀战战法,冷枪冷炮袭扰敌人,慢慢地将敌人诱到黄土岭、司各庄一带,然后与主力部队一起,将敌人团团围住,压缩在上庄子附近的山沟里,打得日军鬼哭狼嚎,“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也在我八路军的迫击炮弹爆炸声中命归黄泉。

战斗结束后,一分区杨成武司令员对曾雍雅说:“你们支队给敌人‘带路’带得好啊!部队战斗力很强,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聂荣臻元帅后来在回忆录中也说:“击毙日军中将指挥官,在华战场上这是第一次,在中国人民抗战史上也是第一次。”

  1944年10月,曾雍雅升任冀东军区十四分区副司令员,主持十四分区工作。冀东一马平川,无遮无盖,当时敌人3天一“小扫”,5天一“大扫”;3天一小“合围”,5天一大“合围”。在这极其艰难的时期,曾雍雅在冀东平原搞起了“地道战”。

在顺义县的焦庄户,他指挥军民挖地道,家家户户相通,村与村相连,不到两个月时间,就挖成了一条长达20里的地道,不仅能藏人藏物,还能出击杀鬼子。这种方法后来在冀东各地得到推广,为打击日本侵略者起到了独特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该地成为一个很有名气的旅游点。

  日本宣布投降以后,冀热辽军区八路军主力大部分开赴东北,曾雍雅率领十四军分区留下的千余人队伍,采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先后攻下顺义、蓟县等五座县城,为巩固和扩大冀东解放区立下了汗马功劳。特别是在解放蓟县的战斗中,他指挥的八路军仅1000多人,歼敌达4000余人,缴获了许多枪支弹药和大批物资,是冀东解放区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

  1946年1月13日,国共两党签订了“停战协定”,但国民党军队在美国的支持下,对解放区的进犯并没有停止。7月底,他们制造了“安平事件”,妄图把破坏“和平协议”的罪名安在共产党头上,从而公开发动内战。

事件震惊中外,远在延安的毛泽东发来电报:“雍雅同志,安平事件的详情,请报——毛泽东。”曾雍雅和他的同事对事件经过进行了详细调查,以充分的证据还原了安平事件的真相,揭穿了敌人的阴谋。敌人想用武力来取得在谈判桌上得不到的东西,又出动了两个师的军队,由安平镇、马头镇、河西方向,向香河解放区大举进犯。

曾雍雅沉着应对,巧妙指挥,以两个团的兵力进行了顽强抵抗,阻敌于香河一线,歼敌1300余人,取得了香河保卫战的胜利。这一胜利,不仅严重打击了国民党军队的嚣张气焰,鼓舞了解放区军民的胜利信心,还为冀东军民反对国民党军队的大举进攻争取了时间,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7年1月,曾雍雅任冀东军区独立第十旅旅长。他率部拿下武清、通州两城,接着又攻克昌黎,不仅使冀东解放区东西两面连成一片,还将国民党九十二军堵截于北宁路南端,保证了东北我军粉碎国民党军企图分割南北满计划的实施。

  1947年8月,曾雍雅任东北联军九纵二十五师师长。9月,他率部出关。在东进路上,他指挥部队急行军3昼夜,在上下洋草沟一带阻击南逃的敌四十九军,歼敌4000余人,打响了出关的第一仗。在攻打锦州的战斗中,曾雍雅率部队执行穿插渗透任务,做到了插进去快似钢刀,守阵地稳如泰山,攻城战斗英勇顽强。

该师七十五团一连首登城垣,被纵队授予“攻如猛虎”的光荣称号。在攻打天津的战斗中,曾雍雅率领的部队活捉了敌北宁路护路中将指挥官兼天津市市长杜建时。

  衡宝战役结束后,曾雍雅率部到湘南湘西剿匪。1952年4月,曾雍雅参加中南军区组织的参观团到朝鲜战场参观学习,被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代理司令员的邓华留下。他先后任四十六军、五十军副军长,参加和指挥了朝鲜三八线西部的防御作战和坪村南的反击战等。

他在朝鲜度过了艰苦危险的3年,曾3次死里逃生。1963年11月,罗荣桓、贺龙、刘伯承三位元帅点将,曾雍雅受中央委派赴西藏工作。在高山反应较严重的情况下,曾雍雅在号称世界屋脊的西藏坚持了8年,先后任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西藏自治区革委会主任。

即使在“文革”初期的动乱年代,他无法工作,但大部分时间仍然坚守在岗位上。他耗尽心血,为保卫西藏、建设西藏做出了重大贡献。

  1971年2月,曾雍雅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1978年10月,总参提出要编写一本城市防卫作战教材,指定由曾雍雅牵头,组织教材编写班子。他以身作则,带领编写组成员奋战一个月,前后修改5稿,高效率、高质量完成任务,受到总参好评,并将教材铅印后发到部队和军事院校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