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孔坚失败的作品 园林景观设计大师俞孔坚的异类作品——中山岐江公园

2018-01-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园林景观设计大师俞孔坚的异类作品--中山岐江公园中山岐江公园建造于1953年的中山粤中造船厂是二十世纪近五十年来中国工业化历程的一个缩影,1

园林景观设计大师俞孔坚的异类作品——中山岐江公园

中山岐江公园

建造于1953年的中山粤中造船厂是二十世纪近五十年来中国工业化历程的一个缩影,1999年,这座承载了一代人“红色记忆”的老厂已结束其辉煌的历史使命,只留下一地破旧不堪的厂房与设备。

2001年的10月,它以另一种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在这片占地11公顷的岐江公园上,破铜烂铁们被赋予了新的功能,成为历史的叙述者,艺术的新景观,引发了游人对生态保护与历史传承的体会。

岐江公园融合历史记忆、现代环境意识与文化与生态理念的设计,俨然成为中国园林景观设计领域中产业用地再生设计的创举之作,也反映了中山这个城市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进程。

中山岐江公园全景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

中国传统园林强调“曲径通幽”,西方古典园林强调几何对称,岐江公园却以一种不同于以上两种方式的另一种美感动着每一位游客。



这种美看似杂乱无章。笔直的园道随意交错,鸟瞰下宛如一张大网。园内的植物看似毫无章法,仿佛许久之前就已野生于此。没有小桥流水,没有园艺造景,没有亭台楼阁,野草丛中藏遗址,从一处景观至另一处景观,是两点为一线的最近距离,简洁直白。



公园建造在中山市粤中造船厂的遗址之上,占地11公顷。当公园的首席设计师俞孔坚与他的团队面对这一块土地之时,一种想法在他们的脑海中逐渐萌生。

借鉴西方环境主义与生态恢复及城市更新理念,对工业遗址保留、更新和再利用,因地制宜地建造出独一无二的公园气质。

首席设计师俞孔坚在2001年《新建筑》中发表了《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中介绍:本设计所要体现的是脚下的文化——日常的文化,作为生活和城市的记忆、哪怕是昨天的记忆的历史文化;本设计所要表现的美是野草之美,平常之美,那些被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人、事和自然之物的美。



有业内人士认为,在当时的中国,这些理念并非无人知晓,但并非所有的设计师都能成功地影响决策者的最终选择。俞孔坚顶戴着“中国第一位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海归”的光环,为设计方案增添不可忽视的说服力。

但俞孔坚则曾经表示:“我们(国内)不缺好的设计师,我们缺好的甲方。”岐江公园的超前设计在最初亮相之时也引起业界争论,甚至遭到大部分评审会专家的质疑。

但在双方的积极互动下,方案最终付诸实践。该方案的生态理念吸引着素来注重环境保护的中山市政府。在岐江公园建成前,中山已是“国家级园林城市”,并获得联合国“人居奖”。

也正因此,这块地处商业繁华地带的风水宝地最终成为公园。

虽然,受施工工期和施工过程的限制,部分设施构建物最终被放弃,对旧有建筑和设施的一些改造也因安全问题考虑作了重新调整。

但岐江公园还是将俞孔坚与其团队的诸多理念加以展现。它也成为俞孔坚们的一个成功标本。

公园于2001年10月建成,一年后,岐江公园相继获得美国园林景观设计师协会年度荣誉设计奖、2003?年度中国建筑艺术奖、2004年度第十届全国美展金奖和中国现代优秀民族建筑综合金奖。

2009年,它又凭借其独特的设计从美国旧金山捧回了“2009年度ULI全球卓越奖”。从这些奖项的名称可见“园林景观设计”的范畴跨度,它已不再拘泥于传统“风景园林”的绿化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