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杰忠刘俊杰春晚 刘流春晚自制创意演出服 唐杰忠直播中现口误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陪伴观众走过了近30个除夕之夜。一代代观众和春晚一同成长,一个个大腕随春晚相继成名。在虎年春晚即将到来之时,本报推出特别策划《大腕聊春晚》,带领读者一起回顾那些曾经在春晚上所向披靡的大腕。
在观众这几年的印象里,刘流是《乡村爱情》里的刘大脑袋,是本山传媒的副总裁,是黑龙江卫视《本山快乐营》的总导演、制片人、主演。至于他和春晚的关系,恐怕就是《火炬手》里那个戏份不多的主持人了。其实早在1997年,刘流就开始登上春晚舞台了,算上《火炬手》,他已经是第8次上春晚了。回忆起13年前,刘流说当时那股心气的确是今天赶不上的。而他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1998年春晚搭档出现的一次口误。
□特派记者梁巍
舍得 自费置办演出服
这几年因为《乡村爱情》火了,很多观众就忘了“刘大脑袋”曾经是个相声演员的事儿了。其实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刘流就师承相声表演艺术家赵春田开始学习相声,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期在国内相声比赛中获奖无数。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在刘流还不到30岁的年龄时,被认为是最高艺术殿堂:“那时候,要是能上春晚说相声,绝对是了不得的一件事情了。那会儿上了春晚的演员和没上过春晚的演员,说话都不是一个调儿的,人家那股劲儿,你就羡慕去吧。 ”
1996年底,机会终于来了。刘流构思了一个相声创意,找了1997年春晚总导演袁德旺聊了聊,当时正为语言类节目发愁的导演组立刻很兴奋,督促刘流赶紧回去写本子。于是刘流请了两位作者为他创作了相声《送福》,由他和唐杰忠搭档表演。
不要以为十几年前相声就好表演,用刘流的话来说,“那个时候相声就已经到了两个人站在那儿说、观众就不买账的程度了”。于是刘流就在《送福》的演出服上下了工夫:“我们自己请设计师做的衣服,一人一件唐装,我的衣服上有一个‘示字旁’,唐老师衣服上是‘一、口、田’,加起来正好是个‘福’字。
我们这个创意特别好,所以节目一拿出来,从导演组到央视领导,反响都非常好。 ”这套演出服,是刘流和唐杰忠自费制作的:“你想上人家的节目,就得什么都自己准备。到后来,我们也没让春晚导演组给我们出这个服装费。现在那套衣服还在我家的大衣柜里呢。 ”
最紧张 审查制度太严格
现在的春晚要经过好几轮的节目审查,这在13年前也一样。唯一的差别是,当年的审查不带观众:“我记得就是在导演组的办公室里,里面坐着3个导演,最多再有央视文艺部的主任,寥寥无几的几个人,办公室里特别安静。甭管你是多大腕儿,你也得站在那给人家好好地演。
你知道我们语言类节目,没有观众的时候演起来是多么费事啊,尤其是相声,下面有掌声的时候你得把时间空出来。审查的时候没掌声,你说我们是停下来啊还是接着说啊?特别尴尬! ”春晚的节目审查制度的严格还体现在另一方面,就是没有“免检”一说:“当年哪有说不经过审查就能上春晚的啊,就连本山哥的节目,都得规规矩矩地去送审。 ”
更重要的是,跟唐杰忠说相声,刘流也非常有压力。观众都熟悉唐杰忠和姜昆这对组合,随着唐杰忠年龄大了,他也就和姜昆拆伙,逐渐退到幕后。刚退下来的几年里,唐杰忠看好刘流的发展前景,跟他搭档了有3年多的时间,1997年刘流首次登上春晚,就是唐杰忠力挺的。
刘流没什么经验,可唐杰忠是个“春晚高手”了,他面对导演不仅不紧张,还谈笑风生,状态十分轻松自然。这也让刘流感到了压力:“唐老师实际上是想让我也放松下来,但是他越显得轻松,我就越觉得紧张。这也没办法,谁让咱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呢! ”
最难忘 出现口误难弥补
2008年春晚,刘流被赵本山拉去给自己当搭档,扮演一个火炬手选拔赛的现场主持人。完成这样一个角色对刘流来说没有任何难度,更何况这个时候的他已经不再是当年的“大姑娘”了。然而就在节目结束之后,刘流向赵本山做了深刻的检讨,原因就是在“打太极”那一段中,他私自加入了一个动作,给赵本山后面的模仿增加了难度。
每年4个多小时的春晚直播中,大大小小的失误总是在所难免,像这样的动作性失误,刘流认为都是小事:“本山哥后面的模仿和我的动作的确有细微的差别,但是如果我不讲出来,观众是看不出来的,这都不算什么。要是说错话了,那才麻烦呢。 ”
原来,在1998年刘流和唐杰忠搭档第二次上春晚,他们合说的相声《牛虎交班》中就出现了严重的口误。“这个相声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讲的是回顾过去的牛年,展望刚刚开始的虎年。我和唐老师还特‘卡通’,他是牛大哥,我是虎老弟。
就在快结束的时候,唐老师应该说‘虎老弟啊,虎年就看你的了’。结果他一不小心说成了‘虎老弟啊,牛年就看你的了’。这等于我们前面都白说了,又给说回去了。 ”这和2004年猴年春晚上,主持人朱军在零点报时时说的那句“羊年的钟声就要敲响”一样,都是不可逆转也不可弥补的错误。
第二天,很多人打电话给刘流,问他唐杰忠是不是真说错了,刘流无奈地说:“你们都亲耳听见了,那还能有假的吗?这就是直播啊! ”不过在后来的重播中,央视使用的是备播带的版本,这个口误再也没有和观众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