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像夸父倒在干渴的路上
1957年深秋的一天,父亲说带他去延川县郭家村的伯父家走亲戚。第二天他早早起来,躲在一棵老树后,看着晨雾中的父亲夹着包袱,像小偷一样遛出村,过了河,上了公路……
他个性独立,有主见,不顾伯父伯母的反对,在同学有限的资助下上了初中。在一个敏感的十多岁孩子的眼里,他目力所及的世界是悬殊分化的。他常常饿得发疯,绝望,飞奔至野外找野雀蛋和能吃的野生果子和植物。《路遥传》的作者厚夫说,“这种饥饿感是尾随路遥一辈子的老狼。”
□文/摘自《腾讯文化》 图/据百度
“哪一个本地女子能供我上大学”
1968年,延川县革委会成立,19岁的王卫国担任延川县革委会副主任的要职。年底的12月12日,他回到了郭家村刘家屹崂大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村里***同情这个心气儿高的孩子,1969年冬,将他选送到“贫下中农***思想宣传队”,进驻延川县百货公司开展路线教育。
在此期间,他与北京知青林虹陷入热恋,因为林虹,王卫国开始喜欢穿红色衣服,曾取笔名“缨依红”,后改为“路遥”。1970年春,全国开始自上而下整肃造反派,路遥涉嫌在武斗中打死对立造反派“红总司”头头白正基。不久,他收到了林虹的绝交信和退回的提花被面。
在一天夜里,他走到郭家村的一个水潭,但最后“不仅没有跳下去,反而在内心唤起了一种对生活更加深沉的爱恋。”
路遥后来和朋友、作家海波谈到婚姻,海波问他:为何不找个本地姑娘,知根底,有挑拣?他有点生气:“哪一个本地女子有能力供我上大学?不上大学怎么出去?就这样一辈子在农村沤着吗?”
路遥将自己的婚恋观投射进小说《人生》里。
1970年夏,曹谷溪以路线教育积极分子的名额,调路遥到通讯组培训。在通讯组,路遥遇见了日后的妻子林达。林达性格单纯,文笔好。其父亲是归国华侨,曾担任***秘书。
1973年夏天,各公社开始向高校推荐工农兵大学生。1973年秋,路遥推迟一周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他个头不高,看着敦实厚道。
1977年路遥毕业,留在《陕西文艺》(后来的《延河》杂志)当编辑。林达在延川县委宣传部任干事。这时候的陕西作家群,人人都憋着股子劲儿,要拿出好作品来。那时的路遥很苦恼,“想要突围”。他于1978年写的否定***的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两年间被所有刊物退稿。在最后向《当代》投稿时,路遥对朋友说,“如果再被退稿,就一烧了之”。但没多久,他收到《当代》邀他去北京改稿的电话。
之后,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在《当代》1980年第三期头条刊发,又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79-1980年度《当代》文学荣誉奖。
《延河》诗人闻频回忆,一个礼拜天,路遥从前院急促进来,手里拿着一封电报,一进门便喊:我获奖了!说着扑过来紧紧拥抱了他。
1981年夏,路遥住在陕北甘泉县招待所写作最重要的小说之一——《人生》,每天工作十八个小时,昼夜不分。路遥喜欢把自己投入这种如同炼狱一般的情境,他认为“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会活得更为充实”。
仅二十多天后,《人生》完稿。《人生》在《收获》杂志1982年第3期头条刊发。中国青年出版社于1982年11月推出单行本,之后的火爆程度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1985年3月,36岁的路遥,与贾平凹、陈忠实等一起,当选为中国作协陕西分会副***。
但是,路遥的生活窘迫也超出旁人的想象。他穷得丁当响,凑不齐去北京领奖的路费。
路遥好烟,而且抽好烟,每天两包。一百多块钱的工资有时还不够他的烟钱。再加上还要接济农村的穷亲戚,赡养农村的两双父母。
海波曾问他,为什么不降低烟的档次?路遥不同意,认为抽好烟不是生理上的需要,是心理上的需要。不是为了打肿脸充胖子,而是为了营造一种相对庄严的心情。
1983年春夏之交,路遥已经功成名就时,他决心再次把自己投进“严峻的牛马般的劳动”——写一部浩瀚的长篇小说。1985年秋,路遥带着两大箱书籍和资料,十几条香烟,两罐雀巢咖啡,到铜川矿务局的煤矿医院开始写稿。
12月上旬,完成第一部的初稿。路遥怀抱着二十多万字的手稿,赶在元旦之前回家看望女儿路远。他与妻子林达的夫妻关系已是强弩之末。
1986年初,路遥把第一部初稿给了《当代》分管西北五省稿件的青年编辑周昌义。“好似许多人都不看好路遥的这部稿子,似乎都不相信路遥在《人生》之后,还能写出更好的东西”。但事实上,周昌义也不觉得这是一部好小说。
最后,《平凡的世界》第一部于1986年11月由不那么主流的《花城》第6期全文刊发,12月,由文联公司出版。
1987年夏,等到路遥写完第二部,因为内部意见分歧很大,转由更为边缘的《黄河》杂志刊发。
这时,他的身体已经完全垮了,像“弹簧整个地被扯断”,只能用腿、膝盖的微小力量,跪在地板上把散乱的稿页和材料收拾起来。
在一次突然大吐血之后,弟弟王天乐陪他急往医院检查,结果是,必须立刻停止工作,才能延续生命。1987年10月下旬,路遥又开始了第三部的创作。
朋友白描说,路遥要强的心性不容许自己给人病恹恹虚弱的印象。厚夫则说:“他怕像曹雪芹、柳青一样留下半部书,留下人生的遗憾。”他同时认为,路遥的身上有一种“殉道”的悲剧精神。
虽然《平凡的世界》不断地受到评论界的质疑,但它受到了大众前所未有的欢迎。
1991年初,作家白烨提前得知茅盾文学奖的评奖结果,他马上给路遥打电报:“大作获奖,已成定局”。当天下午,路遥到作协院子里溜达,走到门房,看见门口的信插里有一封电报,觉得可能跟自己有关,这正是白烨发来的喜报。
此时,除了女儿,他几乎一无所有了。早在路遥写完第二部,身体面临崩盘之时,妻子林达就已提出离婚。
1991年3月10日,《人民日报》揭晓茅盾文学奖的结果。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委托陕西电视台新闻部,采制一条反映路遥深入生活的三分钟新闻片,供《新闻联播》播出。
身无分文的路遥再次借到了去北京领奖的路费。拿奖之后回到西安,贾平凹来向他庆祝。他说,你猜我在台上想啥?贾说:想啥哩?他说:我把他们都踩在脚下了!
贾平凹说,“他是一个强人。强人的身上有他比一般人的优秀处,也有被一般人不可理解处。他大气,也霸道,他痛快豪爽,也使劲用狠,他让你尊敬也让你畏惧。”
1992年元月,中国作协陕西分会面临换届,路遥是拟定的***人选。朋友们问及下一部作品,他看了朋友一眼,一字一句地说:你小看我,这次,我不仅要在国内获奖,还要拿国际大奖。
也有不可对人言的难堪处。他与妻子林达已达成离婚协议,林达放弃一切回北京联系工作调动。
8月6日,他带了几件衣服、简单的洗漱用品和作协会员证坐火车到他熟悉的延安,肝疼剧烈,病倒在延安宾馆。消息传开,省委很快派人来,安排他住进省城的西京医院。厚夫曾去医院探望,见他像一堆燃过了旺火的焦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