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革命将领王以哲之死的原因是什么
王以哲是一位忠诚的共产党员,出身于黑龙江,在抗日期间是张学良的亲信部属,是东北军的革命将领,参与了铲除亲日派“杨常事件”。除此之外还领导了“夜袭挑马渡”等著名的战役,并于1936年促成了周恩来和张学良的会谈。
王以哲照片
王以哲之死是因为他忠于革命忠于党,在应德田、孙铭九等发动的动乱中,被害而死。西安事变以后,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被扣押。王以哲主张以和平的手段来谈判,以此来救出张学良,他在东北军的内部是最有影响、最能维持东北军团结的重要人物,极力反对打内战。
他的这一做法激怒了国民党领导人蒋介石,蒋介石回到南京之后,很快的和东北军取得了联系,致电杨虎城暨东北军将领,要求将西安事变被扣的鼎文、陈诚、卫立煌三人释放回南京。王以哲认为既然释放了三人,那么其余的人员以及被扣下的战斗机是不是可以一齐释放呢,这样可以表示东北军是希望团结合作的,是服从蒋介石的,由此一来自然会感动蒋介石,尽早将张学良释放回西安。没想到就是这种善良的想法导致了王以哲之死。
就在这个时候,一些不顾大体的小人,自称是主战派的孙铭九、应德田、张政枋等人在陈旭东家开会,其中应德田指出一切的责任都是王以哲造成的,并拟定了暗杀王以哲、何柱国诸人的计划。派了于文俊去拜访王以哲,当时王以哲身患感冒,躺在床上,不料于文俊等人进屋后,拿枪便打,最后王以哲中弹身亡。
东北军王以哲
王以哲,字鼎芳,清光绪二十二年出生于宾县,曾任东北军军士教导队排、连、营长等职。1920年的秋季毕业于河北军官学校第8期步兵科,民国14年,升任第39团上校团长,次年继任张卫队少将旅长。民国17年,提升为第19师中将师长,同年七月改任第1旅中将旅长。东北地区“易帜”后,王以哲驻守于沈阳任陆军第七旅旅长。
王以哲照片
后东北军王以哲任军团卫队队长时,建议张学良将军:为培养军事人才,招考青年学生,成立教育机构。张学良立即采纳,并托王以哲办理此事。王经过研究后,决定在北京、沈阳两地招考初中毕业以上或具有同等学历的青年1000人,成立军官候补入伍生队,定名为陆军第三、四方面联合军团候补军官入伍生队,学期六个月,王以哲兼任队长。
1927年4月结业,通过考试后全体转入北京安定门外黄寺大楼的讲武堂再接受教育,并定名为东北陆军讲武堂北京分校第七期;设在沈阳的本校为第六期。
东北军王以哲在部队的训练方面,时刻都全神贯注,励精图治,整军经武不遗余力。当时的王以哲每天从家乘车10分钟到旅部上班,到后要求各处处长先作口头汇报,后将书面文件留下由王以哲将军亲自批阅。东北军王以哲为了培养旅内军官的作战指挥能力,在旅内自行筹办步兵研究班,抽调上尉以下军官轮流训练,并请毕业于日本步兵学校的杜长龄主持,由王维藩、马镇夷、王肇治等担任教官。
王以哲为东北军的军事力量作出了许多贡献,为东北军培养出了许多精兵强将,成为东北军的领导楷模,是中国各个军区领导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