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宁身价 侯宁:3000点上无投资价值 没有理由盲目乐观
侯宁:财经观察家,独立财经评论员,时评家、社会学者、职业投资人。
经历
先后在军工厂、国家科委、中经开期货、中国证券报、新华社音像中心、经济观察报、国际金融报等担任过助理工程师、项目经理、总经理助理、期货经纪人、资深记者、节目主持人、特约评论员、首席策划、新闻中心负责人、副总编、总编辑等……
“战绩”
2007年,就在人们纷纷看高8000点、甚至10000点之时,侯宁“大肆”看空从此一战成名。2009年,“1664点还会破”的观点,再次让侯宁被舆论推上了风口浪尖。
侯宁给人的感觉很率直,对于自己的观点算是敢说敢当。侯宁给人的感觉很矛盾,因为他的预测并非完全正确。在侯宁看来,自己不是股神而是财经评论家、观察家。本报通过专访,将为您带来一个“完整”的侯宁。
所谓“名人”就是个“人名”
记者:您今年的预测有些偏差,有没有受到看多的圈中人的责难?对于别人送你的“空头司令”的称号,如何看待?
侯宁:名声对我来说既重要,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珍惜自己“求真、求正、求稳”的名声,永远从国家、民族和散户的利益出发说话,不重要的是,就像本山大叔所言,所谓“名人”就是个“人名”,除了吸引点儿眼球外,更多的只是代表了大家对我的鼓励而已。
至于圈里人么,大家对我都很友好,即便是我最好的朋友,也有许多是不赞同我观点的,但这和我们是朋友无关。而关于“空头司令”,我觉得这不过是一种炒作,谁给我这个“司令”发点工资啊?
今年预测不准,这是好事情,不然搞得像股神,说任何话都会战战兢兢。去年,全国人民都在等着侯宁说错话,所以我的压力一直都很大。
3000点以上连投机价值也很小
记者:最近市场已经冲过了3000点,而您曾经认为3000点投资者必须减仓,现在是否还抱着这种观点?
侯宁:首先,我从未简单地认为3000点以上必须减仓,我只是在“中国股市五气论”等文章中表达过3000以上是“戾气天堂”的意思,言外之意,我并不赞同那些3000点以上有投资价值的观点,相反,我认为连投机价值也很小。更重要的是,我认为在经历了两年多的股灾后,中国股市、中国股民已经再也经不起那样的投机,否则,后果会非常严重。当然,这是针对大盘而言,和具体某个个股毫无关系,我也不会轻易改变我的观点。
现在没有理由盲目乐观
记者:中国经济目前运行良好,但始终有部分学者认为国际、国内经济尚存在二次探底的可能,您怎么看?
侯宁:所谓“运行良好”是建立在四万亿政府投资和八万亿银行信贷大跃进基础上的“良好”,也就是说,这种“良好”是缺乏常态经济基础的,政策稍有改变,“良好”便可能变成不好,政策大变,则“良好”便可能变成很糟。此其一;
其二,即便是所谓“运行良好”,说起来也很牵强,因为除了几组经济数据还差强人意外,外贸没有大的起色,还面临更加严峻的贸易保护主义干扰,内需也难以提振,民间投资更因为政府投资的挤压效应而持续低迷;
其三,“运行良好”的背后依然是经济结构紧张扭曲的大格局。所以表面看,我国股市、楼市、车市高潮迭起,但实际上我国经济大厦的根基却越来越脆弱。综合国内外形势,我们能不担心经济二次探底么?我认为,现在根本没有任何理由盲目乐观。
已发现创业板几只不错的股票
记者:创业板马上就要开始交易了,而目前其发行市盈率奇高,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对投资者又有哪些忠告呢?
侯宁:创业板嚷了十年,终于开板,也算了了监管层一桩心事。我在年初曾预测创业板可能“开而复关”,也是推测到了09年必开这一步。只不过,我对创业板能否搞好心存疑虑。毕竟,我们的主板监管还存在一大堆问题。我们要以平常心看待它,看待这种高市盈率。
投资者怎么办呢?首先要深入研究这些企业,挖掘成长股,其次,即便发现不错的股票,也一定要牢记“风险第一”的投资原则,看不懂时坚决不进场。目前通过研究,我已经发现了创业板中几只很不错的股票,就等它上市亮相了。
媒体别奉行“眼球第一”
记者:目前,许多人通过博客来吸引投资者的眼球,然后达到吸引资金进行管理的目的,您也是知名博主,怎么看待这样的事情?
侯宁:看其言,观其行,谨防骗子。许多博主是为股市繁荣作了贡献的,他们或通过辛勤劳动研究市场,研究投资品种,与读者分享心得,或通过抨击市场歪风,揭露虚假信息,与监管层、投资者共同维护股市正义。这都是很好的事情。
但有些人通过哗众取宠的垃圾语言吸引眼球、拉资金,就是很卑劣的行为了。而我们的一些媒体连这些人的履历等底细都没搞清便报道不停,搞得财经舆论圈乌烟瘴气。我以为,对此,监管层和有正义感的媒体理应予以坚决抨击而不是奉行“眼球第一”,以免为虎作伥。
问题核心在于是否“听了自己的”
记者:能不能给股民一点忠告?
侯宁:昨日,还在网上看到一条投资者朋友的留言:“08年听了老沙的赔掉了腚,09年听老侯的一分钱没挣。”我读后大乐!“乐”后却只剩下感慨:既感慨这位朋友行文的幽默,又感慨他“踏空”的苦涩。只是,面对诸如此类的话,我深切感到的却是中国股民队伍的不成熟。
简单想想,一个一会儿“听老沙的”、一会儿“听老侯的”甚至一会儿“听隔壁老王”的投资人,能在高风险的股市里做赢家么?只能是“赚点,我幸;赔了,我命”罢了。
所以,问题的核心不在于“听谁的”,而在于是否“听了自己的”!但显然,许多人不是这么做的,因而便很容易被人牵着鼻子走。另外,这几年发现,A股市场中,没有一只三到五年都很牛的股票。这个市场建立之初就很不一样,是为国企解困服务的。
国外的证券市场是锦上添花,而我们的股市则是“雪中送炭”。那些国企活不下去了才包装上市。之前曾遇到一个湖北朋友,我就跟他说,湖北的50多家上市公司都是国企,也几乎都被ST过。在这样的市场中,普通散户如果还不知道节制、防范风险,怎么能够成为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