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安为什么招很多人厌?

2018-02-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第一次在知乎回答问题,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支持.也希望大家可以在知乎这个平台上放弃谩骂,至少不要效法大家所厌弃的部分北京球迷的行为.诸位球迷朋友

第一次在知乎回答问题,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支持。也希望大家可以在知乎这个平台上放弃谩骂,至少不要效法大家所厌弃的部分北京球迷的行为。

诸位球迷朋友们说了很多,基本上都是站在全国其他省市的球迷或者居民的身份说的,鲜有北京球迷或者北京本地居民自己的看法。站在一位北京市民的角度,笔者试图和全国的球迷朋友们理智的探讨一下这个问题。个人认为,北京国安在全国范围内讨人厌,或者用一种相对精确的说法——have a bad reputation,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京骂严重影响了北京球迷和北京国安的形象。在电视转播作为足球文化主要传播手段的今天,京骂的恶劣影响在全国范围内被扩大,使得全国的电视观众形成了北京球迷素质地下的印象。必须客观的承认,通过球迷俱乐部等团体进行有组织的骂人行为的,举国上下,大概只有北京国安队一家俱乐部。

换句话说,不是只有国安的球迷骂人,但是国安部分球迷的行为确实比较过分。足球不能成为侵害他人自由的挡箭牌,这是对足球运动本身的一种不尊重。

同时这种辱骂的方式本身确实常常超越了体育本身的对抗性可以容忍的范围,确实是对于对手的,裁判的,足球本身的侮辱,作为一个球迷我感到十分无奈,作为一个北京人我感到十分抱歉。当然我无权代表北京人或者北京球迷,但是如果您曾经被这些语言伤害过,我以个人名义向您表示抱歉。绵薄之力,人微望轻。

第二,北京国安俱乐部的一些不职业的做法破坏了中超联赛的秩序,也影响了整个中超联赛的秩序。大家其实已经列举了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抱怨裁判和足协等等不一而足。最严重的,个人也认为是最应该被批评甚至处罚的,就是当年的罢赛事件。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社会结构的变化,现如今人们对于规则被执行的期望也越来越高。然而由于政治亦或者体制上的原因,这种期望并不能在社会生活中普遍的被达成。按照政治哲学的一般理论,这种对“规则被遵守”的期望在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寻找释放的出口,足球恰恰成为了中国社会正义与公平问题的泄洪口。

试想中国还有哪一个政府机构可以像足管中心(足协)一样被如此批评和诘问?在这种情况之下北京国安俱乐部管理层的一些做法总是抱着“我上面有人”、“我们中信不是你们这些民企能比的了的”这样的心态,做出公然践踏和蔑视现行制度的行为,自然会招致大家的厌恶。

这样的行为和态度,用足球圈的话来说是“不职业”,放在时代中国的大背景看,是“官本位”的思想的遗留。并且不排除有些球迷和俱乐部领导层抱着相同的心态,以大国企股东为荣,这样的相关言论显然也损害了北京国安的形象。个人觉得,国安俱乐部与其标榜自己有背景,倒不如劝说中信每年多投入一些,这才是对北京足球,对中国足球真正有利的东西。

第三,北京的媒体在足球问题上的态度并不成熟。新闻传播的受众是新闻传播中很重要的主体,北京的媒体的主要受众自然是北京的市民。但是由于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北京受到的关注自然更多,这也对北京的媒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遗憾的是,至少在北京国安这个问题上,北京本地媒体的处理不能令人满意。新闻报道有倾向性是必然的,在竞技体育中尤其明显,但是这种倾向性不能和新闻的客观真实性相冲突。在这个平衡的掌握中,北京媒体,特别是北京电视台过分偏向主队,对主队的问题闭口不谈,对客队却指指点点。

所以经常会出现北京队一旦在场上有严重的犯规等行为,解说干脆缄口不言,等等问题不一而足。不过这个问题在全国范围内是广泛存在的,比如央视五台的某些解说员对于德甲某球队的偏爱,大连某解说员对大连队的偏袒,所以笔者认为和前两点相比,这一点并非主要原因。

但是由于大众传媒的普及,放大了这一点的不良影响。这里多说两句,这种平衡考验的其实是媒体从业者的业务水平,央五解说张路喜欢意甲,颜强喜欢阿森纳,詹俊喜欢利物浦,都是足球圈人尽皆知的,但是以上三位鲜有因为倾向性而受到大家的批评。中宣部与好莱坞,世间事大抵如此。

笔者现居上海,在上海也生活了一年多的时间。有机会从外界观察北京的足球文化和北京作为一座城市的某种秉性。京骂,如果严肃的进行分析,实际上是一种强烈的身份表达行为,表达者希图通过京骂的形式,建立一种认同感和共同行为者彼此之间的联系。就笔者个人的观察来看,作为我的家乡,美丽的首都北京和全国其他的大城市相比,更难让人建立一种认同感。这种认同感体现在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本市市民的认同感。对于新北京人来说,甚至是对于父辈迁居至北京(现在的绝大多数北京本地人属于这种类型)的二代北京人来说,建立对于北京的认同感都不是十分轻松的事情。这个问题在这个答案中难以展开论述,借用易中天的《读城记》之中的一个说法,北京十分讲究所谓的“圈子文化”,圈子外的人想分享圈子里面的资源,难度堪比翻越北京数不清的机关部院的高墙。

相比之下,如果能互惠互利,上海人大概是不会拒绝你的。(虽然也会有排外的情绪)如果说上海是个“市民社会”,那么北京的市民阶层实在是太过薄弱。

在北京,要么就是“精英”,要么就是“草民”。这种情况最近几年有所好转,但是大环境还在。而传统的北京人面对外来人口的涌入,难免产生一种巨大的危机感,这个时候在北京主场对外地球队表现敌意,类似于一种对“城市主权”的宣誓,是一种情感的宣泄。

第二个层面是京畿地区对北京的认同感。与苏杭对上海普遍的“还蛮不错嘛”的印象不同,北京周边,特别是天津和河北对于北京的认同感十分薄弱,反而矛盾对立尖锐。虽然有以上两点,但是由于北京文化本身的强势和北京作为中国首都所导致的资源的集中(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还是有很多很多人希望自己可以融入北京这座城市,这时候北京国安就成为这群人一个很好的精神载体。

身处几万人的体育场,大家穿着同样的服装,喊着相同的口号,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是建构这种认同感的最好的场景。

此时越是激烈的情绪表达,就很容易形成一种“老子也是个北京人”的认识。足球代表城市文化本身是一种常态,通过足球寻找认同感也很正常,但是凡事有度,过犹不及。再加上现场观看足球比赛本身就是一种宣泄,这点中外皆是如此。

在这个过程中出现过激情绪,虽然不值得提倡,但是一言以蔽之的归结到素质问题,未免是以偏概全。一方面北京的篮球比赛中京骂的现象通过一定的整治几乎已经绝迹,北京人也并没有“冥顽不灵”,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另一方面英国的足球流氓很多人平时是西装革履的绅士,笔者认识的一些在球场里骂人的朋友在生活中也是彬彬有礼甚至有些羞涩的书生,与其一句素质问题盖棺定论,不如解构他们行为和思想的动因更能认识并且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中国的球迷文化还是很脆弱的,就好比一个还在成长的孩子。孩子犯了错误,一般人可能就说一句,这孩子没救了。但是真正关心他的人会帮他找到问题,并且一起克服。

客观的说,中国的球迷文化氛围最好的当属北京和广州两地。北京主场每场比赛三万余人的入场观众,也不全都是去宣泄情感的暴民。答案中对于北京球迷文化和西方球迷文化对比,得出的北京足球文化不伦不类的结论并不令人信服。

西方的球迷文化是建立在阶级——地域二元结构之上的,而在中国阶级这个因素几乎不存在。以此标准衡量北京的球迷文化,或者抨击北京球迷和外地球迷之间的紧张关系,都有失公允。和世界上的主流联赛相比,中超更多的比赛不是紧张的过了头,而是太温吞水罢。

至于答案中批评的北京人对于北京国安的无理由的热爱,国安永远争第一的口号,这些东西就如同你妈妈包的饺子,你女朋友胸口那颗痣,因为爱所以没有理由。如果我去你家做客,尝了一口你妈妈包的饺子,然后吃到一半吐掉,说:“这你也好意思说好吃?和我在米其林三星吃的相比差远了。”我想我将绝不是一个受欢迎的客人,以此批评北京国安和她的球迷,我也不能认同。

黄博文这个问题,前因后果现在来看比较复杂。黄博文留洋之前,接受北京媒体的采访,信誓旦旦的表示留洋归国一定回国安,这是全北京球迷都见证了的。但是在归国之时,无法确定是否得到了北京国安提供的合同,也无法确定他在全北现代的最后一年究竟对回国的选择采取何种态度。

现有材料互相矛盾,因此这个问题现在来看悬而未决。在这种情况下有些球迷片面的听取了部分材料,并因此不喜欢黄博文,也就不是不可理喻的事情,不过泼可乐绝对是不对的。

个人认为职业球员的在法律范围内的选择都值得尊重,但是有些球员成为传奇,有些被球迷谩骂,也是不争的事实。只是不能做道德上的苛求罢了。事实上北京球迷对于前国安球员还是很宽容的。高洪波无论是作为球员还是教练在工体都得到了礼遇,杨昊转会之后回到国安主场,绝大多数球迷也给予了掌声。以上三段的目的在于,我不反对批评国安,但是批评要有道理有根据,否则你们批评的对象和你们自己,其实就成了一类人。

综上所述,北京国安令人讨厌存在三个方面的客观原因,而这些客观原因背后的,是这个城市的居民社会心理的体现,反映了转型期中国社会的资源分配不均,制度建设不足等等矛盾。但是北京国安仅仅是一支球队,承载不了大家对于整个社会的不满,对于北京人来说是这样,对于全国其他地区的人来说也是如此。

有些人津津乐道的讽刺和谩骂北京国安,并且以国安自身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作为挡箭牌,就我看来,无法回答题主的问题,也无助于建设中国足球发展所需要的一种良好的环境。作为一个北京人,每次看到国安球迷和外地球迷吵得不可开交甚至彼此辱骂乃至约架,都不禁慨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