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最神秘的大将徐海东

2017-05-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国***的军事领导人中,恐怕没有人能比徐海东更加'大名鼎鼎',也肯定没有人能比他更加神秘的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当年这样评价.本文是徐海东大将之子回忆了

“中国***的军事领导人中,恐怕没有人能比徐海东更加‘大名鼎鼎’,也肯定没有人能比他更加神秘的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当年这样评价。本文是徐海东大将之子回忆了父亲的战斗生涯。

记者:1936年的夏天,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秘密前往陕北苏区,要探寻“红色中国”。他采访了***和很多红军将领,后来在书中对您父亲徐海东的描写用了“大名鼎鼎”和“神秘”这两个词,他对这位出身贫苦的将领的身世非常着迷。有人叫他“泥巴人”,有人叫他“臭豆腐”、“徐老虎”,甚至徐海东也不是他的本名,请给我们讲讲您父亲的身世。

徐文伯:我老家是湖北黄陂县,1960年时爸爸出生的屋还在,爸爸烧的窑也还在。“泥巴人”就是做窑的,我们家七代都是窑工,爸爸是第七代,做了11年的大水缸。他原名徐元清,后来参加北伐改名为“少奎”,觉得“元清”不够革命的气魄。

到1928年他为了表示决心,一定要把革命再搞起来,他改成“徐海动”,大海闹动,要像哪吒一样把大海闹动起来,后来人们听来听去,就听成“海东”了,都喊他“海东哥”,“海东哥回来了”,所以爸爸就干脆改成了“徐海东”。

记者:您父亲很能打仗,是当时第二大苏区鄂豫皖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在整个四方面军有“徐老虎”之称,但是“臭豆腐”这个绰号是怎么来的呢?

徐文伯:我记得陈再道叔叔给我讲:文伯,你知不知道关于你爸爸的民歌,他就唱起来了,“黄安有个赵次吾,麻城有个邱江埔,黄陂有个臭豆腐”。“黄陂有个臭豆腐”就是指我爸爸,也是当地最早起来闹革命的,这三个人在当地广为流传。“臭豆腐”是怎么来的呢?是因为我爸爸家里很穷,到10多岁了,还没有衣服穿,一身泥巴,他的嫂子们看到他,说简直就像一个臭豆腐,就这样叫起来了。

参加革命以后,蒋介石就是消灭不了徐海东,打一仗败一仗,蒋介石就讲徐海东跟他的名字“臭豆腐”一样,粘上了就甩不了。这个故事是陈赓叔叔跟我讲的。

而且这个“臭豆腐”整个部队都知道。在东北,解放军最初的王牌部队,一支是三十八军,一支是三十九军,三十九军就是由爸爸的十五军团,原红二十五军,与刘志丹的二十六军、二十七军,合起来组成的。抗美援朝的时候,有一次,美军39辆重型坦克一下子冲到三十九军阵地,结果一辆都没回去。

这个部队美国人没有见过,后来他们一调查,就报了:三十九军,徐海东旧部,后面加了一个括弧,注明“臭豆腐部队”。记者:真是惹不起的“臭豆腐”,据说他最早组织农民自卫军时只有一支手枪,八粒子弹?

徐文伯:1925年爸爸到了广东,正好碰到国民第四军,即叶挺的那个部队,师长是张发奎,我父亲当代理排长。第一仗就是打汀泗桥,他领的一个排消灭了吴佩孚4个炮兵连,缴获了12门炮。张发奎非常高兴,全师集合,把我父亲叫到前面,当众表扬,把父亲提为少尉排长。

汀泗桥以后,我父亲就随着北伐军打了贺胜桥、南昌,一直打到郑州,又返回武昌。这时是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开始了,党组织告诉我父亲,你赶快离开部队,蒋介石对***下手了!他带着1支手枪,8粒子弹,把花名册一扔就走了,他来到黄陂担任了军事部长,一开始确实只有13个人,1支手枪,8粒子弹。

徐海东在红军将领里是出了名的能打,一次他以2000人的部队击溃了敌人一个师,并俘获了敌军师长。被俘的***师长输得不明白,问他:“你是黄埔几期?”他说:“我是‘青山大学’毕业的!”

鄂豫皖根据地逐渐发展为全国第二大苏区,红军创建初期,在***的缉拿名单中,***、***和徐海东是悬赏金额最高的3个人。

“战场上是个凶老头,战场下是个好老头”

记者:当年斯诺在去十五军团驻地的路上,到处可见***飞机散发的传单,上面印着:“凡击毙***或徐海东,当赏洋10万。”我们很想知道徐海东在战场上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徐文伯:我也是听他战友说:“战场上是个凶老头,战场下是个好老头,跟大家打成一片。”

我父亲这个人脾气暴,他讲自己的缺点是脾气急。打仗的时候,不能讲第二声,叫你马上冲,你就得马上冲,你要搞慢了,他手里有一条马鞭子,“啪”就一鞭子,全军都知道他严格。

长征途中,有一次与***刚打了一仗,特别劳累,吹号大家都没听见,他就着急了,他一个一个房间去找,他拿着一个棍子打出200多人,当时假如晚了,就全部被***抓了。还有一次在于家河战斗中负了伤,子弹把他的脸打穿了,警卫员说:“军长,你负伤了。”他很凶地说:“谁负伤了?”他怕影响军心,结果警卫员很委屈,事后他诚恳地向警卫员道了歉。

我父亲负了9次伤,8次枪伤,1次是红枪会往屁股上戳了一枪。所以他身上有17个枪眼,17个洞,他洗澡的时候我就帮他数。他负伤多,所以知道负过伤以后需要什么,打完仗第一要慰问伤兵。有一次他负伤后正是年三十,没有一个人来看他,那时候心里非常难受。所以他打仗,所有的伤兵他都一一看到,全军上下特别敬重他。

1932年,***对鄂豫皖根据地四次“围剿”,***被迫率领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苏区开始长征,留下红二十五军一部和第七十五师、第二十七师在苏区坚持斗争,此时摆在他们面前的是20万***大军和满目疮痍、日渐缩小的根据地。

记者:在***后来的自传《我的回忆》中对徐海东的评价非常高,因为他最终把红二十五军带到延安,并且途中还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当时他率领的红二十五军非常年轻是吗?

徐文伯:对,平均年龄18岁。红四方面军发展的人很多,而且在老苏区牺牲的人很多,所以后来参加的都是比较年轻的。当时红二十五军的战斗部队都是以18岁以下的战士为主,战士都很年轻,我母亲参加长征的时候才16周岁。所以,后来苏联也出过一本书就是《徐海东和他的童子军》。

他这个部队非常年轻,但很能打。二十五军有个传统,就是凡是来参加二十五军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问你怕不怕死,你要怕死就不要到我们二十五军来。

记者:就在北上的路上,红二十五军政委吴焕先牺牲,当时您父亲跪在坟前大哭,他给您讲过当时的情景吗?

徐文伯:讲过。他与吴焕先的感情很深,非常怀念焕先叔叔,每次跟我讲都会流泪,他们是一起共患难、同生死的战友。

长征中红二十五军一文一武,文是吴政委,武是我父亲,他们俩配合得非常默契,你离不了我,我离不了你。打仗的时候、最后决策的时候,爸爸总要找吴焕先,因为他是政委。从鄂豫皖到长征,他们是二十五军的两个灵魂。

他牺牲以后,爸爸抱着他的尸体大哭,把吴焕先平时爱穿的呢子大衣准备好,亲手给吴焕先洗脸、洗身体,然后把呢子大衣给他穿上,买了最好的棺材,把他埋葬。埋的时候,爸爸跪在坟头当众宣誓,下定决心,一定要把红二十五军带进陕北。

徐海东带领红二十五军突破层层堵截,一步步向陕北进军。1935年9月,与陕北刘志丹会合。

1935年11月初,徐海东终于见到中共中央和***。

记者:***曾经说过,我们党为革命牺牲最多的是海东同志,在您的老家有一座10米高的“徐海东亲属烈士墓”,上面刻着***手书的四个大字“光荣流血”,究竟徐家有多少人在革命中牺牲?

徐文伯:死了66口人,近亲27人,远亲39人。斯诺采访的时候就问到这个问题,斯诺都不相信他的耳朵。

在鄂豫皖打仗的时候,爸爸见过我的奶奶,但是随着他的名望越来越大,蒋介石就下令杀绝徐家。1930年开始“杀绝徐族”,逮到姓徐的就杀,百姓都不敢姓徐。父亲离开鄂豫皖参加长征的时候,家里已经死了66人。解放后,在家乡已经没有跟他同辈的老人了。

记者:您父亲第一次吐血是什么时候?

徐文伯:他第一次吐血是1932年,就是四方面军走后,他23天没有睡觉,有时打个盹,结果把敌人打败了以后,他一连睡了三天,起来以后就吐血,那时他当师长。

多次的死里逃生,使徐海东对自己的身体很自信。1939年,徐海东被派往华中担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总指挥。在取得新四军抗击日伪军的第一次胜利后,他又吐血了。

记者:在华中病倒前,您父亲指挥了在新四军上任后的第一仗,这一仗对当时的新四军来讲意义很大是吗?

徐文伯:是的。1939年11月到了华中,12月周家岗战斗,消灭日伪军160多人,还抓了一个日本少校。原来新四军在华中不敢打,因为日军太强,所以这一仗是个奠基仗。1940年1月28日,父亲就病倒了。

记者:您父亲的病究竟重到什么程度?

徐文伯:那时候,父亲的担架都是特制的,因为他发病的时候,肺都肿起来了,不能盖被子。是我母亲想出的办法,上面弄个铁丝架,被子盖在铁丝架上,因为我父亲那时候,只要碰一下就吐血。

到了反“扫荡”的时候,当时***给新四军来了一封电报,讲海东同志是军队的一面旗帜,你们一定要保护好,任何时候不能出问题,更不能让敌人抓去。

记者:您父亲病倒时才40岁,正是军事生涯到达顶峰的时候,让他离开战场肯定心有不甘,内心非常痛苦。

徐文伯:皖南事变那一次,开始不敢跟他讲,后来跟他说,那对他简直是天大的耻辱,结果吐了一脸盆血,最后报告了***,认为他已经不行了。

记者:您父亲的病越来越重,后来***亲自给他发了一封电报,电报是什么内容?

徐文伯:当时是新四军领导***、张云逸都向中央报告,说我父亲还在坚持工作,怎么办?***就给我父亲发了个电报。父亲后来回忆说电报有200多字,讲***在延安不能来看望,听说你还在坚持工作,送你8个字:“静心养病,天塌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