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政钧瓷作品图片 河南钧瓷待“窑变” 做“作品”还是“产品”

2017-12-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作为中国传统五大名窑当中产量最大的品种,这句谚语是建立在钧瓷非常稀有的基础上的.如今,河南禹州作为钧瓷的故乡,钧瓷产业已经成为河南省的一张"文化名片"和重要产业,2008年年产值接近10亿元.然而与此同时,大量机械化生产的钧瓷"产品",正在逐渐降低钧瓷的艺术价值和品位.钧瓷究竟应该是"产品"还是"作品"?在我国1000多年陶瓷文化的基础上,河南钧瓷产业应经历怎样的"窑变

“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作为中国传统五大名窑当中产量最大的品种,这句谚语是建立在钧瓷非常稀有的基础上的。如今,河南禹州作为钧瓷的故乡,钧瓷产业已经成为河南省的一张“文化名片”和重要产业,2008年年产值接近10亿元。

然而与此同时,大量机械化生产的钧瓷“产品”,正在逐渐降低钧瓷的艺术价值和品位。钧瓷究竟应该是“产品”还是“作品”?在我国1000多年陶瓷文化的基础上,河南钧瓷产业应经历怎样的“窑变”,才能产生夺目的光彩?

“黄金有价钧无价”

钧瓷产于河南禹州市神垕镇,北宋五大名窑钧、汝、官、哥、定中的三大名窑均在河南,以钧瓷为首。

作为河南陶瓷产业的资深专家,中国陶瓷协会副理事长、河南省陶瓷玻璃行业管理协会会长王爱纯对钧瓷产业如数家珍。

“钧瓷属于青瓷的系统,在青瓷的技术上,出现了红斑,演化到现在以红色调为主,”王爱纯介绍说,钧瓷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变幻而著称。钧瓷始于唐代,盛于宋,又经历了元、明、清。直到今天,在历史长河中,始终闪耀着绚丽夺目的光彩。“特别是宋代以来,钧瓷一直被皇家定为御用珍品,只能皇家使用,不许民间收藏,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的盛誉。”

而在郑州大学化学系教授、高级工程师张西林眼里,钧瓷实则是火的艺术,其灵魂就在于窑变,钧瓷最突出的成就在于铜红釉的稳定烧成,改变了以往单一釉瓷的局面,因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枝奇葩。

张西林认为,窑变核心在于“一把火”。他认为,自然窑变不等同于刻意地用其他色彩来追求某种效果,“那种饱满、丰富的窑变通过烧制火候的掌握,使得铜红釉在高温下的流动痕迹显示出来,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具有特殊美感和艺术情趣的瑰丽色釉。”所以一般精品钧瓷应具备以下特点:青者若蓝天,月白胜美玉,紫者或像熟透的葡萄,或似怒放的玫瑰,红者如盛开的牡丹、深红的海棠。

张西林认为,每一件钧瓷成品,其实都像人的面孔一样,无法复制。

是“作品”还是“产品”?

“目前中国的五大名窑当中,从产量上来说,钧瓷做得最大,然而不是做得最经典的。”王爱纯说,现在河南钧瓷产业量很大,然而古语云“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这是建立在钧瓷非常稀有的基础上,“现在河南钧瓷产业不是缺量,而是缺精品”。

她指出,眼下钧瓷产业的普遍状况是,一些生产者虽然在设计上下的工夫大,但做的东西太花哨,没有整体设计感。

“近年来,由于注浆等工艺的普遍使用,手拉坯制作得越来越少”,王爱纯说,现在也有一些钧瓷大师,一直坚持手拉坯制作,其作品是独一无二的。“只有通过手拉坯制作的艺术、烧制的艺术、上釉的艺术等结合在一起才能成就钧瓷艺术精品。”张西林十分赞同这种观点。

张西林很赞赏神垕镇钧瓷大师杨国政的作品。作为土生土长的神垕人,杨国政自幼耳濡目染的都是钧瓷,可以说闻的是窑火烟,看的是七彩火,听的是长辈们怎么烧好钧瓷的心经。在禹州的神垕镇,有一个顺口溜:邢国政的型,辛国政的釉,杨国政的火。而钧瓷的美贵在窑变,窑变又贵在烧制。“钧瓷的艺术就是火的艺术。钧瓷以窑变为神,而窑变就在于一把火。”杨国政说。

王爱纯说,杨国政熟知钧瓷的各种工艺流程,集手拉坯、适器配釉、烧窑观火于一身,这些为他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手工制作的钧瓷古朴厚重、典雅端庄、简洁大方、线条流畅,体现着古代宫廷的崇高和法度,表露出清新练达的民族含蓄之美,蕴含着人性与作品属性融合在一起的深刻哲理。也希望更多的制作者不要只求量,而要追求精品。

杨国政告诉记者,手拉坯是钧瓷传统造型的重要表现形式,手的感觉很重要,线条是否流畅,厚薄是否均匀,不仅在于对造型艺术的理解,更在于手对泥土的熟练把握。“遗憾的是,现在由于注浆等工艺的普遍使用,学习手拉坯的技工越来越少”。

应着力提升附加值

记者了解到,目前河南省钧瓷产业生产厂家已发展至近百家,2008年年产值接近10亿元。

“河南钧瓷产业眼下应着力提升附加值”,王爱纯说,钧瓷的附加值主要在于其文化、技术和品牌。

“要想提升河南钧瓷产业,就做出我们这一代人认为尖端的东西,做出个性、品位。让人家提到钧瓷会说‘这东西我非常想要,但是很难得到’,而不是 ‘到处都是钧瓷’”,王爱纯建议钧瓷不走普及的路线,而应用手工做,因为“模子做的东西很‘呆’,而手工做的一件一个样”。

现在,由于注浆等工艺的普遍使用,学习手拉坯的技工越来越少。为此,杨国政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将拉坯的心得分几个章节详细记录下来,出版了《中国钧瓷工艺》一书。“我现在又写了一本《钧瓷艺术与工艺流程》,明年就会出版。”杨国政表示,希望这些用心血和汗水总结出来的体会,能使手拉坯这朵艺术奇葩得到更多的传承。

王爱纯还指出,钧瓷产业可以向紫砂产业借鉴,通过把钧瓷做精,进而带动整个产业链发展,而不是希望通过大批量生产,提高产业规模。

王爱纯建议钧瓷应以手工制作,往高端走,甚至“把模子砸掉一些”。

此外,王爱纯建议钧瓷产业应加强与外界交流学习,提高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