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天民的子女 开国上将郭天民:被朱德称赞为有功不居功的战将
提起郭天民,那可是解放军战史上响当当的人物: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六期,参加过广州起义、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曾任中央军委一局(作战)局长、晋察冀军区副参谋长、晋冀鲁豫野战军副参谋长,与王树声和陈赓两位大将做过搭档,一度是中央军委训练总监部副部长。谈到郭天民,朱德有言:"有功不居功的战将。"
"长征中,协助军团长罗炳辉率红九军团单独行动,以灵活的战术牵制敌军"
郭天民,原名郭基逵,1902年5月生于湖北黄安县(今红安县)十里乡郭受九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天资聪颖的郭天民先后考入黄安县乙种农业学校、武昌中华大学附属中学学习,最终却因家庭贫困不得不辍学。1926年夏,经黄安县中共党组织负责人董觉生(董必武的胞弟)介绍,郭天民南下广州投考黄埔军校,成为黄埔军校六期生。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12月,郭天民随黄埔军校特务营参加了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郭天民跟随徐向前撤退到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担任由起义武装改编的工农革命军第四师(红四师,徐向前历任师参谋长、师长)排长。1928年初,工农革命军第四师转战到广东海丰,与工农革命军第二师(红二师)会合,共同坚持海陆丰斗争。
郭天民调到红二师工作,历任排长、副连长。1929年春,海陆丰起义失败,红四师所余人员分批撤出海陆丰。郭天民辗转到达赣南苏区,加入朱德、毛泽东领导的红四军战斗行列,历任红四军第三纵队副官长(连职)、大队长(营职)、第八支队支队长(团职),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开始战斗在毛泽东的旗帜下"。
1932年7月,江西军区主力部队改编成红二十一军,郭天民任第六十二师师长。1932年冬,任江西军区参谋长。
1933年10月,郭天民任红九军团参谋长,成为军团长罗炳辉的得力助手。次年10月,由于"左"倾错误路线瞎指挥,中央红军被迫长征,红九军团的任务是同红五军团一起,担任红军长征的后卫,一路浴血奋战80多天"护驾"来到贵州。
1935年3月27日,中革军委在红军主力四渡赤水后,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准备渡乌江南进,要求红九军团留在黔北多方佯动,吸引敌人向北而不南下。在以"游击专家"著称的罗炳辉的指导下,郭天民为迷惑、牵制敌人,率仅有3000人的部队,采取了许多佯动措施:白天,派出多支小分队到外面修工事、挖战壕,大摆战场,声称"要打大仗";入夜,则向东北方向移动,伪装主力,以各种代号发出电报,频繁联络,还派人调查去湘西北的路线,制造中央红军主力要与红二、六军团会师的假象。
敌人信以为真,急忙调兵堵截。一时间,被红九军团牵制的国民党中央军、川军、黔军等有6个师之多。
3月29日,罗炳辉、郭天民遵照中革军委"继续佯动"的指示,依托遵义以西的马鬃岭,率部向西北方向转移,沿途刷出"突破长江防线,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北上抗日"等标语。敌人又一次上当,急忙调重兵进到川南的古蔺地区堵截。4月1日,罗炳辉、郭天民奉命率部随主力南进。由于路远难行,他们赶到沙土镇时,已超过规定时限两小时,浮桥已被拆除,部队被阻于乌江以北,不得不单独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