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院院士黎介寿 全世界研究肠道时间最长的人(组图)

2017-09-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李蔚):他70岁领衔完成亚洲首例同种异体小肠移植手术,近80岁领衔完成亚洲首例肝肠联合移植手术.今年,他虽年届90高龄,但仍然是"拼命三郎"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李蔚):他70岁领衔完成亚洲首例同种异体小肠移植手术,近80岁领衔完成亚洲首例肝肠联合移植手术。今年,他虽年届90高龄,但仍然是“拼命三郎”,每周要上6天班,到手术室指导开展两三台手术,上院士门诊、查病房。他就是被美国同行称为“全世界研究肠道时间最长的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副院长黎介寿。

比起心脏、肝胆、肾脏等等早已独立成体系的学科,肠道疾病往往是病人容易忽视、医生不愿深究的一个领域。南京军区总医院院长史兆荣说:“肠子最大的特点就是感染解决不了,因为肠子有很多肠内容物,粪便什么的,细菌、菌群都是很复杂的,很容易感染,就是这个问题。”

就是这样一个难出成果的学科,年届90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副院长黎介寿却研究了一辈子。从医60多年,黎介寿“一根肠子走到底”,成为中国肠外瘘治疗的鼻祖、临床营养支持的奠基人和亚洲人同种异体小肠移植的开拓者。

对于黎院士专攻的肠外瘘疾病,医学上是这样解释的:肠壁上有异常穿孔,致肠内容物由此漏出体表者称为肠外瘘。曾经因为患有严重肠瘘疾病的安徽患者周小平告诉记者,4年前年自己的肠子因患上严重肠瘘断成了三段,命垂一线。

由于病情极度复杂,即便是一线名医也表示没有十足把握,最初的治疗方案是至少要历时9个月经过三次手术才可将三段肠子连接起来。肠子是病人重要的消化和吸收营养的器官,跨时越长,手术次数越多,病人要承担的风险就越大,要承受的痛苦自然不言而喻。

黎院士得知这一情况,不顾重压决定亲自为患者周小平操刀,八十多岁的老人家在手术台上一站就是6个小时,一次性把断开的三段肠子漂亮地缝合在了一起,把周小平从鬼门关里拉了回来。如今回想起来,周小平充满了感激,他说黎院士是整个重症监护病房里每一个病人“最大的安慰”。

周小平说:“他每天来查房的时候,我们都希望他能到自己的床前,黎院士查房会带一大帮人,到每个病人那都要做大量的分析,每个病人都要昂起头来看,生怕黎院士走了不到自己的病床前来,黎院士是ICU里每一个病人精神最大的安慰。”

在黎介寿院士看来,病人有1%的希望,医生就要尽100%的努力。他说:“生命是可贵的,是不可重复的,至少现在不可重复,做手术对我们外科医生的要求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因为是在一个人的生命上来做手术的,不是做板凳,这个做不好了我再做一个,人的生命是不能重复的,因此自己要爱惜他,医生也要爱惜他。”

尽管在肠道疾病领域,黎介寿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亚洲第一”和“世界第一”,但今天,他仍旧觉得自己做的还差很远。

黎介寿说:“我对肠子的研究还差得远,这就是我所追求的地方,也是我希望我的团队能够继续在肠子的功能问题进行研究,我们还有太多的问题没有解决。我病房里那么多的病人都解决了吗?还有很多问题都解决不了,这就是我必须继续研究的问题,也是我的团队要继续研究的问题。”

作为“全世界研究肠道时间最长的人”,黎介寿院士目前仍然坚持每周上6天班、2次教学查房,指导数台手术,周一门诊……记者问及他的梦想,黎院士说,首先希望我们国家更加强大,其次希望肠子研究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