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蔚心理咨询 用伦理原则鉴别心理咨询师(李松蔚)

2017-10-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导读:有很多朋友想接受心理咨询,又怕被"不靠谱"的心理咨询师耽误,有的就辗转给我一个名字,托我鉴定.我认为,心理咨询师是否值得信任,是完全可以通过来访者的实际接触,自行判断的.因为在这个行业,存在几条像公约一样的伦理原则.无论一个同行出身学院还是江湖,属何流派,他在执业过程中都必须用这些原则进行自律.反过来说,来访者也可以用最底线的几条原则去考察自己的咨询师.如果遇到了以下情况,就需要格外警惕:     有很多朋友想接受心理咨询,又怕被"不靠谱"的心理咨询师耽误,有

导读:有很多朋友想接受心理咨询,又怕被"不靠谱"的心理咨询师耽误,有的就辗转给我一个名字,托我鉴定。我认为,心理咨询师是否值得信任,是完全可以通过来访者的实际接触,自行判断的。因为在这个行业,存在几条像公约一样的伦理原则。

无论一个同行出身学院还是江湖,属何流派,他在执业过程中都必须用这些原则进行自律。反过来说,来访者也可以用最底线的几条原则去考察自己的咨询师。如果遇到了以下情况,就需要格外警惕: 

    有很多朋友想接受心理咨询,又怕被"不靠谱"的心理咨询师耽误,有的就辗转给我一个名字,托我鉴定。其实,我的交际圈子也不大,知根知底的同行并不算很多。如果离开了北京这个范围,就更没有发言权。

但我认为,心理咨询师是否值得信任,是完全可以通过来访者的实际接触,自行判断的。因为在这个行业,存在几条像公约一样的伦理原则。无论一个同行出身学院还是江湖,属何流派,他在执业过程中都必须用这些原则进行自律。反过来说,来访者也可以用最底线的几条原则去考察自己的咨询师。如果遇到了以下情况,就需要格外警惕:

1,对职业能力认识不清

    心理咨询不完全等于心理治疗,跟精神科治疗就更是属于不同体系。有的疾病是只能通过精神科进行治疗的,比如精神分裂症、双向情感障碍,包括抑郁症也是以医学治疗为首选疗法。只有在医生认为有必要的前提下,才可以同时接受心理咨询作为辅助。

此外,还有一些常见精神疾病,到现在为止并没有形成特别完善的治疗方案,比如自闭症。所以任何一个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都不会宣称自己能够治愈"精神分裂症"或是"自闭症"(这两种普及率较高的疾病经常被骗子用来吹嘘自己) ,也不会在怀疑你有抑郁症(甚至被医院确诊为抑郁症)的情况下却不考虑让你优先接受医学治疗。

不光如此,实际上对于任何心理障碍,包括那些未达到障碍水平的,发展性的心理问题,心理咨询也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所以那些在咨询一开始,就拍胸脯打包票可以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或带来种种神奇效果(让事业更成功、夫妻更恩爱、孩子更聪明等等)的心理咨询师,还是远离为好。话说得太满了,往往是对自身的职业能力认识不清。 

2,收费

    心理咨询是按次收费的,每一次的时间固定(通常是40-60分钟,也有特殊情况比如半小时,一个半小时,或两个小时),费用也是固定的。传统的心理咨询是预约制,也就是这次咨询结束,为下一次咨询的预约付钱。

在实际操作中,常常也有这次咨询结束,为本次咨询付费的设置。有的来访者会嫌逐次付费太麻烦,会有一次性地交一笔钱给机构,由机构逐次扣取的情形,但这完全是来访者个人的选择,并且不会因此产生任何优惠。

而有问题的收费方式包括:打包收费(办充值卡、团购)、按疗程收费(比如一次性必须交足10次甚至50次的钱)、或是按谈话时长收费(聊到高兴为止,聊几个小时按几个小时算钱),这些方式不但违背了基本的咨询设置,也暴露出咨询师和机构对于续约根本毫无底气。 

3,违反保密原则

    心理咨询师对于每一个客户的对话内容都是完全保密的,只在极特殊的情况下(例如有人身伤害的风险,或是法律要求)会打破这一原则,所以,绝不用担心你的家人、上司、朋友,或是任何不相干的外人得知你们聊了些什么。

有时候会有这种情况,咨询师给孩子做完咨询,父母打来电话询问详情,如果你发现这个咨询师把谈话内容和盘托出,那么请立刻结束这段关系,并且再也不要信任他。有的咨询师为了炫耀自己的影响力,会说"某某大人物也是我的来访者",不管他说的是真是假,只要听到这种话,就已经可以把他拉入黑名单了。

    财新传媒的主编张进先生罹患抑郁症期间,找过几位不同的心理咨询师,并写过一篇文章《我遇到过的三位心理医生》,在网上流传甚广。其中他提到一位心理咨询师的表现:"他开场先讲了个成功案例:某人,因为什么事情找到他;他如何劝慰,如何有效,对方如何感激涕零。

然后,他拿出手机,翻出那个患者发的短信,站起来,绕过桌子走到我面前让我看。"事实上,如果了解保密原则这一条伦理规范,看到这样的表现,就可以对他的专业性做出判断了。 

4,不恰当的肢体接触

    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不会以任何理由和来访者产生不恰当的肢体接触:包括抚摸和拥抱,更不用说那些更亲昵的动作。如果是异性之间,很可能连握手都不会主动发起。在咨询室里,两个人坐在沙发上,斜角上通常会摆一个小茶几,确保身体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如果咨询师想要突破这段距离触碰你,请掉头就走。 

5,收受礼物

    心理咨询师除了收取咨询费之外,绝不会再接受任何其它形式的报酬。这不但是职业伦理的规定,也是基本的职业技能要求。因为专业的咨询师必然有能力意识到礼物对咨询关系的影响。除了一些象征意义远高于实际价值的礼物,如卡片、花、自己画的画,咨询师有可能留下,并且一定会和你认真讨论礼物背后的意义之外,如果一个咨询师堂而皇之地接受你的其它馈赠,是绝对不专业的。 

6,多重关系

    心理咨询是只限于发生在咨询室之中,咨询时段之内的,非常纯净的关系。除此之外,咨询师会避免和来访者有任何现实生活中的接触。不但不可能谈恋爱,交朋友,甚至连一起吃饭,顺道拼车都是不可能的。

像我结束了一天的咨询,会等确认来访者已经走远之后,再离开咨询室,就是为了避免在路上碰见。如果咨询师试图和来访者产生其它的,职业或人际上的联系(比如,请来访者帮忙办事,或托来访者介绍某某人给自己认识),也是一种违反基本伦理的现象。 

7,恐吓性推销

    在心理咨询中,来访者具有完全的自主权,来访者可以选择接受或拒绝这个人的心理咨询,而且无论做何选择,也有权得到充分的尊重。有的咨询师会用恐吓的方式让来访者"就范",比如"如果你不接受咨询,以后就会越来越严重,变成精神分裂症就没救了",或者"幸好你遇到的是我,今天出了我这个门,还真找不到第二个人可以治好你"……这些,其实都是江湖算命"先千后隆"的把戏。

事实上,需要强制治疗的情况不是没有,但它们都属于精神科医生的职权范围。心理咨询适合处理的情况中,这些恐吓之辞往往都是蓄意的夸张和欺骗。

8, 强制性建议

    心理咨询强调价值中立原则,也就是咨询师不可以把自己的价值倾向代入进来,用自己的判断取代来访者的判断。这条原则具有非常好的鉴别力:很多专业训练不够的同行或伪同行,即便清楚这条原则,在实际工作中也经常无法避免,说出像"这样的人你还不如跟他离了算了",或者"我觉得你不应该坚持这种幼稚的理想"这类建议,甚至于会有自己的权威来暗示甚至明示你服从。

    掌握以上几条伦理原则,在实际寻求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应该就可以避免大部分不靠谱的心理咨询师。也希望这些原则的普及,可以从消费者的角度,促进这个行业的进一步自律。当然,为了避免无谓的口水战,我也做一条免责声明:并不是说,不违反这些原则的人就百分之百靠谱,或是说违反原则的人就百分之百不靠谱。只是说,两者的概率都比较大而已。

文:李松蔚 (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清华大学社科学院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