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荣翔将相和 邓小平和京剧表演艺术家方荣翔热烈握手
由著名京剧老生言菊朋创立的言派,尤其注重唱腔艺术。讲究腔由字生,字正腔圆,吐字归韵精确。在演唱上,多采用字重腔轻的方法,旋律丰富,抑扬顿挫,千折百回,跌宕委婉,若断若续,变化多端,行腔似险而实圆,似纤巧而实苍劲。 他演的每出戏的唱脸总是各有迥异。为此很早就引起了小平同志的极大兴趣,言派也便成了他的"三爱"之一。
早在上世纪20年代末,小平同志受党的委派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因距天蟾大舞台很近,届时言菊朋又正在那里演戏。就这样,小平同志就近水楼台地看了言菊朋的不少戏。此后他又购置了言菊朋的许多唱片,经常放着听。瘾头大得很呢!
60年代初,全国振兴言派戏时,小平同志亲自观看了由当时的青岛市京剧团团长言少朋演的言派名剧《白帝城》。1986年夏,言兴朋(言菊朋之孙、言少朋之子)来青岛演出时,曾告诉我:1985年11月,他曾应邀到中南海怀仁堂演出言派戏《打金砖》。那晚,小平同志的夫人卓琳来看戏时,还特地带着录音机录音,说是要带回家放给小平同志听。当晚,卓琳还叮嘱言兴朋,一事实上要在继承祖业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创造。
后来又获悉,言兴朋1987年冬赴京参加了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后,回到当时尚还健在的他叔叔言小朋(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王晓棠之夫)的家时,万没想到卓琳在座,已等候言兴朋三个钟头了。卓琳专门向言兴朋转达小平同志观看了这次电视大赛后的评价:"言兴朋唱得很认真,祝贺他获得第一名!
"不久,言兴朋又进京演出,卓琳连看了三声,并受小平同志委托派人当场录了像。1989年,小平同志在上海过春节,参加了上海市委、市政府春节团拜会,小平同志亲自要求言兴朋清唱言派的《四郎探母》中的"坐宫"一段。
听后,小平同志兴奋地走上台紧握着言兴朋的手连声赞扬:"很好!很好!"并希望他能够学习他祖父言菊朋早年的发声和晚年的韵味。90年代初,言兴朋在沪又专为小平同志彩唱了言派名剧《让徐州》的选段。可见,小平同志对言派确是情有独钟。
青岛就一直与言派很有缘分。言派传人言少朋、张少楼夫妇曾是青岛市京剧团的领衔主演,他们的独生子言兴朋幼小的时虽住在南京外婆家,但每逢寒暑假就来青与父母团聚。1959年7月,当时的中国京剧院四团要排演新编传统京剧《杨门女将》,决定戏中的采药老人唱言派,担任剧院主要领导的马少波就亲自带年轻老生毕英琦,专门来青岛拜言少朋为师学习言派。
并请言少朋为之设计唱腔。可惜,后来毕英琦英年早逝。如今,还有位言派再传弟子任德川在青岛京剧院。言派戏确实好听却极难学,故真正能学好的就极少。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应努力把言派艺术进一步振兴起来,这也可算是对敬爱的小平同志最好的怀念吧!
(选自 吕铭康著:《缘分》)
吕铭康:青岛人民广播电台戏曲节目主持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