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就业 在厦大王亚南经济研究院(WISE)读研究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无论来的目的是什么,来到WISE后,你都不能逃避的一个关键词就是“学术”。
首先说师资,WISE有近50名全职教师,清一色都是NYU, Cornell, Columbia ,UBC, Bocconi, LSE,Penn State等欧美经济学名校毕业的经济学、统计学或金融学Ph.
D。WISE的创始人,Cornell经济系的讲席教授洪永淼更是在计量经济学领域获得学界认可的华人经济学家。除此外,著名华人经济学家,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终身教授邹至庄每年也都会来WISE访问讲演;美国计量经济学协会院士,_Jounal of Econometrics_前主编南加州大学萧政每年会在 WISE为硕士生和博士生开设微观计量的课程,北卡大学教授蔡宗武也会在WISE开设非参的课程。
这样的师资配置,国内也仅有北大国发院, 上财经院,央财CEMA, 人大汉青可以相比较。
WISE的老师们也是非常productive的, 每年发表的论文数和质量在国内同类院校遥遥领先。作为WISE的特色,每年都有若干篇计量经济学的文章发表在Jounal of Econometrics, 近年也有老师发表过Econometrica和QJE.
然后,就是课程。据我了解WISE是国内最早全英文讲授三高或者拓展版本八高((高宏、高微、高计)× 2,再加上高级金融和数理经济学)的学院之一, 无论是学硕还是专硕研一学期都要修习这八门主干课程,每门课选用北美名校使用的主流的教材,比如,高微I用的MWG,高宏I用的是Romer, 数理使用的Simon的数理经济学 ,高计则使用的是院长在Cornell的两本lecture notes, 高计金融使用的是Shreve的金融随机数学和Pennacchi的资产定价。
每个老师会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增减讲授的内容,比如,高宏老师就加入了dynamic programming的内容。
WISE还有很多的学术活动,日常的就是每周都会有的seminar(学术讲座), 就是学院邀请的主讲嘉宾为WISE的师生讲解他们的working paper。一般邀请的嘉宾都是国内外经济系(学院)的青年教师,也不乏学界和社会上的大牛。
比如3月末我就听到了华人经济学家排名前五的李龙飞的seminar, 上周也听了复旦大学副院长韦森对中国经济下行解读的seminar。每年学院会举办接近200场这样的讲座,一定程度上为我们积累idea,获得和国外的经济学者提供了便利。
学院对每个硕士生和博士生的要求是每学期要听至少10场的seminar, 每场讲座都要安排一到两位学生写讲座的学术简报。除了日常的seminar, WISE每学期还会举办三五场conference(学术会议), 比如去年秋季学期就举办了中国统计学年会、实验经济学国际研讨会、中国数量经济学博士论坛以及 金融创新和银行规制年会,这学期还有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等等。
每次会议我们都会作为志愿者参加,从接机送机到用车用餐,从学术简报到大牛采访都是我们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全程参与的。这也开拓了我们的视野,锻炼我们的能力。
很多有志于学术的学生当然也能利用WISE提供的得天独厚的资源,每年WISE都有20%左右的硕士研究生出国继续深造,不乏Wisconsin,Cornell, BC, USCD等北美名校。在学术市场,WISE的学生是非常受欢迎的,第一届WISE硕士毕业生的钟卓学长拿到了墨尔本大学的教职,第二届的学长林忠剑学长也拿到了美国排名20名左右的Emory大学的教职,WISE的博士生在国内各高校也很受欢迎,学姐学长拿到北京大学、中科院大学、武汉大学、对外经贸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山东大学等学校的教职。
### 辛苦
入学前,听一些往届的学长学姐们形容他们在WISE的研究生学习生涯时,他们都不约而同的提到了“累”这个字。虽然已经做了十足的思想准备,待到真正成为一名Wisers时, 我才真正地理解到了这个“累”的沉重。
再次回到令人“谈虎色变”的八高,入学前,我最担心的是凭自己差的要命的英语,会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入学后,我才发现我猜对了一半,让我跟不上老师节奏的主要障碍不是英语,而是数学。
每学期“只”有四门专业课,每天两本,隔天repeat一轮。随着老师一句“Okay, the last class, we introduced...”, 各种notation, 各种assumption,各种proof, 各种derive就开始陆续登场了,如果有其他专业的从外面经过,真的以为是在上数学课。
每个老师都会定期不定期的布置命名为problem sets, homework, assignment的课下作业。
除了课下作业外, 当你因为前晚补作业到凌晨1点在课上打盹时,老师一句“Now, let's have a quiz”, 能够让你立马竖起耳朵。WISE的男生和经院和管院等学院的男生同住在厦大公寓H14号楼,WISE的宿舍很容易辨认,只要你晚上10点钟之前从14号楼经过,那排黑黑的熄了灯的宿舍就是WISE的。 作业deadline的前夜,还是那么几个宿舍很晚才会熄灭。
WISE还有一个让人头疼的“工作量”制度,要求每一个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需要获得至少16分的工作量。而获得1分工作量要为学院做四个小时的志愿活动。主要产生工作量的项目就是一些学术会议的志愿活动、采访活动。因为“工作量”这种资源的相对稀缺性,每到有新的工作量分发时,大家都会守到电脑旁,争取最快的发送报名邮件
此外,WISE要求每个学生每学期要听至少10场seminar,每学期还会写两至三次中英文学术简报。自习和这些活动基本上占据了每一个WISE学生的课余时间,因此WISE的学生很少参加其他的课外的活动,更没有时间去实习, 也许这就是必需的tradeoff吧。
### 我的同学们
我们2014级共有51个硕士生和10个博士生,第一年的主干课程大都在一起上(统计学的同学有部分课程是和统计系和数院的一起上)。
我们这一届的构成非常多元:
现在班上有一个同学是我的直系学长,我当年进入大学的时候,他已经毕业,后来去西部某省的财政厅做了公务员这个让多少人欣羨的职业。而学长还是毅然的选择搁置了工作,来到了WISE。
我们的班长之前是一个的程序员, 工作了七八年后来到WISE充电。
一个要好的伙伴本科是科大物理系的,毕业去北京新东方学校做老师,醉心学术的他也是放弃了北京科目教研组长的岗位,来到WISE追求他的学术梦想。
更多的是来自全国各个名校的推免生们,他们也是各自群体的佼佼者。
我能感觉到的是WISE的同学们,都很纯粹,相当多的同学都怀揣着学术梦想,即使没有读博打算的同学也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认真的学习态度。
多元化的构成也体现在每个同学不同的技能禀赋上,比如,刘大神能够对各种经济学金融学的paper大牛们如数家珍,邓大神深厚的R语言编程功底,魁霸ACCA和CFA的大满贯,老达哥对经济思想的沉迷,他challenge Chow的画面让人印象深刻。
经常会听到其他学校同学说研究生阶段的空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