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懿玉雕作品 为什么创新的玉雕作品越来越少?
▲其实同样的东西雕了那么久,谁不想换个花样呢?只不过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可以随心所欲去创造的级别罢了。
第一:费时间,增加设计成本
设计是需要时间的,构思和创意往往都不是信手捏来,每一块玉石都不一样,因材设计,而且要新颖,符合现代潮流要极其用心,也极其耗时。
有些好的作品,设计者可能已经围着料子看了几个月甚至一年又一年,反复斟酌,中间废纸无数,当然肯定也有不少的时间需要休息下清空下脑子,最后才定稿。
传统款式都是属于入门级别的,任何学玉雕的入门都要学,所以并没有什么设计费。但是款式新颖的就不一样了,这个需要单独设计。如果每一件都新颖独特,那么势必会增加设计费用,提高成本。
第二:广大人民群众是否愿意为设计买单
时间就是金钱,或许别人通过常用的题材已经制作出很多个作品了,那么设计者是否也要获得合理的报酬?当一块玉石被加上了几百块,上千块的设计附加值之后,消费者会怎么想?
由于是脑力劳动,通常消费者看不到一点实在的东西,虽然可能有过程中的手稿,那又如何?不看过程,只看结果,只能看清看的见摸得着的东西的价格,大多数人通常不都是这样么?
▲就像“为什么要学高数,买菜又用不到!”的这种思想一样,虽然很多人都知道不正确,但我们无法否认有这种想法的大众大有人在。 或许你会喜欢它的设计,可是你是否愿意为它的创意买单?不是科技发展太快,而是广大人民群众还处于物料价值优先的小农经济。
第三:同造型雕工高下,消费者是否会在乎? 都是弥勒,这俩放一块…… 高下立分 � 多数人在乎什么呢? 大概都是: 我兜里现在有多少钱?某商场柜台看中几件东西。 接着我们的物料观念又上来了,既然钱有限,好钢一定用在刀刃上嘛,料子好点总没错嘛,将来还能保值,雕工又不能保值.... 但是,一般商场那个水准的东西,其实基本谈不上什么保值,就算保值,谁会买?
理性的思考应该是这样的:首饰主要作用是装饰,愉悦自身,也给自己在社交场合增加亮点,所以我要戴着好看或自己每天看着舒服开心,那么钱不多的情况下,自然选择美的。
第四:抄袭、模仿不断 前几年,玉雕大师王俊懿设计制作的宝宝佛在拍卖会上拍出了千万的天价,于是,宝宝佛的题材在业内被大量借鉴模仿,市场上宝宝佛的题材铺天盖地,让消费者应接不暇,以至于到了今天,宝宝佛的题材也就平淡无奇了。 对于设计雕刻者而言。费心开发一款设计卖掉是不容易的,期间还要面对大面积的抄袭。 第四:消费群体太狭隘,承担风险
很多时候购买和赠送玉饰的一部分原因,也是为着它无可替代的美好寓意,这或许就是影响到玉雕题材和审美的重要原因。
传统题材的寓意可归结为三大点:保平安、招财运、升官中举旺事业。这些几乎是广为人知、广为接受的。这都是长期文化影响的结果。 玉工师傅也会专注于雕刻这样的题材,再把它教授给徒弟。哪怕是机器雕刻,也会选择大众容易接受、从而便于销售的图纸(主题)。
但现在,人们厌倦了一模一样的东西,而是需要有更新颖的、美观的、同时兼具吉祥寓意的玉饰出现。 实际上,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玉雕行业也在传承中发展着。传统题材的雕刻技法、雕刻水平也随着人们的审美、技术的发展进步着的,这点是我们不能忽略。 上图就是早期的弥勒佛挂件,受限于玉雕设备和技术,生产力低下,所以在今天看来惨不忍睹。今天的佛公,生产力的进步也让传统题材在审美上看起来能够接受。见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