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为何被判腐刑?

2017-08-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司马迁在汉武帝天汉二年,即公元前99年,身为太史令.正在编修史书的他被判处腐刑,变成废人一个.他是因为什么而遭此横祸呢?事情还得从李陵说起.当年,汉武帝派自己的大舅哥--贰师将军李广利带3万骑兵出征匈奴,又让李陵--大将军李广的嫡孙,为李广利的部队监护辎重粮草.李陵当时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况且从小就练就了一手好箭术,武艺高强,正愁没有用武之地呢.他不想去干什么监护的事,而是主动向武帝请缨,要求率部队参加作战,牵制匈奴辅助李广利的正面作战.武帝当时就答应了李陵的请求.于是李陵带领五千弓箭手出征,从

司马迁在汉武帝天汉二年,即公元前99年,身为太史令、正在编修史书的他被判处腐刑,变成废人一个。他是因为什么而遭此横祸呢?事情还得从李陵说起。

当年,汉武帝派自己的大舅哥——贰师将军李广利带3万骑兵出征匈奴,又让李陵——大将军李广的嫡孙,为李广利的部队监护辎重粮草。李陵当时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况且从小就练就了一手好箭术,武艺高强,正愁没有用武之地呢。

他不想去干什么监护的事,而是主动向武帝请缨,要求率部队参加作战,牵制匈奴辅助李广利的正面作战。武帝当时就答应了李陵的请求。于是李陵带领五千弓箭手出征,从居延北出发,行军一个月,在浚稽山与匈奴单于的三万骑兵遭遇。

单于见汉军人少,便把李陵包围在两山之间,并开始进攻,结果遭到汉军弓箭手的有力还击,单于兵被迫撤退,汉军剩胜追击,单于大惊,急调主力部队的八万余骑兵火速增援。匈奴部队反扑过来,使汉军遭受重大伤亡,李陵率部队且战且退,退到了离汉朝边境百余里的地方,继续与匈奴部队战斗。

单于看汉军如此英勇,又怕汉军有埋伏,便准备撤兵回营。正在这关键时刻,汉军中有个军官因受到长官的侮辱而叛投匈奴,告诉单于汉军没有援军,也没有埋伏。

单于得此消息,喜出望外,马上放弃撤兵的打算,把汉军围困在山谷之中。而此时的汉军已经是弹尽粮绝,伤亡无数,几乎没有战斗力了。李陵命令部队斩尽旌旗,掩埋珍宝,各自突围,想办法向武帝报告。

他自己也改着便装,趁着夜色,带着十多个兵突围,但没走出多远就被匈奴兵抓获。单于知道李陵勇猛,便亲自来劝降。李陵自叹道,我没脸面见陛下了!于是同意向匈奴投降。而他的部队还有四百多人突围,逃回了汉朝。

武帝得知李陵投降的事后非常气愤,召集文武百官研究处理。朝廷的官员们看武帝的脸色不好,知道皇帝想干什么。所以大多说李陵有罪。当武帝问到司马迁时,司马迁则极力为李陵说情,说李陵对父母孝顺,对他人讲信义,在国家遇到急难之时,他总是奋不顾身,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颇有国士风范。

如今他出征不幸失败,现在有的人为了保全自身性命和妻子儿女就捏造他的短处,想陷害于他,实在令人痛心!况且李陵率领不到五千步兵,深入到匈奴腹地,抵挡数万敌军;匈奴被打得连救死扶伤都顾不过来,将全国所有能拉弓射箭的人全部调来围攻李陵。

李陵率部转战千里,弹尽粮绝,无路可走,将士们仍然手拿空弩机,冒着敌人锋利的枪尖刀刃,殊死战斗到战后时刻。能够带出这样的部队,既使是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

李陵虽然兵败,但他对匈奴的打击也足以使他名扬天下了。李陵之所以没有战死,而投降匈奴,应该是想找机会报效国家。汉武帝认为司马迁在为李陵狡辩开脱,从而诬陷诋毁李广利,武帝一气之下就判了司马迁死刑。

依照当时的法律,死刑犯可以用钱赎命,也可以申请改判腐刑,即宫刑(切除睾丸)。司马迁是个太史令,专管文史,手中无权,所以无钱赎命。但他又不甘心就这么冤死(就是为一个英勇善战、对国家有战功的将军说了几句真话而已)。

于是他又“退而深思道:”《诗》、《书》言简意赅,表达了作者的意志和思想;周文王被拘羑里,推演了《周易》;孔子遭困而著《春秋》;屈原被放逐而著《离骚》;左丘明双目失明,编撰了《国语》;孙子受膑刑而著兵法;吕不韦被贬徙蜀郡,世上才流传《吕览》;韩非被囚禁在秦国,才写有《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士抒发愤懑而作的。

这些人都是心中聚集郁闷忧愁,理想主张无法实现,因而追述往事,考虑未来。思前想后司马迁选择了宫刑,并下定决心完成《史记》的编修工作。

过了很久之后,武帝陆续得知了李陵的一些消息,后悔当初没有派部队去增援李陵,埋怨那些朝廷官员们个个狡诈,不提供好建议。所以皇帝对李陵原来的属下给予了很多优待,也算是给李陵的一点慰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