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成桐杨振宁 杨振宁对战丘成桐 王贻芳站了出来 何为“上帝粒子”?

2017-12-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杨:中国仍然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GDP还少于巴西,墨西哥和马来西亚,还有数亿农民与农民工,还有急待解决的环保问题,教育问题,医药健康问题等等.建造超大对撞机,费用奇大,对解决这些燃眉问题不利,我认为目前不宜考虑.王:建造大型对撞机可以使我们在这样一个重大的.有引领作用的科学领域领先国际达几十年,可以在相关技术领域领先国际,使一些重要产品实现国产化并走到世界最前沿,可以形成一个国际科学与技术中心引进吸收国外的智力资源,可以培养几千名有创新能力的物质科学及相关技术的顶尖人才,怎么不是燃眉之急,当

杨:中国仍然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GDP还少于巴西,墨西哥和马来西亚,还有数亿农民与农民工,还有急待解决的环保问题,教育问题,医药健康问题等等。建造超大对撞机,费用奇大,对解决这些燃眉问题不利,我认为目前不宜考虑。

王:建造大型对撞机可以使我们在这样一个重大的、有引领作用的科学领域领先国际达几十年,可以在相关技术领域领先国际,使一些重要产品实现国产化并走到世界最前沿,可以形成一个国际科学与技术中心引进吸收国外的智力资源,可以培养几千名有创新能力的物质科学及相关技术的顶尖人才,怎么不是燃眉之急,当务之急 ?

杨:建造超大对撞机必将大大挤压其他基础学科的经费。

王:中国的基础研究经费目前占研发经费的比重大约是5%,国际上发达国家一般是15%。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迈进,同时又是一个大国,我认为应该逐步增加到10%,直至最后向15%迈进。所以从数字看,基础研究经费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大约每年1000亿人民币以上),不存在挤压其他基础科学研究经费的情况。

杨:虽然物理学家有愿望,但找超对称粒子完全落空。多数物理学家认为超对称粒子没有任何实验根据,希望用极大对撞机发现猜想中的粒子更只是猜想加猜想。

王:对我们实验物理学家来说,我们会关心理论物理学家的预言,但绝不会依赖他们。现在就预言对撞机会发现或不会发现猜想中的粒子,有点过于武断了,这也不是国际高能物理学界的主流意见。

杨:高能物理的大成就没有对人类生活产生实在好处,三十年,五十年内不会有。

王:中国建大加速器对我们有什么实际的好处呢 ? 第一阶段300亿人民币的投入(2022年起,每年30亿),至少使我们可以在以下技术方面实现国产化,并领先国际:高性能超导高频腔(应用于几乎所有的加速器),高效率、大功率微波功率源(也可应用于雷达、广播、通讯、加速器等),大型低温制冷机(也可应用于科研设施、火箭发动机、医疗设备等),高速、抗辐照硅探测器、电子线路与芯片等。

杨:世界重要的高能物理学家中,中国占有率不到1%。建造超大对撞机获奖者也不一定是中国人。

王:我们中国的科学家2012年在国际上独立地首次提出CEPC-SPPC的设想,得到国际上的积极响应与支持。随后我们开展了初步概念设计,虽然有国际参与,但主要是以我们为主完成了《初步概念设计报告》。所以将来超大对撞机70%的工作将由中国人来主导完成,至少会与我们的出资比例一致。杨先生要是还没有信心,可以去问问国际上主要的国家实验室主任们。

杨:不建超大对撞机,高能物理就完全没有前途了吗?不然。我认为至少有两个方向值得探索:A. 寻找新加速器原理。B.寻找美妙的几何结构,如弦理论所研究的。这两方面的研究都不那么费钱,符合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

王:高能物理的前途在哪里,见仁见智。中国现在没有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但国际上有,而且很多,杨先生的看法显然与大家不同。不仅现在不同,过去几十年都不同。据有关资料,杨先生对高能物理的未来发展自60年代起就是悲观的,所以与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失之交臂。

自70年代起就反对中国建造高能加速器。幸亏小平同志听从了李政道等其他著名科学家的建议,才有了今天的高能物理所、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和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及其重大成果,也有了我们的同步辐射光源、散裂中子源等大科学平台为全国的科技界服务。面对未来,我们应该更多地听取科研一线新生代科学家的意见,他们才能引领我们的科技事业兴旺发达,领先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