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檀栋的故事 【新华网】与雾霾“结缘”——姚檀栋院士的履职故事
姚檀栋是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中科院院士。和姚檀栋的对话,从他最关心的雾霾谈起。因为他最关心环境,因此也极为关注与环境密切相关的雾霾。
去年政协联组会上,他的发言题目与生态文明重大专项的建议有关,下半年,姚檀栋接到科技部的电话,就如何具体落实提案听取他的建议。
在提案中,姚檀栋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围绕十八大提出的新的战略决策,组织新的科技重大专项;二是通过科技重大专项,实施产学研结合战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三是通过科技重大专项培育新的循环经济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促进水资源、土地资源和大气环境的良性循环;四是加强科普宣传,树立民众环保、绿色意识。
去年,财政部和中科院联合启动先导专项《雾霾的特征机理研究》,这一针对雾霾特征机理和防治技术的综合研究项目,将在未来几年科学研究雾霾的成因、机制,以及如何控制等问题。
该项目的进展和新成果是姚檀栋所关注的。
“雾霾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是气候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姚檀栋说,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阶段,新一轮城镇化已经启动,能源消耗、汽车刚需都很大。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英国曾遭遇严重雾霾,英国人后来用了20多年时间治好了雾霾。从事气候变化研究的姚檀栋记得,上世纪90年代,在美国交流的他,第一次听到“环境”这个概念时的讶异。
“我是研究气候变化的,诸如冰川、河流、森林的变化等由于自然气候变化产生的环境变化。”姚檀栋说,美国最先提出关注和保护由于人为活动带来的环境变化。
“环境”一词从此从科学家的视野进入政治家的视野。
如果人们把中国城市环境的恶化归罪于工业化的污染,姚檀栋认为并不完全对。
“上世纪末的中国,也有土壤污染、水污染。”姚檀栋说,如今这个问题日益受关注,一方面因为长期积累,环境负担加重了;另一方面基于国人生活水平提高而将关注点从温饱转移到生活品质的提高。
姚檀栋今年提案依然与雾霾治理有关。他还将谈及西部地区生态环保问题。“西部决不能走边发展边污染的老路,要边发展边预防,或者不允许污染。”
姚檀栋说,我给自己的定位是,做好“参政议政”这件事,发挥科学家的作用,提出有效可行的提案。
姚檀栋说,《雾霾的特征机理研究》重大专项转化为应对雾霾的具体策略,还需要时间。“我能做的,是在未来三年里继续关注这一专项的实施,并提出科学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