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君毅夫人 段君毅第一任夫人图片

2017-09-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段君毅的妻子陈亚琦,抗日战争时期曾任中共寿张县委书记,她喜欢书法.绘画,有些段君毅落款的题字本是出自她手.陈亚琦老人已离休20多年,常看报纸,画画,现在还准备出个人书画集.孙中山先生为培养民主革命人才,于1912年仿日本早稻田大学在北京创办的中国大学,宋教仁.黄兴为第一.二任校长,中山先生自任校董.学校初名国民大学,1917年改名为中国大学,且建校伊始就有附属中学,1952年附中更名为北京市第29中学.中国大学的创办倾注了孙中山很多的心血.在中国大学的历史上,一些国民党军界要员都曾任职.从其历届

段君毅的妻子陈亚琦,抗日战争时期曾任中共寿张县委书记,她喜欢书法、绘画,有些段君毅落款的题字本是出自她手。陈亚琦老人已离休20多年,常看报纸,画画,现在还准备出个人书画集。

孙中山先生为培养民主革命人才,于1912年仿日本早稻田大学在北京创办的中国大学,宋教仁、黄兴为第一、二任校长,中山先生自任校董。学校初名国民大学,1917年改名为中国大学,且建校伊始就有附属中学,1952年附中更名为北京市第29中学。

中国大学的创办倾注了孙中山很多的心血。在中国大学的历史上,一些国民党军界要员都曾任职。从其历届校董、校长的名单里可以看出这所大学在当时的地位。蒋介石、冯玉祥、张学良、阎锡山曾担任该校的名誉总董事,孔祥熙、孙科曾担任总董事,宋教仁、黄兴、何其巩曾为校长。

像中国大学这样,以国家的名字来命名、由众多政府要员来操办的学校,在世界上恐怕也比较少见。中大及附中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中一直走在前列,以李大钊、李达、吴承仕、杨秀峰等为代表的一批"红色教授"在学校传播马克思主义,学校培养出了以李兆麟、白乙化、董毓华、段君毅、张致祥、任仲夷、徐才、李大伟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民族英雄和国家栋梁。

《中国大学十六周年纪念大会会刊》写道,辛亥革命的硝烟尚未散尽,“孙总理在这成功的失望当中,深知欲贯彻革命的主张,谋真正共和的实现,非养成革命的人才从根本上改造不可,于是和宋教仁、黄兴诸先烈规划进行,以树百年大计。

这时宋先生恰供职北平,又以北平为全国文化的中心,逐决计组织搜罗学识经验丰富的革命人才为导师,而宋先生则被推为第一任校长。筹备即竣——至是为时势所要求的中大(中国大学),逐于民国二年四月十三日正式成立了。

”成立前校名定为“国民大学”。岂料将要开学时,第一任校长宋教仁先生于1913年3月20日在上海遇刺,22日去世。于是改由校董黄兴出任第二任校长由彭允彝先生代行校长职务。

1936年10月,曾任北平市首任市长的何其巩任校长,直至1946年10月。中国大学在何其巩校长任职的十年是一段十分艰难却又取得了长足发展的历史时期。何其巩(1899—1955),字克之,安徽桐城(今枞阳县)人。

1927年至1946年任中国大学董事会主任,1936年10月至1946年10月任中国大学校长。1950年后,任中央文史馆馆员。在其执掌中国大学期间,坚持中国人办中国大学,拒绝日伪经费援助,自筹经费,延聘爱国学者执教。

北平沦陷期间,许多失学的河北、东北三省的学生都插入中国大学学习,在校生最多时达3000多人。1943年学校设立文理法三个学院、四个学系、一个研究院,并修订了组织大纲。

据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大学革命历史资料·中国大学革命史大事纪要》记载,何其巩执掌中国大学期间,为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对学生进行民族气节教育。他扩充中国大学图书馆,并在馆内正厅的墙壁上亲书“读古今中外之书志其大者,以国家民族之任勉我学人”楹联,还亲自选定《中国大学国文教本》选文百篇,将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正气歌》入选,要学生精读。

中国大学地处北平,与抗日后方隔绝,全校教职员待遇微薄,忍饥耐寒,拒绝敌人资助。

中国大学坚持“我们是中国人的中国大学”,“为教育而教育”的办学方针,获得沦陷区爱国知识界的支持,争以教授中国大学为荣,北方青年争以就读中国大学为荣。1937年8月后,留居平津各大专院校的一批坚持民族气节、不与日伪合作的教师,纷纷被何其巩校长聘到中国大学任教。

1941年美日宣战后,又有一些大学停办,燕京大学的齐思和、胡鲁声、张东荪、严孟群、袁贤能、李汝祺,协和医学院的裴文中、冯兰州、臧玉淦、徐希帆、谢少文等名教授均到中国大学执教。

其他如清华大学的褚圣麟、刘明越,北大的俞平伯、蔡镏生、严东生,北平师范大学的陆宗达、王桐龄,天津南开大学的温公颐、翁独健、王之相、唐纪翔、孟昭威、孙人和、邸维周、王静如等,他们宁肯以微薄工薪应聘到中国大学任教,拒绝到有丰厚待遇的日伪主办的学校任职。

何其巩校长抗战开始即肩负了在敌占区造就青年的重任,坚持做到:“董事会及学校一切机构无变动;不受奴化支配,拒绝日伪分子,优待忠贞人士;学生自由讲习,并运送抗日后方;学校证件,从未加盖过伪印;对参加抗日地下工作者,分别掩护”。

抗战爆发后,中国大学受国民政府令留在北平继续办学。由于政府拨款中断,学校只能由学费来维持。

校长何其巩与敌人周旋,想方设法按照国民政府的办学方针把学校办下去。教师忍受饥寒,不用敌人资助,坚持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学校不但没有关闭,反而得到发展。学校设立文、理、法三学院,系所由六个系增加到十个系,学生增至3000余人。

曾在中大任教的名人有李大钊、蓝公武、李达、吴承仕、黄松龄、曹靖华、杨秀峰、吕振羽。自中国大学毕业的名人有李兆麟、白乙化、齐燕铭、段君毅、董毓华、黄诚、任仲夷、杨易晨、张友渔、张致祥、浦洁修、徐才、李大伟等。

可谓人才济济,为一时之盛。 1949年3月,中国大学因经费匮乏停办,部分院系合并到华北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校舍成为教育部办公场所。王府大院,已被列为北京市级文保单位。

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管理委员会首席顾问、原中顾委常委、原中共北京市委书记段君毅夫人陈亚琦同志

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管理委员会首席顾问、原中顾委常委、原中共北京市委书记段君毅夫人陈亚琦同志

段君毅的妻子陈亚琦,抗日战争时期曾任中共寿张县委书记,她喜欢书法、绘画,有些段君毅落款的题字本是出自她手。陈亚琦老人已离休20多年,常看报纸,画画,现在还准备出个人书画集。

图片 视频 地图 百科 文库 经验 搜索答案 我要提问...宋教仁、黄兴为第一、二任校长,中山先生自任校董。...段君毅、张致祥、任仲夷、徐才、李大伟等为代表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