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李彦军 浚县县委书记李彦军为第二版《浚县正月古庙会》作序
浚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来浚县工作之前,我就听说浚县的正月古庙会热闹非凡。庙会上的民俗活动,庙会上的艺术表演,被传说、被演绎、被神秘化,真是越传越生动,越说影响越大,每年正月,人们都朝圣般地争相赶浚县庙会。到浚县工作之后,才真正体会到,正月古庙会不仅是浚县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典型文化符号,而且是中原民俗文化的缩影,是中国春节文化和庙会文化高度融合的文化瑰宝。
浚县庙会历史悠久。庙会风俗,起于何时,学者说法不一,但有一共识,即源于先民的祭祀活动。《礼记·杂记下》记载: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子贡在观看蜡祭活动时,十分感概地说"一国之人皆若狂。"子贡为浚县先贤,他所看到的蜡祭,或许就在浚县,起码离浚县不远。浚县有确切文字记载的祭祀活动,在东汉建武元年(25),光武帝刘秀北征王朗胜利凯旋经黎阳,在大伾山筑青坛祭告天地,为此大伾山一度曾称青坛山。
庙会因庙而生,因文化而兴。浚县有文字记载的"张公庙"建于东汉桓帝和平元年(150),至今已有1860年历史。享有"全国最早,北方最大"的大伾山天宁寺大石佛,开凿于北魏石勒时期,也已有1600多年历史。寺庙建筑为庙会文化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浚县正月古庙会中心活动在景色宜人,文物荟萃的大伾山和浮丘山风景区,县城又与两山紧依相连,具有"十里城池半入山"的独特风韵。
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独特的空间,使浚县正月古庙会越来越红火,据碧霞宫明清时期碑刻记载:正月期间远近香客由会首带领,高挑朝山进香旗,直趋碧霞宫朝顶,大殿前铁火池内,香火昼夜不熄。庙院里外,人头攒动,县城四街人流如潮,水泄不通。
20世纪80年代之后,浚县正月古庙会规模更加宏大,可谓盛况空前。每年正月,吸引着来自豫、晋、冀、皖的大量游客,高峰期日客流量达30多万人。庙会上的民间社火竞相献艺,异彩纷呈;民间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小吃名食风味独特,生意火爆。
浚县正月古庙会已成为中国传统春节文化和古庙会文化的活态化石和不可复制的中国民俗文化经典。浚县正月古庙会不仅在民间影响巨大,还得到了专家学者的广泛认同,而且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浚县正月古庙会2007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此前后,庙会上的"民间社火"和"泥咕咕",也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日欣闻,我们国家有关部门,选取浚县正月古庙会作为中国春节文化的传承主体,拟将"中国春节"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对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做大做强庙会产业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浚县正月古庙会》这本书,对浚县正月古庙会的起源、发展和现状进行了深入探讨,对庙会所承载的人类学、社会学、宗教学、民俗学等丰富文化内涵进得了通俗易懂的解读阐释。该书第一版面世后,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好反响,至此再版之际,谨志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