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大均年谱 屈大均的“寒食年年怆客心”是什么意思?
寒食是中国一个节日,在清明前两日。古人每逢这节日,前后三天不生火,只吃冷食物。 富贵的人,每年只有这个时候吃冷食,而贫苦的人平常可能连着个都吃不上,诗人心酸吧 sleeperss 2014-12-10
壬戌清明作 屈大均 朝作轻云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消沉。 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郑成功的孙子郑克塽降清,屈大均大失所望,即由南京携家归番禺,建祖居园,潜心著述,靠务农、卖文过活。他的朋友中,志同道合者如顾炎武、傅山已经去世,朱彝尊、李因... 展开 偷星4260 2014-12-10
壬戌清明作 屈大均 朝作轻云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消沉。 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郑成功的孙子郑克塽降清,屈大均大失所望,即由南京携家归番禺,建祖居园,潜心著述,靠务农、卖文过活。
他的朋友中,志同道合者如顾炎武、傅山已经去世,朱彝尊、李因笃等则先后降清,两广总督吴兴祚与王士禛欲向清廷疏荐屈大均,屈大均以著书未竟婉拒,终不复出,后郁郁辞世。
雍正六年(1729年),时川陕总督岳钟琪上书,说有个书生张熙劝他效法其祖岳飞反清,经查是张熙的老师曾静指使,遂将张熙、曾静捕至北京。经九卿会审,曾静供认之所以反清,是因为读了已故学者吕留良的书。
雍正帝大怒,一方面将吕留良开棺鞭尸示众、杀戮吕留良的所有后裔,另一方面查禁民间及官方所有含反清文字的典籍,实行焚书坑儒。屈大均的诗文,反清旗帜十分鲜明,凡是因抗清而亡的义士,都多加褒奖,如对民族英雄夏完淳,不仅极其钦佩,还称夏完淳的《大哀赋》为“一代之大文”。
所以,不仅屈大均的诗文被清廷查禁,连他的尸骨,也令“粤省刨出锉戮”并“刨地三尺以灭其踪”。这便是所谓屈大均案,暴君行径,令人发指。
乾隆帝执政后,文字狱有增无减,大大超越康熙、雍正两朝。他听说南京雨花台设有屈大均衣冠冢,就谕示两江总督高晋查访刨毁。高晋领命后,先命手下以采购收集碑版为名,传集乡绅摸清情况,再根据疑点实地复勘。
一时间,雨花台四周荒冢野坟热闹非凡,所有的坟冢碑记,均被洗刷查验,还是一无所获。高晋万般无奈,生怕乾隆帝怪罪办事不力,只好在奏折尾写道:“臣查逆犯屈大均,乃罪大恶极之人,其生前忽而为儒,忽而为道,忽而还俗,形踪诡密,居心叵测,其死后尸骸,久经粤省刨出锉戮,乃于恶逆经过之地,辄敢虚营狡窟,冀附游魂,实属天理难容,神人共愤。
此冢历今百有余年,查无踪迹,或被雷火轰击,刬削除根,或被犬豕蹂躏,灰飞影灭,甚或此等狡狯之徒,掉弄笔墨,伪饰虚词,均未可定。
”意思说屈大均的衣冠冢虽没查到,但奴才已经完全尽力云云。 然而,无论清廷怎样查禁、刨戮,屈大均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爱国志士形象是难以泯灭的。
正如龚自珍《夜读〈番禺集〉书其尾》二首写的那样:“灵均出高阳,万古两苗裔。郁郁文词宗,芳馨闻上帝。”、“奇士不可杀,杀之成天神。奇文不可读,读之伤天民。”1929年冬,时任广东番禺县长的陈越,应民众要求,亲自为屈大均墓书写了墓碑,并在屈大均故里兴建一座墓茔。
后来,这里改称新造镇思贤村。墓碑为当年陈越亲自手书“明屈翁山先生墓”,前有志铭碑一通,为书法家吴道镕撰书,铭文上写着:“干将可折,不掩铓兮。
珵玉可碎,不夺贞兮。委蜕埋忧,上有芝茎兮,高驰不顾,神游沧溟兮。日月代谢,晦则明兮。高阡华表,郁峥嵘兮。松柏交荫,柯叶青青兮。返辔回驭,尚昵于所生兮。”墓地还有近代画家卢振阡绘刻的屈大均画像一帧,勒于石碑。
整个墓区,背倚青山,面朝沃野,左眺珠江,右瞰思贤。莘汀荔枝芷桢环抱,墨绿朱红,蜿蜒北去;青松翠竹萦回左右,交相掩映,四季常青。1985年,广东番禺县人民政府为缅怀先贤,拨款修葺墓区,并在墓地右侧兴建“思贤亭”一座。
四年后,屈大均墓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每年清明春雨纷纷时节,敬慕屈大均者纷沓而至,借凭吊先贤之际,发内心爱国之情。“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收起 偷星4260 201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