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事篇——南明永历帝朱由榔
一段惊心动魄的野史,一位命运多舛的“皇帝”,几处古端名郡之胜景,一张歌女救驾的“龙床”,演绎一个凄婉悲壮的流亡政权故事……
丽谯楼永历皇帝登基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杀。在此危难关头,祖宗三代食明朝俸禄的辽东总兵吴三桂落井下石,引清军入关镇压义军,追剿明军,加速了明王朝的灭亡。
清顺治三年(1646年),两广总督丁魁楚、广西巡抚瞿式耜、原兵部尚书李永茂等一大批文臣武将云集肇庆,拥万历神宗帝之孙,桂王朱常瀛之子,流亡广西梧州的永明王朱由榔(后袭桂王)即位称帝,选肇庆府为“陪都”,定丽谯楼为皇宫,在此登基,次年为永历元年,史称南明。
丽谯楼位于肇庆市城中路,始建于宋重和元年(1118年),楼高两层,筑于高6米多的台基上,重檐九脊,歇山顶,拱道门,通体红色,俗称“红楼”。丽谯楼原称御书楼,因宋徽宗赵佶在端州做了三年端王,回京后当了皇帝,遂将端州改名肇庆府,寓“开始”、“喜庆”之意。
他亲挥御笔,用他那风格独特的“瘦金体”赐书“肇庆府”三字。皇上赐名赐书,殊荣降临,守臣古革在府衙前筑台盖楼,专奉御书,故名。明天顺六年(1462年)改名丽谯楼,设铜壶滴漏、乾宁铜钟、大藤鼓以报时辰。
十一月十八日,冬日融融,万里晴空,古城内外人山人海,大街小巷旌旗遮日,红灯高挂,丽谯楼、披云楼、阅江楼之间沿途两旁甲士林立,威武喜庆。皇宫丽谯楼深红色楼体粉刷一新,拱形重门上方“古端名郡”四个金字光彩夺目,大门两旁“星岩朗曜光山海,砚渚清风播古今”楹联与日争辉。往上看,古楼雄姿震人心魄,那架在两丈多高台基上的八尊礼炮威武壮观。
午时正,大门口鼓乐齐鸣,城中路醒狮狂舞,参加大典的官员和来宾鱼贯入宫,拾级上楼。他们是来自两广、湖南、江西、贵州、云南等省、州、府三品以上大员,以及活动在东南沿海的民族英雄郑成功派来的使节。此时郑成功拥有17万水师和8000艘战船,他已收复被清军占领的厦门等地,正准备从荷兰人手里收复台湾(郑成功于永历十五年收复台湾)。
当他接到桂王朱由榔将在肇庆登基的文告时,立即修表,伏首称臣,派来使节祝贺,决计与永历军联合抗清。
来宾全是外国客人。他们是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暹罗(泰国)、安南(越南)等国的使节。这些明朝的友好邻邦,此时前来祝贺,是南明政权外交上一件大事。
二楼殿堂。只见永历帝端坐龙椅,内侍夏国祥肃立一旁,堂上肃立群臣贵宾。午时三刻,夏国祥宣布庆典开始,楼下鸣礼炮24响,夏国祥宣读皇帝即位诏书,群臣宾客三呼万岁,礼毕。为表示普天同庆,与民同乐,登基礼后,群臣宾客簇拥新帝步出皇宫,浩浩荡荡沿城中路入豪居路,向大臣们处理政务的披云楼走去。
上楼巡视后,又沿另一条街巷走向阅江楼。此时,万余将士已列队恭候于楼前,请皇上检阅,24门红衣火炮排列江边,等皇上揭彩鸣炮。
此时,只见两广总督丁魁楚跪呈火把,皇上接过,从容地揭开第一尊炮的红衣,点燃火捻,“轰”一声响过,其余23尊火炮次第轰响,24发炮弹呼啸越过西江,落于南岸响成一片,“万岁”呼声响彻两岸,庆典气氛达到高潮。
阅江楼秣马厉兵
永历帝别开生面的登基庆典,阅江楼前燃放实弹火炮的盛况,展示了这个流亡政权的实力,产生了巨大的政治影响。
阅江楼地处丽谯楼以东二里许的西江北岸,是一座颇具岭南特色的四合院式园林建筑。该楼高二层,由东、西、南、北四座楼组成,南北楼为歇山顶,屋脊竖?鱼宝珠;东西两楼的券蓬顶威武雄壮。此处历史上曾为一个著名亭台,明宣德六年(1432年),改建为阅江楼。
由于南明政权“天大的事”是抗清复明,其它机构合署理政,惟有“兵部”设在阅江楼,充当“兵部尚书”角色的,是两广总督丁魁楚。
此时,丁魁楚正坐镇阅江楼收集各地明军残部。因永历帝登基影响巨大,来投靠的流亡军队散兵游勇川流不息。不出一月,就收集到马、步、炮、水军6万余人,战船2000余艘,各式火炮500余门。丁魁楚下令,在阅江楼前西江边搭建点将台,专事操练水军,其余兵种由指定将领率往郊区操练。
重振旗鼓的永历军实力渐大,声威日壮,这不仅得益于郑成功强大的军事实力,在江、浙、闽、粤一带频繁出击,牵制了大量清军,减轻了肇庆的压力,还“化腐朽为神奇”地将过去的敌人变成了抗清的盟友。
一天,阅江楼来了两位神秘客人,声言有要事求见丁魁楚。魁楚接报后,立即召见。来者自称受李自成余部将领高一功(李自成妻兄)、李过(李自成侄儿)派遣,前来归降永历军的,并呈上高一功的亲笔信。丁魁楚大惊,心想这不是明朝的死敌吗?于是奏报了永历帝。
永历帝一听大喜,当即下诏,愿与农民军共同抗清,并加封高一功为郧国公、李过为兴国公,其他将领均有加封,将该部万余人改编为“忠贞营”。后来“忠贞营”屡打胜仗,功勋卓著。
农民起义军加盟抗清,反清势力进一步增强,震撼了岭南一带的清军官兵。原李自成部下,降明后又降清,曾与永历军多次交战的清将李成栋,如今见形势大变,遂在永历军将领陈邦傅策反下,再降南明。永历帝不计前嫌,封其为大将军。李成栋的归降,彻底扭转了战局,使处于防御态势的永历军进入了反攻阶段,抗清形势前景光明。
永历军节节胜利的消息,也极大地鼓舞了南方人民的抗清斗志,各地踊跃组织民团、乡勇队驱赶追杀清军,至永历元年底,永历军的正规军已达60万人,民军近20万人,控制的地盘包括两广、云贵和湘、赣、川等省。历史学家指出,如果永历政权照此发展,华夏山河再度姓明,决非天方夜谭。
披云楼党争纷起
当阅江楼前秣马厉兵,抗清武装日益壮大之时,披云楼里却出现了另一种声音。
披云楼位于古城东北角,筑于城墙之上,距丽谯楼一箭之地。她始建于宋政和三年(1113年),楼三层,高19.3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这座状如武汉黄鹤楼、南昌滕王阁的名楼,因筑于城墙之上,有居高临下,直插云宵之势,故名。这里原是肇庆府衙,如今成了文武百官议事理政的地方。大敌当前,官员们本应精诚团结,同仇敌忾才是,谁知当政局稍稳之时,诸臣却置抗清大计于不顾,党争痼疾死灰复燃。
明代党争起于万历年间,主要是“东林党”与它的对立面阉党,前后延续了五六十年。长期以来,朝廷内部互相攻击,互相倾轧,内耗日益严重,是导致明朝灭亡的重要因素。
永历朝廷的党争主要是楚、吴两党。楚党为首者是都察院左都御史袁彭年,以及被吴党攻击为“五虎”的吏科给事中丁时魁,户部给事中蒙正发,兵部给事中金堡,金都御史刘湘客,他们均为晚明东林党余绪,其后台为降将李成栋之子,锦衣卫指挥史李元胤。楚党在永历朝廷占上风,他们不但攻击吴党官员,最致命的是不愿与农民起义军联合抗清。
吴党主要人物为东阁学士王化澄、朱天麟,宦官庞天寿、夏国祥等。这班年岁较大的老臣,还得到永历帝之母马太妃的支持,实为明末严嵩、魏忠贤等阉党之余绪。他们虽处于被压制地位,却主张与农民起义军联合抗清,见解显然正确。
两党之争,宫廷内唇枪舌剑,宫廷外兵刃相见,死伤无数。因参与者众,永历帝措手无策。
对于永历年间的党争,清代学者全祖望有诗曰:
当年草草构荒朝,五虎犹然斗口嚣。一夜桂花(暗指桂王朱由榔)零落尽,沙虫猿鹤总魂销!
诗人将南明失败的原因归咎于“五虎”,虽有偏颇之嫌,但对党争引起的严重后果,却说得极精辟。
水月宫歌舞升平
永历三年(1649年)秋,党争愈演愈烈,南明实力日渐式微,大臣互怀异心,将士斗志涣散。最令人扼腕的是,一支能征善战的农民起义军因受楚党排挤,战斗力逐渐减弱,一些将领拉走队伍归隐山林或投降清军。面对此局势,永历帝问计于群臣,谁也无招,倒是内侍夏国祥献了一计,说是为了对内鼓舞士气,对外粉饰太平,何不在城外辟一歌舞场,让群臣在娱乐中调整心情,沟通感情,也可让黎民百姓感受朝廷上下和谐之气。
皇上想,也只有这个权宜之计了,于是准奏,地点选在城外水月宫。
水月宫位于星湖风景区天柱岩西南,背靠嵩台,面向红莲湖,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崇祯九年(1636年)重建。水月宫是供奉摩利支天女神的地方,大殿金碧辉煌,四周庑廊环抱,殿前为庭院式花园,殿后高台上建有一座两层高的观景楼,外有红墙相围,自成一体,环境幽静,确是最佳娱乐场所。
此时的永历朝廷,因楚党排斥异已,官员走失者众,银库亦已空虚。虽然永历二年起大量铸造“永历通宝”铜币,那也只是杯水车薪,连皇上每月的伙食费都只有24两银子。但在水月宫中,却是一副轻歌曼舞、太平盛世景象。
据史载,当时“文武臣工,无夕不会,无会不戏,通宵达旦”。唱歌演戏的,均是本地或外乡戏班、歌女。为了营造气氛,内侍夏国祥还派人花60两银子从广州买来一名当红歌女。
歌女名叫阿红,肇庆四会人,渔女出身,12岁沦为歌妓,年方十九,色艺双全。她唱的“香艳”小曲,引得群臣如醉如痴,乐不可支;而她唱的一首南宋名将岳飞作词的《满江红》,又令满场文武泪飞如雨,悲痛不已。这些官员大都懂历史,此时的南明与500多年前的南宋情况相似,都是因北方民族入侵而成了流亡政权的,他们听着那慷慨悲歌,想想自己的前途命运,怎不撕心裂肺?
却说歌女唱《满江红》的事,不知怎么被永历帝知道了,他命夏国祥将歌女接入宫中,为他演唱《满江红》。
永历帝生于明天启三年(1623年),这位年轻的皇帝头脑清醒,生活简朴,不饮酒,不置嫔妃,不嗜声色犬马。那么,他为何要召歌女进宫唱“堂会”呢?
少顷,夏国祥领着歌女阿红和琵琶女小青入殿,她们双双跪地,叩见皇上。皇上“平身”赐坐,问了姓名身世,何时学的艺,两女一一作答。永历帝见阿红高挑身材,鹅蛋脸,丹凤眼,秀而不媚,清而不寒,心中就有几分喜悦,于是向夏国祥示意开唱。
只见那琵琶女先是调音三两声,阿红起身向她示意后,她就弹起过门来。只见她从轻拢慢捻到平挑重拨,从低缓深沉到激越高昂,渐渐引入主旋,又见阿红丹田蓄气,眼神渐亮,一声“怒发冲冠”,就像突然撕裂了一匹布帛,放开了一江清水,歌声响彻大殿,又化作一根钢丝飞出丽谯楼,越过披云楼,飘上鼎湖山,拐了一大圈,又回归大殿。
歌一句一句往下唱,皇上的表情随着歌的内容、曲的旋律的变化而变化,他喜一阵,怒一阵,悲一阵,哀一阵,听着听着,脸上情不自禁地淌下了两行热泪。
歌罢,皇上入内稍停了片刻,复出时,又恢复了平日的威严。他说:“唱得好,每人赏银十两。
封阿红为女史(明、清对女性知识分子的尊称),总管歌舞场事务。”皇上接着下旨,以后歌场里不准唱《玉树后庭花》(南朝陈后主词)之类的靡靡之音,多唱《满江红》这类激昂曲子,以弘扬正气,鼓舞士气。阿红领旨谢恩,二人领过赏银,出丽谯楼,乘车辇回水月宫。
龙岩洞歌女救驾
为清除党争危害,永历帝可谓“有病乱投医”,水月宫歌舞场正如火如荼,庆云寺(建于崇祯九年--1636年)拜佛祖又加紧筹措。当时上鼎湖山庆云寺的路须经白云寺从后山进入,路远而崎岖。为方便君臣上山,他命御林军修天溪路上庆云寺(即今寒翠桥、补山亭一带上山路)。永历三年十二月中旬,他率群臣上庆云寺,叩拜佛祖,听栖壑和尚说法,命群臣向佛祖发誓:同心协力,抗清复明。
然而,这一切都为时已晚。永历三年(1649年)年底,形势急转直下,粤北南雄州、韶州相继失守,广州告急。郑成功想南下勤王,却因逆风逆流,远水难救近火。永历帝见大势已去,幸亏前几天派内侍夏国祥将母妃、皇后、太子送往梧州。此时的肇庆已风声鹤唳,人心惶惶,老百姓开始纷纷逃难,朝廷武官已全上战场,文官则躲的躲,逃的逃,称病的称病,归隐的归隐,跟随皇上的,只有一个82岁的老宰相黄士俊。
数日后,广州沦陷,三水失守,清军沿西江直攻肇庆。老宰相劝皇上赶紧走,皇上说:“事已至此,朕如何离开”?
永历四年(1650年)正月初八,已到了最后关头,一阵阵炮声从远处传来。入夜时分,一水军将领来报,羚羊峡失守,肇庆告急。皇上此时端坐龙椅,异常冷静地对老宰相说:“黄爱卿,擂鼓报警。”又对水军将领说:“传朕旨意,再顶两个时辰,让百姓撤退,全军退守梧州。
”将领刚走,就见黄士俊身穿便服进殿。他手捧一套便服,跪下启奏道:“为了大明天下,请皇上更衣出宫。”见皇上无动于衷,老宰相起身,强脱皇上龙袍,又帮他穿上青衣,戴上小帽,然后推着皇上下楼。他们来到台基上,只见一弯上弦月高挂中天,丽谯楼一片银白,夜静天寒,只闻炮声。
一老一少出了宫,沿着当年登基时巡游的路线,先去了披云楼。古楼依然高耸云天,只是人去楼空,一片寂静。想想登基巡游的情景,何等热闹,何等威风,难料有今日之惨状啊。二人伤感了片刻,又踏着月色去了阅江楼。这座昔日车水马龙、杀气腾腾的大楼,如今也冷冷清清,只有门口那对石狮子威风如故。
他们朝江边走去,江上火光闪耀,炮声隆隆,架在岸边那24门大炮以及守炮的兵勇们仍严阵以待。炮营管带见皇上驾到,立即跑上前禀报,因江上双方战船混战,无法开炮。此时,东面江边传来阵阵喊杀声,管带说请皇上赶紧离开,清军已上岸了。永历帝问老宰相,往哪走?老宰相说只有先去城外水月宫了。于是二人朝东北方向快步走去。
他们高一脚低一脚地来到水月宫,叫开了门。老宰相对门官说:“找一间房子,我们要住下。”门官不敢怠慢,赶紧找女史阿红,在观景楼开了一间空房。二人刚坐下,正想宽衣歇息时,只听外面人声嘈杂,有人在重重打门。
门官前来报告,说:“不好了,清军杀过来啦”。二人出门一看,只见墙外火光冲天,打门声一阵比一阵紧。永历帝轻声说:“我命休矣”。话音刚落,就听“轰”的一声,大门已倒下。
二人正走投无路时,突然从暗处走过来一女子,轻声说:“请皇上跟奴婢走。”永历帝见是女史阿红,于是惊慌慌地跟着她下到围墙北边,在清军离他们十余丈远时,阿红利索地开了一扇小门,三人出去后,阿红又反手将门带上。
出到墙外,他们离外面的清军也不足五丈远,三人弯着腰,利用荒草的掩护,沿着天柱岩边一步步向北走去。走约二十丈远,来到一个洞口,阿红领着二人摸了进去。
此洞当时叫星岩洞,从唐代起已是游人如鲫的风景区,洞内有暗河,游人可乘船观赏形状各异的岩石,阿红曾多次来洞里游玩,熟悉里面的地形。此时,她摸到了一条船,轻声对二人说:“小心,请皇上登船。”等二人上船坐定,阿红才上去,操起桨熟练地将船往洞里划去。当清军入洞搜查时,他们的小船已荡入神秘莫测的岩洞深处。
这是一个恐怖之夜,又是一个平安之夜。一位渔家姑娘出身的歌女,用她的勇敢与智慧救了“驾”,还在温暖如春的岩洞里为皇上找到了一张“龙床”。那是暗河边唯一一块五尺见方,能躺下一人的石台子,皇上在一老一少的守护下,圆了他流亡肇庆最后一个梦。
他梦见肇庆福地遇难呈祥,清军不战尽落西江,南明王朝再统华夏,歌女阿红衣锦还乡。醒来时,方知南柯一梦。此时天已大亮,他们混于游人中逃出生天。从此,这个岩洞的地名,贯了一个“龙”字。而洞中那张感受过皇上体温的“龙床”,如今成了一道人文景观。
永历十六年(1662年),南明亡,永历帝一家老小在云南被吴三桂杀害,跟随皇上的歌女阿红逃回肇庆,入龙岩洞凭吊“龙床”后在洞内投水自尽。对于永历王朝的灭亡,清初著名学者,广东番禺人屈大均深情地作《淡黄柳》词一首:
萧条郡廨,曾作芙蓉殿。谁记池头蒙赐宴?来去茨菇叶畔,长与君王旧凫雁。
共肠断,龙髯已零乱。剩垂柳,欲攀遍。御沟西,可有残红片?乳燕窥人,但衔春至,巢向空梁莫管。
永历皇朝简史
朱由榔(公元1623-1662年)史称永历帝,又称为桂王。明神宗朱翊钧孙。桂王朱常瀛子,袭封桂王,崇祯年间受封永明王。清兵入关后,他流徙广西,居于梧州。公元1646年1月,受丁楚魁、吕大器、陈子壮等人拥为监国,接着称帝于广东肇庆,建年号为永历。在位15年,被清兵追逼而逃入缅甸,后为吴三桂索回绞杀于昆明,终年40岁。葬处不明。
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十月十日,南明两广总督丁魁楚、广西巡抚瞿式耜、广东巡抚王化澄、肇庆知府朱治(间)等拥立朱由榔监国于肇庆。十四日继皇帝位,年号永历。朱由榔下令在肇庆开铸“永历通宝”钱。
十一月五日,南明大学士苏观生与南明广东布政使顾元镜等在广州另立唐王之弟朱聿(金粤)为帝,年号绍武。永历王朝与绍武王朝严重不和。两军曾激战于三水,永历军败。
十二月,永历大臣方以智、李永茂,为大监王坤所忌,辞官而去。福建李成栋率步、骑各二万攻破广州,杀朱聿(金粤),绍武王朝灭亡。二十三日李成栋沿西江上进攻肇庆。二十五明永历帝仓皇逃往梧州,以朱治间为两广总督守肇庆。
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正月,罗定新任兵备道李士琏率兵镇压州内各处起义。二月,清军攻陷开建。三月,清右都督金声桓归附南明永历王朝。六月,清广东提督李成栋归附永历王朝、广东全境复归南明。九月,朱由榔受李成栎之请,还驻肇庆。
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正月,驻肇庆的永历王朝内“楚党”与“吴党”之争激化。永历帝为息“楚党”起哄,无奈罢了“吴党”大学士朱天麟父子的官。
四月,明将张献忠余部首领孙可望遣人至肇庆,向永历帝请求封赐。
七月,明福建郑成功遣使往肇庆朝永历帝,奉永历为正朔后被封为延平郡王。
十二月,永历王朝在肇庆开科取士。授刘苣等八人为庶吉士。
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正月,清军攻克梅关,夺南雄、韶州,军锋指向全粤。肇庆永历王朝大恐。九日,朱由榔登上停泊在西江的官船。十三日,逃离肇庆往梧州,留袁彭年、李元胤两将领守肇庆。
十二月,清平南王尚可喜部总兵许尔显攻陷肇庆,南明守将李元胤战死、陈邦傅投降。朱由榔逃离南宁。西江各县城 为清军占领。
顾治八年(公元l651年)春,肇庆府乡间仍沿用南明历法,而清军占领的城镇则用清朝历法,出现城镇与乡间春节不同日的现象。
三月,大西军余部主帅孙可望,遣兵往南宁除掉反对势力,实现与永历王朝联合抗清。四月,罗定南明将领罗成基降清。
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三月始,李定国复从广西柳州出发攻粤,破西宁、罗定、东安、新兴、电白、阳春、阳江、恩平、高明等地。十二月,李定国再攻肇庆不克,退回广西南宁。
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正月,李定国退返云南与刘文秀部结合。十二月,罗定南明将领罗成基在作战中兵溃身亡。是年,李定国秘密迎朱由榔驻昆明,朱由榔封李定国为亲王,主裁军事。
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朱由榔下令讨伐孙可望,李定国与 孙激战于云南曲靖。孙大败,逃到湖南武岗降清。
公元1662年,吴三桂进兵缅甸,向缅甸国王索取朱由榔,缅甸国王哇达姆摩刚弑兄自立,内部不稳,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四月,吴三桂发兵3000,围住朱由榔的住所,假称要与朱由榔盟誓,要他的随从出屋饮咒水。
朱的随从次第而出,一个个被杀,共死42人。朱由榔自知难以脱身,哭着写信给吴三桂,斥责了吴三桂叛明助清,忘恩负义。最后他却又说,我如今兵衰力弱,命运悬在你的手中,倘若能留我一条活命,我什么东西都愿意给你。吴三桂不允,仍加紧向缅甸国王催索。缅甸国王派兵士把朱由榔连人带座地抬到吴三桂军营,眷属25人哭着相随。
吴三桂将他押回云南,拘禁于昆明。吴三桂担心如将他押送北京,中途有被反清人士劫夺的危险,经清廷批准,于4月14日,将朱由榔及其眷属25人押到昆明篦子坡绞死,从此,篦子坡改名为迫死坡。南明永历王朝结束。 (西江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