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成金去哪了 寒假将至孩子去哪儿了?化学实验里点石成金 博物馆里看恐龙
临近中午,一群孩子和家长自然博物馆早早围坐在自然博物馆展厅三层的探索角教室,盼着着12点开始的“恐龙侦探”讲座,期待着和自然博物馆的老师一起探寻恐龙生前的故事;另一群孩子则和“赛先生”在一起。“赛先生来了”是自然博物馆的招牌科普活动之一。寒假伊始,“赛先生”打算和孩子孩子们一起探讨“植物的生存策略”,让不少对大自然着迷的孩子很兴奋。
和这些在自然博物馆中兴奋期待的孩子相比,另一群孩子已经在家里开始精心准备自己寒假里不一般的手工课。后天,这些孩子会聚集在中国科技馆,参加一个独特的冬令营,他们中的每个人都将“回到”2000年前,和“蔡伦”一起亲自动手来体验古人是如何造纸的。
好在手机和iPad上玩游戏的,寒假里则可以在中国科技馆当一回现实版的“愤怒的小鸟”。在主题冬令营里,营员们将深度体会投石器中的杠杆原理和抛物运动,在愉快的互动中探究投石器的抛物效果与实验条件之间的微妙关系……
这个寒假,孩子们去哪了?《知道》告诉你。
天寒地冻,孩子们的去处最是不好安排,按说冰雪运动这个季节再好不过,不过满北京城找点儿雪也不是很容易。孩子有好动的,有好静的;有好动手的,有好动脑的。不出北京城,不妨带孩子去各大科技场馆转转,寓教于乐的活动、妙趣横生的展览……,《知道》帮您梳理一下这个寒期京城各个科技场馆及科普机构的活动,给兴趣不同的孩子,都找找去处。
爱好大自然、喜欢花鸟鱼虫动植物的,冬天想在北京城找个好去处,显然自然博物馆比到处是枯枝落叶的大自然更靠谱。
自然博物馆是目前北京惟一一家免费对外开放的大型科技类场馆,寒假里去自博馆参观的孩子们有眼福了,因为世界上最大的恐龙骨架——巨型汝阳龙正在这里展出。
汝阳龙体长38.1米,脖子长17米,头部离地面高度达14.5米,体宽3.3米,体重可达130吨,是目前世界上最粗壮、最重的恐龙,而它的复原骨架则是迄今为止复原过的最大的恐龙骨架。与之一起展出的还有流失美国近20年、闻名世界的恐龙胚胎化石“路易贝贝”以及其他精美恐龙化石。每个周日中午,博物馆的老师还会带来“恐龙侦探”讲座,和观众一起探寻恐龙生前的故事。
自然博物馆的科普活动“赛先生来了”在科学迷中有很好的口碑,有一批忠实粉丝。“赛先生来了”2月份的主题定为“植物的生存策略”——在植物界有一群另类生物,它们需要“吃肉”,让我们跟随“赛先生”来了解一下猪笼草,捕蝇草这些植物到底有什么本领,它们是如何生长、捕食的。
另外,每周六上午和下午,三层的探索角实验区都有实验活动。寒假里的主题是“家居安全小卫士——活性炭”,博物馆的老师将带着小观众亲自动手见证一下活性炭的吸附能力。
如果孩子们对过去地球上生活过的奇特生物感到好奇,想知道博物馆里巨型恐龙骨架和远古人类化石背后的故事,并愿意动手尝试古生物学研究的具体过程,寒假里就去参加中国古动物馆重新开馆后的首批“小小研究员”活动吧。
只要你热爱自然科学、对古生物学及生命演化历史有浓厚的兴趣,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能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独立思考,尝试完成小研究课题、年龄在7到14岁之间的孩子,都可以报名。在这里,中国科学院研究人员及博士生会给你系统讲授古生物学与演化理论、动物骨骼学、化石识别与修理等课程。培训后,“小小研究员”将参加考核,还能得到中国古动物馆“小小研究员”证书。
中国地质博物馆则会在假期举办“2015年迎新春翡翠和田玉雕刻艺术臻品展”,想看看曾经深埋地下的神奇石头,怎么变成艺术品的,可以去瞧瞧。
化学是一门非常神奇的科学,物理变化只是形态上的变化,但化学变化却是质的升华,它可以让物质发生“72变”,经过它的作用,牛奶可以变成绿色,铁钉可以换上永远不变色的新衣裳,鸡蛋上可以雕上美丽的花纹……,利用化学的神奇妙方,孩子们可以做个不用笔的小画家,还可以让火焰移动、手指冒烟,可以让烛火不吹自灭,用“点石成金”来形容化学最恰当不过了。
来去无踪的墨水、会写字的纸、行踪不定的字、食盐变魔术、气体炸弹、火山喷发……
现在的孩子们都很喜欢动手的活动,如果你对科学实验感兴趣,想在老师指导下亲自操作试管、烧杯,亲手完成一个个有趣的化学实验,撰写出规范的实验报告,北京探梦空间工作室和“成长体验”平台与北京的重点高校,将一起利用大学实验室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为小学和初中的孩子们开设趣味化学课,并由此推出“科学少年培养计划”。
这项计划旨在为孩子们搭建平台去探究自然规律和科学原理,在动手实践中体会科学的奥秘,让科学成为孩子们一生的好朋友、好伙伴。
科学剧是观赏性强,又能学到科学知识的新颖形式,现在不少孩子都迷科学剧,自然博物馆在这个寒假会有两部原创大型话剧上演。四幕原创童话剧《小蝌蚪找妈妈》由戏剧表演班学员担纲,五幕原创科普剧《小白的故事》则由志愿者、讲解员和小讲解员们倾情奉献。
说到参演《小白的故事》里的小讲解员们,就得说说自然博物馆金牌培训项目——小小科普讲解员中文培训。经过十年培训历程,教材数次整合改版,今年自然博物馆推出了新版培训教材进行授课教学。新教材自然科学知识更为丰富,语言艺术学习更加专业,教师培训形式也更为多样化。这些中文讲解员培训班以古爬行动物展厅、古哺乳展厅、动物—人类朋友展厅三个厅为主,让孩子们在掌握语言艺术技巧的同时,也学习相关自然科学知识。
依托“小小科普讲解员”培训班数十年的经验,自博馆还开办了儿童表演培训班,学生们在戏剧表演班进行语言艺术的学习和声音、形体、台词、表演各个方面的针对性艺术训练,并在博物馆4D影院内进行科普剧演出。
春节期间,自然博物馆的“喜羊羊福娃送福” 春节特别活动,主角也将是这些培训班结业的优秀学员。届时,小小讲解员将在古爬行动物展厅、古哺乳动物展厅、 动物奥秘展厅进行讲解展示,同时向观众发放福字等节日礼物。
强烈逼真的感官冲击、亦幻亦真的实境现场、惊喜不断的全新触感,都通过AR技术真实呈现在大家的面前。想在虚拟与现实间来一场酣畅淋漓的互动穿越,想要探索电子设备的内部究竟隐藏着一个怎样的神秘世界,“索尼探梦”科技馆在寒假推出了全新特别主题展——“声光探险队”,让孩子们一起体验超多炫酷高科技。
这个展览将AR(增强现实)技术与科学实验展品完美结合,带领观众聚焦数码相机、耳机等电子设备的内部,用前所未有的炫酷方式一探最新声光科技的奥秘;同时,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声光原理,馆方还将配合展出声光基础原理的展品和实验。
在光影展区,“光影隧道”通过观察光的路径,让孩子们能直观地了解光是直线传播的特性,还能看到凸透镜是怎样把光汇聚起来的,又是怎样成像的,这也是照相机成像的最基本原理。
通过身后的平板电脑,利用Smart AR观察数码相机的内容结构,能观测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进入镜头的光,是如何通过相机内部并被记录下来的。通过平板电脑中生成的图像演示,还能看到相机内置的半透明反光镜、图像传感器以及AF传感器,了解从镜头传来的光是如何同时到达AF传感器和图像传感器,而图像传感器是如何将接受到的光转换成电信号的,AF传感器又是如何通过测量被拍摄物体间的距离从而起到调整聚焦的功能的。
通过实验加AR展品的演示,孩子们能完全了解,现在我们使用的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和最新技术构成。
在声音区域,孩子们会通过体验“声波圆舞曲”直观看到不同频率、不同振幅的声音将形成截然不同的声波特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耳机内部结构的观察,还能全面了解降噪耳机的工作原理。同时,通过平板电脑还会从不同方向观测到耳机内部的前馈麦克风、反馈麦克风和液晶聚合物薄膜振动板等部件是如何是耳机达到降噪效果的。同样,通过对音响内部的观察,将会发现通过声音线圈、磁性流体悬浮等部件及技术是如何让声音更加平顺动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