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赵寿山 布衣将军赵寿山的家乡情结

2018-04-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赵寿山,族名生龄,1894年11月21出生于陕西省户县定舟村人.小时,赵寿山家贫如洗,住着一间草棚,上顿不接下顿.母亲曹善慧是陕西扶风县杏林镇人,当年与兄曹善虎

赵寿山,族名生龄,1894年11月21出生于陕西省户县定舟村人。小时,赵寿山家贫如洗,住着一间草棚,上顿不接下顿。母亲曹善慧是陕西扶风县杏林镇人,当年与兄曹善虎逃荒流落渭水之滨定舟村,经人撮合,与本村穷人儿子赵端甫结为夫妻。

赵寿山14岁时,父亲赵端甫租种富人的地因无能力交租被收回。父亲一气之下,抱病郁愤而死。父亲临死时对他说:你要争气,将来有了钱,一定要善待穷人。小寿山给父亲磕头说:孩儿将来如有出息,一定把穷人看得高高的。

后来,小寿山发奋学习,先后考入陕西陆军小学、陕西测量学校,毕业后参加冯玉祥部队,后转入杨虎城部队。经过漫长岁月,在无数次战斗中,赵寿山“从奴隶到将军”,先后任营、团、旅、师、军长、集团军司令员、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副司令员,青海省、陕西省主席、省长。

至今,村民还记得,1932年,赵寿山在汉中任绥靖司令兼旅长时,正直关中年馑过后,民不聊生,饿殍遍野。赵寿山用自己的钱在汉中购买面粉两汽车,命部队后勤司务长运回故乡定舟村,由兄长分发穷人,渡过春荒,使得很多家庭熬过难关。

当时,许多关中农民逃荒至汉中投奔部队,赵寿山就收留安置在部队特务连、军需处等岗位,设法给人混口饭吃。有一年,赵寿山回村,见到一个小时的玩伴,名叫二踅,因家境贫寒,婚姻无着,时间日久,随着父母双亡,养成了好吃懒做的习惯,最后混成了叫花子,经常在附近乡村沿门乞讨。

那天,二踅见到赵寿山,哈哈一笑,伸出黑乎乎的手,掏出半个馍递给昔日玩伴吃。几个乡党路过,停下脚步,想看个热闹。赵寿山接过黑馍,大口大口吃了。二踅问部队要不要人,赵寿山给了他几个大洋说:你这样子,我不敢要啊。二踅怀揣银元绷着跳着远去。村民问赵寿山怎么给他银元。赵说:他曾经是财东娃娃,现在成了穷人,我们是一块耍大的。

赵寿山将军在外边虽然指挥千军万马,叱咤风云,被誉为中条山抗战铁柱子、民国儒将,但是从来不改农家子弟本色。从小到老,每次吃完饭,都会把碗舔得干干净净。他的部队里,士兵吃饭的筷子都刻着节约粮食的对联。每次回到老家,都是步行回村,让司机把车停在村口。

见到邻里乡党就打招呼,见了小孩子就发糖果。一次,他回村因一件事,让母亲不爽,母亲说:你翅膀硬了,忘了咱当初是姓啥为老几?赵寿山听了,泪流满面,长跪不起,直至半夜,听到母亲说了句:明天还要去部队,夜深了,赶快去睡后,才退回房间休息。

1935年秋,母亲曹善慧弥留之际,给赵寿山说:村中孩子不能上学,这样下去,命运还会捆绑在农村,你在军界有些资源,可以拿出积蓄给村中办一所小学,方便孩子读书。翌年,赵寿山出资兴办了以母亲名字命名的户县善慧小学。每次,作为善慧小学校董会主任的赵寿山回村,都会集合学生讲话。他说:不学习,就没有文化;没有文化,就不能改变命运。辈辈不读书,辈辈不如猪。至今,该校已培养人才十万余人。

解放后,在主政青海、陕西十年间,每到一处,赵寿山都要访贫问苦,喜欢吃住在农家,心系群众,帮助穷人解决实际困难,被穷人成为庄稼汉省长。

“我也是穷人娃娃出身”赵寿山一直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