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力挺易中天重写中华史:回归正宗
中新网5月18日电 2013年5月2日,66岁的易中天宣布重写中华史,用五到八年时间写作36卷本的《易中天中华史》,讲述“三千七百年来,我们的命运和选择”,从女娲补天一直写到改革开放。消息一出,立即引发关注。
5月16日,《易中天中华史》第一卷《祖先》、第二卷《国家》在北京首发,媒体、读者、图书界众说纷纭,既有媒体称之为“一颗文化原子弹”,也有出版界知名人士质疑“易中天精神出问题”。
昨日,多位学界专家第一时间就《易中天中华史》发声,他们不约而同力挺易中天写中华史。
“现在易中天这么写,是回归到中国知识人的正宗上去了,从梁启超、夏曾佑开始个人写通史的传统。1949年后,知识分子没有能力写通史,转而去集体编书。”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马勇说,“集体写作,无论是写通史还是断代史都没意义,如果你不能提供一种新的视角、新的知识,多一本、少一本有什么意义呢?易中天个人去写通史,最值得鼓励。集体写史应该终结了。”
马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易中天的通史写作无疑鼓励了中国知识人努力去丰富自己,“他的明星效应激活了大众对古典的兴趣,这是正面的贡献。错批的东西也许有其他的学者慢慢给他修补,但本身还是很值得鼓励,因为在现代传媒条件下,你不去利用这个工具,就太没意思了。”
但他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疑虑,“我估计易中天的36卷可能写到后来会很难,因为毕竟他的知识背景没办法和蔡东藩、李敖、范文澜这一代比。到魏晋之后,特别是隋唐以后史料量太大,如果他早年没有史料的准备,你往哪查都不知道,浩如烟海。据说吕思勉批《二十四史》批了三遍,每一遍用不同颜色的笔,因为过去没有断句,没有断句就要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就要断下来,你只有断下来才能理解,否则只能是囫囵吞枣。”
知名历史学家樊树志,在复旦大学教中国古代史时,几乎都是满座。他明确表示支持易中天。早在2006年《品三国》被批评的时候,他就说过易中天以《三国志》为依据,有很强的历史考证痕迹。现在,《易中天中华史》引发各种质疑,樊树志呼吁宽容,“易中天对历史的领悟和理解有独到之处,我希望他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