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玺教师 北京师达中学校长张国玺:大作为的人要有国际视野
主持人:最近也是高考季。现在来看高考,不仅仅是考生的事了,也是家长的,包括全体公民都被卷进了所谓的高考战争。今年也发生了很多事情,比如说为了孩子有一个好的心态去参加高考,有瞒报父母死讯的、暴力护考的,还有毒死青蛙的事件,您怎么看待高考之下的"恐怖主义"?
张国玺(北京师达中学校长):孩子要高考,怎么给他创造一个很好的环境,我认为不只是现在的问题,也不只是中国的问题。历史上这样的事也少,孩子要参加考试,不管是乡试还是会试,家里有很多困难,他当然为了减轻孩子的精神负担,这种父母的责任在我们国家的表现,我认为很正常。哪个国家的父母都是这样的,把它看作一种恐怖,我认为是不好的。
我们国家自隋朝科举制度以后,金榜题名始终是我们核心的文化,有金榜题名,就有强烈竞争。我们中国要用五年时间走美国十年甚至二十年的路,我们的速度就必须超越他们,就必须有一大批青年人为此而刻苦学习。当然这就涉及了一大批的家庭,刚才你说的恐怖现象,那很正常,我认为不恐怖。毒死青蛙这件事是太怪异了。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确实需要一批人,正像当年抗日战争的时候,我们有一批青年学子必须投笔从戎,为国家献身。现在我们要成为世界最先进的国家,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确确实实我们希望有那么一大批人刻苦学习、刻苦读书、锤炼自己。
师达学子要有大作为,要有一批大有作为的人,轻轻松松、散散漫漫那不可能。他就要比美国人学的多一点、学的深一点,学的快一点。我认为这是实在的要求,没有这种认识,我们国家想用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不要把高考渲染的那么恐怖,高考是国家给我们中学的光荣任务,我们做这个事情,不是像作贼一样,那是光荣使命,我们有责任让孩子迎接这样一种磨炼,当然,太偏、太怪是不利的。
主持人:不仅仅是高考,小升初、初升高,在升学白热化的今天,评价学生的终端还是在分数和升学率上。您怎么看待多元化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在中国现行体制下的发展?
张国玺(北京师达中学校长):从中国教学思想上来说,我们提倡的是中庸,中庸是一种最高精神,很难做到。比如说吝啬和奢侈这两个极端,它的中庸就是俭朴。吝啬很容易,奢侈也很容易,但是真正做到俭朴不容易。我们任何事情都既要避免不足,也要避免过度,教育上也是一样。
对于中小学学生负担很重的事,我作为一个老教育工作者,确实很心痛。我们小时候不是这样,但是我们照样为国家的发展做出很多贡献,确实没有必要让所有的孩子都走高考的路。我们需要有一大批人苦学、学的多一点、深一点。
但是我不是说需要所有的都是这样,人应该根据自己的特长走不同的路,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层次的,没有必要非走同一条路。但是目前综合评价的问题受到了很多的制约。综合评价是正确的,无论古今所有的教育家们都认为对人应该综合评价,这在古今中外没有差异。
但是做起来为什么非常难呢?中国尤其难呢?第一,受了高考报考志愿的制约。第二,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制约。你真给减负了,家长还不干呢。你说没有必要学舞蹈,家长还不乐意呢。
这是文化的一种惯性。所以综合评价的问题应该是全社会有共同认识才能把事情做好。但是我认为现在远远不够。我们老师和我们学校的领导,直接从事教育的工作者,我们非常愿意用综合评价的方式来评价学生。我们也非常愿意从各个方面出发全面发展孩子,这是我们本身的初衷。但是我们的教学制度存在问题,我们的文化传统存在问题,所以我说这是全社会的问题。
主持人:现在小升初、初升高的白热化,很多时候是整个的氛围,家长们特别盲目地在进行一个选择。或许他根本就不了解他孩子自身的特点。但是就是被整个氛围给吓到了。您觉得家长应该怎样摆正心态?
张国玺(北京师达中学校长):我觉得最可怜的事情是盲从,最可怜的事情是总把自己的孩子跟别的孩子比。应该拿他现在跟他过去比,给我们下一步的教育提供什么解释。人和人不一样。北京老百姓有一句话,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这句话说的很粗俗,但是道理是对的。就是不存在可比性,但是我们家长常常这么比。人家的孩子上了人大附中了,我的孩子才上了一个普通中学,起因就在于他的比法是不对的。孩子三年级之前要让他们充分地玩,因为这种玩是其他形式没有办法代替的学习。
成长的过程中,家长的影响是一部分,学校的影响是一部分。影响一个人进步的因素是非常多的,你不能把你的学校看成是决定性的,也不能把你的家长影响看成第一位的,那也不对。
社会上可能有令人不满意的地方,甚至丑恶的地方,但是总体还是真善美的社会。特别是从社会基层、老百姓层面,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进步。我劝家长们,小孩子三年级以前一定要让他充分的玩,不要怕他不懂。他感到新奇,对他就是一个很大的收获,让他去充分认识世界,这个认识的方式,学校做不到,但是家长可以做到。家长不能让这个宝贵的时间都让孩子进入学校去学。
为什么说三年级以前呢?因为客观的说四年级以后,孩子就得为上初中去奔走了。你让他玩,充分接触社会可能就不太现实了。三年级之前剥夺了孩子的这种生活,认识世界的方式,那真是绝对错误的。实际上真放开了,家长别让他上那么多的班,他将来的发展错不了。
我们小时候没有上过什么班,我们发展很好。现在很多辅导都是利益趋势,而不是育人趋势,他是按照经济的模式运行,不是按照教育的模式运行。这种班人人都看到了,他还往里挤,这不是最可悲的吗?借这个机会我劝天下所有的父母能够让孩子获得一个在社会之中自由的去认识各种事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