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侄女林璎 女建筑师林璎:21岁闻名世界的林徽因侄女

2017-09-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和她那位著名的姑母林徽因一样,林璎有着姣好的外表和出色的才华.从小就展现出数学和艺术方面的天赋,在中学时期就是班上的尖子生.毕业后,被耶鲁大学录取,成为该校建筑

和她那位著名的姑母林徽因一样,林璎有着姣好的外表和出色的才华。

从小就展现出数学和艺术方面的天赋,在中学时期就是班上的尖子生。毕业后,被耶鲁大学录取,成为该校建筑学院学生,1981年获学士学位,1986年获硕士学位。1980年,时年21岁的时林璎因设计越战纪念碑出名。

但和林徽因不同,林璎并不热爱交际,她大多时间在远郊离群索居。她说,宁可在深夜和自己的猫一起工作,也不愿白天在办公室里工作。作为世界级的工作室,她把规模控制在3-5 人,并坚持亲自绘制设计图纸,她认为“这很重要”。美国的记者说:“林璎看起来,总像是一个上课即将迟到的羞怯女生”。林璎的言行更容易让人把她和东方人的勤奋、质朴联系起来。林璎的作品则普遍被认为融合了西方和东方的文化背景。

时间逝去,那个21岁的女孩所面临的指责和争议,那些群起攻击的老兵甚至辱骂她「亚洲佬」(gook),这让她一直难以释怀,她甚至很少去华府看她自己设计的越战纪念碑。

一战成名的过程中,她表现的十分尖锐,她全然不同意野蛮地将两种风格的纪念碑放在一起的做法。她说:“这项设计的主体肯定是‘人’,而不是政治。只有当你接受了这种痛苦,接受了这种死亡的现实之后,才能走出它们的阴影,从而超越它们。我的确希望人们为之哭泣,并从此主宰着自己回归光明。”

“林璎的设计的方案是:黑色的,像两面镜子一样的花岗岩墙体,像打开的书向两面延伸。两墙相交处从下面到地平面,约有3米高,底线逐渐向两端升起,直到与地面相交。墙面上刻满阵亡者的名字。林璎说:“当你沿着斜坡而下,望着两面黑得发光的墙体,犹如在阅读一本叙述越南战争历史的书。”

林璎的设计引起了广泛争议。那么多身价不菲的建筑大师的作品都被淘汰了,一个尚未大学毕业的女孩子的作品,怎么会好?有人说:它像澳洲土着民用的回飞镖,而回飞镖意味着灾难必将重演。有人说:这是地面上的一个黑洞,是麻烦的象征。

有人说:纪念碑应该拔地而起,雄伟壮观,而不应陷入地下。接下来,批评逐步升级到人身攻击。什么“丢脸的破墙”、“令人羞辱的阴沟”、“黑色伤疤”等等。有人嘲讽林璎,你可真幸运,只在纸上画一道黑线,就拿了冠军。

形势越来越严峻。幸运的是美国建筑界与艺术界是厚道的,主张学术公正。他们为了平息争论,决定再度审阅一次全部1441件大赛作品。全体评委再次表决,大家仍然一致认为林璎的作品确实是最好的。可是,他们为了调和强烈的反对声音,也是为了让这样一个天才的、杰出的作品能够问世,最后同意了在纪念碑附近再建一个“三个战士铜塑”以及一面美国国旗。

1982年10月,纪念碑建成,碑面上镌刻着58132名美军越战阵亡者的名字。

林璎独白

1980年秋,那年我和其它五名学生正打算做一个有关墓地建筑的作业,主要强调如何通过建筑形态来处理“死亡”这个主题。整个学期我们做了许多相关的设计,有一个同学,我忘了是谁,偶然发现了征集越战纪念碑设计方案的海报,于是我们想,何不把它作为毕业设计呢?我们来到将要修建纪念碑的地点华盛顿。

当我站在那里时,开始本能地想象着自己用小刀将地面立体切开并翻起成两翼,一边指向林肯纪念碑,另一边指向华盛顿,上面还按顺序刻着阵亡者的名字。这时有一位同学收到了纪念碑的设计手册,其中明确规定纪念碑上必须刻有全部57000多名阵亡者的名字。于是我说:“太妙了!”将名字逐一镌刻在黑色反光的地表上。正是这样的一座纪念碑!

有差不多几个月的时间我才突然明白过来,原来有不少的人都在反对。不仅因为这位越战纪念碑的创作者不是退伍军人,还因为她是一个亚裔。我曾问过一同工作的退伍军人有关那些批评信的情况,的确有人责问过他们,说怎么能让一个亚洲人设计纪念碑。

竣工的日子,甚至没有人提林璎的名字。但是时间证明了这个作品的伟大,当人们在纪念碑上找到自己朋友或亲人的名字时,他们在怀念和忧伤中思考和反省生命的代价和死亡的原因。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只有坚守自己的心灵,作品才能感动世人,超越时代。1994年,反映林璎这段事迹的纪录片《林马娅:坚定清晰的洞见 (Maya Lin: A Strong Clear Vision)》问世,并夺得第67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