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武将军传奇人生 董其武的传奇人生:国民党上将到共产党上将
在人民共和国最早授衔的57位上将中,有一位国民党军的起义将领,那就是第六十九军军长董其武。他戎马一生,在抗战中功勋卓著,于1949年起义实现了毛泽东提出的"绥远方式"。 董其武从国民党上将到共产党上将再到全国政协副主席,并终在邓小平的关怀下,于耄耋之年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为其传奇的人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出身穷苦,以四个第一考取军校
董其武,1899年11月27日出生于山西省河津县固镇村北街董家巷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祖父董怀球病故后,祖母向村中贺财主借高利贷白银十两,打制了一口薄板棺材安葬祖父。为了还清这笔债务,父亲董多见一年四季为贺家的炭厂拉炭。
董其武的外祖父家生活条件稍微好些,然而外祖父范居江却因发动河津地区义和团运动惨遭杀害。董其武三四岁时,便被外祖母接到家中抚养,一来可以在外祖母膝下承欢,二来也可以减少董家的负担。董其武的大舅范必英是个教书先生,在本村办了一所私塾。董其武从6岁就开始在舅舅的私塾读书认字,到了十来岁后,董其武除了读书,还帮助家中做些家务。
董其武的家乡煤炭资源丰富,当地的穷苦人,大部分靠挖煤、驮煤、卖煤为生。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董其武十二三岁时便承担起了还债的重任。早上他背着几十斤煤,上山下山,往返几十公里路程,一天下来只能赚上几个铜板。后来,董其武想出了一个赚钱更快的办法——在背煤山路上摆小摊卖豆腐汤。他的生意很红火,除去本钱,每天还能赚上二三十个铜板,比背煤要强很多。几年后,董家总算还清了贺财主的债务。
苦难艰辛的生活使董其武养成了刻苦读书的习惯和与命运作斗争的坚强意志。他16岁前,已经读完了《四书》、《诗经》、《易经》、《左传》、《幼学琼林》、《史鉴节要》、《三国演义》和《水浒》等书。由于家里的生活困难,董其武在读完舅舅的私塾后,未能继续求学。在极端苦闷下,他写下了两句话贴在了舅舅的炕头上:"璞玉藏石,何日得逢卞和氏;干将浮土,几时得遇茂仙翁?"也正是这两句话给董其武的命运带来了转机。
翌年春天,董其武舅舅的几位好友,相约去龙门山春游。其中李天培老先生看到董其武的那两句话,很是欣赏,他对董的舅舅说:"这娃子有出息,应该送到县城去深造,我看将来会出人头地。"舅舅如实相告:"这娃平日好学,可惜的是他家徒四壁,我也是一贫如洗,哪有钱供他到县城去读书?"听到此处,李天培爽快地说:"这好办,你一个月给他背上30斤粮食,带上30个铜板就行了,别的花费包在我身上。
"从此,17岁的董其武到河津县读高小,在这里他除了学习,还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天演论》、《格致新书》等新书。
1918年7月,19岁的董其武听到山西督军阎锡山准备在山西省城太原创办斌业中学,培养初级军官的消息,便立志从戎,和几个同学商量一起参加考试。从河津县到太原有420多公里,不通火车和汽车,有钱的人家就坐轿子或者马车,一般人家就坐毛驴拉的篷子车。和董其武一起应考的同学都坐着毛驴车,董其武东挪西凑借了10块现洋作为路费,但他为了省钱,独自步行走了8天,赶到太原参加考试。
斌业中学的招生考试科目包括国文、算术、体育和检查体格。第一场为国文。国文的题目是:"当兵、纳税、受教育何以为国民三大义务?"董其武在答卷上写道:"兵所以保国家,财所以备战斗,教育所以开民知识。我既为我国之人,岂可不尽男子之雄心,展须眉之志气,而当兵、纳税、受教育为先行哉。
"董其武的文章言简意赅,紧扣主题,干净利落,论点鲜明,获得了国文第一名。第二场为算术。共10道考题,均为初级代数和四则运算。董其武得心应手,无一差错,卷面整洁干净,获得满分,取得算术考分第一名。
第三场为体育和检查体格。董其武对此场考试没有把握,考虑到自己是穷人家的孩子,营养不够,即使体育项目能过关,体检也不会名列前茅的,考试结果意外地给了他一个惊喜,他还是第一名!
几天后,正式出榜,参加考试的共有7500多人,正式录取的为1200人。董其武以三科单科第一,总分第一,四个第一,名列榜首。入校后,学校包吃包住,每月还发几元的补助,董其武从不乱花钱,几个月下来,他竟然攒下10元多钱。年底放寒假时,董其武为了省钱和学习,决定留在学校过年,并拜托回家的同学捎回了10元钱,还清了东挪西借的考试路费。
董其武在斌业中学经过四年的刻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并被保送进入斌业专门学校。从1922年到1924年夏,董其武在斌业专门学校机械科学习军事科目,此外,还学习了大代数、微积分、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物理和法文等课程。
在此阶段,他对军事的兴趣越来越浓,凡是古今中外的军事书籍,只要能找来的,他都认真阅读。董其武在校的各科成绩名列前茅,尤其是数学和法文都很突出。同学们大多认为董其武毕业后留校当教员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如果没有发生那场轰动一时的造反事件,董其武也许会经历另外一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