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岳黑苹果 袁岳:黑苹果式慈善公益线
45岁的他,更欣赏美国人的活法:积累了更多人生经历后,更好地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体验
文
本刊记者 司坤
每一年,袁岳(微博 专栏)都要在各地的大学做数十场巡回演讲,他发现一个在他看来挺严重的问题,“有超过50%的大学生,除了自己的同学或同乡以外,在社会上可以说得上话的人一个也没有。”
另外也有一小部分人,比一般学生有更强的社会意识,作为实习、创业、公益、社交等社会实践活动的核心,早早地把自己训练成了一个高度社会化的人。袁岳笑言,“如果把一般学生视为‘青苹果’,他们则属于我说的‘黑苹果’。”
现在,他要通过自己的NGO——零点青年公益创业发展中心(简称“YES”),把这些“黑苹果”的因子放大,在校园催化并向社会输送更多的“黑苹果”。
公益线
1992年,当袁岳离开司法部,打算成立“零点调查公司”时,手头只有4万元。这是他通过写书、翻译书挣到的稿费,他把它们全部存了起来,作为创业的原始资本。
2010年,袁岳成立“YES”,全面启动源于零点早期开展的大学生公益创业和实习联盟等项目的“黑苹果青年计划”。2011年第一季度,“YES”的公益筹资额就近500万元。
袁岳并非要做什么青年导师。“我希望‘黑苹果’是一抹亮色,让校园生活不只有学习、考试或者‘宅’;经过‘黑苹果’培训,更能明白职场江湖是怎么回事,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适合做什么,该怎样去践行自己的理想;‘黑苹果’也许能够帮助他们为未来做一些准备。”
它其实就是这样一个接口:填补大学在这方面的空缺,力图连通校园和社会。“推进大学生社会参与的能力和实践,培养更多具有‘黑苹果’特质的年轻人”,这才是袁岳——眼前个子高高、脑瓜圆圆的意见领袖,简单的初衷。
如今,该项目又从“大学生黑苹果”扩展到“白领黑苹果”,从而,变为了两条并行不悖的“公益线”。
根据零点与腾讯-南都的合作调查表明,获得公益经验的人,将来从事公益的可能性会增加3倍。而按袁岳的设想,经过三年左右动员与实践,目前“YES”所联络的黑苹果青年总量超过5万人,其中至少有10%的黑苹果对公益事业非常有兴趣,他们不只对于从事志愿公益活动有兴趣,而且部分朋友也对于专业从事公益工作感兴趣。
有位刚刚工作的“白领黑苹果”甚至很明确地说:“不给钱的活我最愿意干,而给钱的活还不一定用我去干。”袁岳听到后很高兴,他觉得类似情结,尤其会体现在那些本来就有公益人格,又在学校里有了一定公益实践经验的“黑苹果”身上。
袁岳也参与了一些雷励中国(RaleighChina)的社会动员工作,他看到,雷励在全国各地发展的由志愿者组成的“雷友会”,成为支持其工作扩张和提供人才储备的最好机制。“目前有一些专业服务机构在从事公司人才训练工作,而YES的黑苹果青年、赛扶团队等从事的,则是最为基础的公益人才动员工作。”
由此,在他看来,“并不需要所有公益机构完全一手一脚地开始做全部的基础公益人才储备工作,参与已经存在的社会公益人才汇集机制就是现实的合作模式。”
信念树
袁岳所为虽与济困无关,却属于一种“发展型公益”。所谓发展型公益,是指人们在张扬自己兴趣和爱好,为社会创造增量的同时,就把公益完成了。比如,一个人喜欢读书,就办一个读书会。“他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同时,还帮助了别人,这样做公益就简单了,快乐了。”袁岳说。
但这与“社会企业”并非一回事。袁岳认为,“社会企业”现在在中国时机并不成熟,还只是个时髦概念。“大多数的人既没做好过企业,也没做好过公益组织,他要去做一个既有公益特点、又有商业特点的组织,我认为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为了让公益变成一个“又光荣又体面”的活儿,袁岳从自己的红利中拿出钱,成立了一笔基金,专门用做“YES”员工的奖金,保证他们享受零点公司同级别岗位的待遇。
对这个敏捷而有才情的公益圈宠儿来说,企业家、演讲家、主持人、公众知识分子、学者和客座教授,玩“跨界”的袁岳,无疑有自己事业和生活的“信念树”——零点是“树干”,他一直在研究草根、人群、社会,当然还有公益,并努力将他的研究,应用于推动和改良这个社会;其他方面则是“树枝”:当主持人“不以追求主持人的费用为目的”,出书“不要版税,只要给我留1500本书,让我可以送朋友就行……”
按袁岳自己的说法,25岁,他的思想真正成熟,并成为一名基督徒。35岁,前往哈佛读MPA,开始把传统的朴素研究提升到策略性研究上,从研究问题提升到解决问题。有人数年前称赞“袁岳用自己的方式,将法律与信仰、宗教与科学结合在一起,淬炼成一把柔和却具有相当威力的绝世武器”,现在看来此言非虚。
如今45岁了,即便如此,他还坚持做“加法”,只要“有趣的事情都会考虑去尝试”。当然,对于模式清晰的项目或趋于成熟的事情,他又会毫不犹豫地做起“减法”来。这得益于他有一个放心的好团队,“我们公司有18个合伙人,其中有11个是女性。”
他这样解释自己的“抓大放小”策略:“把更多的利润放给别人,他们就会更热衷来推动这些事情。这在侧面,对我也是个宣传,我也乐在其中”;“如果只是为了钱才去做那些事,就被动了”。
接受《中国慈善家》杂志采访时,袁岳刚刚过完生日。关于未来,他表示将会更加注重“创新”,“无论在公司业务,还是个人生活,以及公益方面。”对此,他似乎更欣赏美国人的活法——在积累了更多人生经历后,更好地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