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银行易纲 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在2016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发表主旨演讲
8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在北京出席“2016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
易纲指出,普惠金融对于加强金融包容性,支持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消除贫困,实现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际社会在普惠金融领域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根据世界银行的估算, 2014年仍有约20亿成年人无法享受到最基础的金融服务。发展普惠金融任重而道远,各国需结合各自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易纲介绍了中国作为G20主席国推动普惠金融议题取得的进展。一是制定《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包含8项原则,66条行动建议,这是国际社会首次在该领域推出高级别的指引性文件。二是升级《G20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增加了数字普惠金融领域的新指标。三是制订《G20中小企业融资行动计划落实框架》,提出改善中小企业征信体系、鼓励动产抵押融资、改革中小企业破产制度三项优先改革措施。
易纲总结分享了中国过去20年发展普惠金融的五条经验:一是推进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二是实施激励性的货币政策和差异化的监管政策。三是支持农村信用社等普惠金融主力机构的改革和新型金融组织的发展。四是规范发展数字金融,支持普惠金融产品的创新。五是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和保护。
易纲强调,面向未来,发展普惠金融需要思考四个问题并在创新中寻求解决之道。首先是商业可持续性问题,普惠金融不是慈善金融、救济金融,也有异于政策性金融,不能过度依赖财政补贴和行政命令,而是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力量,寻求商业可持续的模式。
其次要关注“数字鸿沟”问题。数字技术的发展提升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但也会拉大缺乏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弱势群体与主流社会的差距。第三是促进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的普惠金融发展问题。第四是银行为回避反洗钱、反恐融资风险而关闭网点带来的金融排斥问题。
此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等机构主办。来自中外普惠金融领域的监管者、实践者与专家学者等围绕政府角色与作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新技术的应用、普惠金融的区域实践等主题进行了交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