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杨三姐告状 蛋糕里吃出苍蝇来 新版电视剧《杨三姐告状》三题
新版电视剧《杨三姐告状》播出以后,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就三个方面说说看法。
“歪脖柳”取代“迎客松”———严重歪曲了原著
杨三姐告状的事件发生在1918年的冀东滦南县(原属滦县),1920年前后由评剧创始人成兆才先生编写了评剧剧本《杨三姐告状》,演出后,引起轰动。80多年来,久演不衰,深受群众欢迎。此剧已经成为经典剧目,也属于文化品牌。
新版电视剧把时间、地点、人物身份乃至故事情节都做了改变,但是,杨三娥的名字没有变,《杨三姐告状》的名称没有变,同时申明题材来自于评剧《杨三姐告状》。编剧徐兵说:“评剧版与真实历史的过程非常简单,依靠这些素材无法完成剧本,必须添加故事。”
毫无疑问,编剧改编原著,添加故事无可非议,但是作品的时间、地点、人物身份不能改变。关键就在于“真人真事”的限制,否则,就失去了原著的典型意义。
我们可以打这么一个比方,新版电视剧是“歪脖柳”替代了“迎客松”,“迎客松”也是品牌,只是黄山的那棵树,别的模样的树不能叫“迎客松”。对“迎客松”可以培土浇水,也可以添枝加叶,使其更为壮观。但是,决不允许连根拔掉,重栽一棵“歪脖柳”,却仍然叫“迎客松。”
“洒硫酸水毁了容”———对杨三姐的名誉贬损
杨三姐即杨国华,属于特定的现代人物,曾为唐山市政协委员、滦南县政协委员,生前死后都被载入史志。在她成为政协委员和病逝的时候,《人民日报》都发了消息,当地政府也为她树碑,直接题为《杨三姐之墓》。
对这样一个人物,新版电视剧随意编排,构成了对当事人和后人的名誉贬损杨三姐为替二姐伸冤,受尽千辛万苦,新版剧虚构了被卖入妓院的情节,是对杨三姐及其后代的名誉贬损。另外,还有杨三姐向官府行贿的情节,说什么高家拿出了两万两银子,她要拿出三万两。三万两银子等于当时一个县的财政收入,太离谱了。杨三姐先是敲诈,后是行贿,在人们的是非标准中,皆不是正人君子所为,同样是对杨三姐的污蔑。
所以,我仍然打比方说,这是洒硫酸水,给杨三姐毁了容。
“蛋糕吃出苍蝇来”———对观众的感情损害
《燕赵都市报》开通读者热线,征求读者意见,众多读者表示对新版电视剧的愤慨,已有数十篇文章表明了立场和观点这里不需赘述。
我认为,观众是文化的消费者,有权利维护自己的文化消费。就像买了个蛋糕结果吃出苍蝇,除了恶心之外,还要维权。
艺术作品往往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真假难辨。新版剧并未注明“纯属虚构”就应该承当责任。文艺作品生命在于真实,她凭着自身的艺术感染力,通过社会现象,揭示的是社会生活本质,有些情节虽然是虚构的,也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每个作品的作者都力图让读者或观众相信艺术是生活的存在或可能存在。
否则就达不到目的。正因为如此,制片方用了《杨三姐告状》的品牌,还拉上扮演过杨三姐的评剧艺术家谷文月到首播式上,向观众宣告:新版的《杨三姐告状》和评剧一样,在演绎着当年的真人真事。
党和政府号召文艺工作者“三贴近”新版电视剧到底贴近了什么?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