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舟的世界》与中国纪录片
记录片的课上了有一个月了, 对纪录片有了一个懵懂的概念。课上那个普通话极其不准每次点名都是一次笑话,很可能是个五音不全特别好色,喜欢骗钱还欠我200多元稿费但在这个烂学校多少还算有点水平的何院长说在国内一直受到好评的纪录片《舟舟的世界》受到国外评论家集体抨击,没有获得任何奖项。
这不仅让我开始思考中国的纪录片拍摄观念与国外存在着怎样的差异。在中国试图与世界进行全面对接的时代,中国的纪录片怎样赢得世界的认可,以满足国人日益膨胀的虚荣心。
可以说《舟舟的世界》在国人的眼中具备了一部优秀的纪录片所需的全部条件。画面流畅,形象生动,人物鲜活从单纯的电影制作角度上讲可以说无可挑剔。题材真实,人物鲜活更重要的是影片记录的是舟舟这样一个先天智障的社会边缘化人物,在中国现在这个张口就是真善美,社会主义好的和谐社会中人们在社会矛盾日益加剧的今天,需要这样一部电影作为情感的宣泄口平息心中的怒火,也使得电影看起来极为真实感人。
同时影片运用了大量的灯光使得画面更见契合主题也使得影片更加的感人更加的具有说服力。完美的画面,真实的素材,感人客观的主题,《周周的世界》这部电影具有一个优秀纪录片所需的所有条件。
但这部电影真的真实吗?在我看来纪录片只是历史的影像化,纪录片最重要的任务是对历史的真实还原而不是自为人师的去强加给观众一个观点,历史就是历史。是非功过自由观众去评说,无需导演去强加。而这部电影在表面看起来十分真实,但只要是有一些专业知识的人都人看的出来这部电影在画面上经过了许多艺术加工。
而这类加工却不是为了还原真实的现场,而是颠覆现实的环境去表达一种导演个人的观点。导演的愚蠢之处就在于过分的依赖艺术手段将真的拍成了假的,这在纪录片中是致命的。
纪录片的独特魅力就在于他的真实自然,所有的拍摄都应该尊重现实。至于舟舟内心的世界只有舟舟自己知道。作为纪录片,导演所要做只是将他表面的生活客观的展现出来,而不是代为人师的去着力的表达一种观点引起主观上的共鸣。对于纪录片来所说没有观点就是最好的观点,有一个明确观点的影片那叫宣传片。
这部电影是对导演个人脑中的舟舟的世界的真实记录,而不是对现实中的周周的世界的记录。说白了就是这部纪录片的个人化有点过。
可以说《舟舟的世界》是一部摆错了位置的好电影,是一部优秀的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故事片。如果非要强调这部电影的真实性和它在戏剧冲突中强于记录片而试图在纪录片的领地中捞取一些名利而去贴上记录片的标签的话我只能说三个字不要脸。
而《舟舟的世界》在国内与国外遭到两种不同的声音来源于中外文化的巨大差异。
首先在题材上,《舟舟的世界》之所以成功有一半归功于题材上的道德加分,在国内高压的环境下舟舟这种对当下社会的勇敢批判,对于边缘人物的关怀显得弥足珍贵。因为这种电影在中国可属于高危产品稍有不慎你连上银幕的机会都没有。
而对于国内的评委来说在评片之前首先就被置于了道德的高度上,你要是不给这部电影评个奖说个好那就说明你这人品质有问题,你都不好意思说你是这部电影的评委。抢占了的道德至高点和此类电影资源的稀缺点是这部电影成功的关键。
而西方的评论家则丝毫不买账,他们可是见过世面的人,西方的公民有事没事就搞个视频骂下总统,要是还不过瘾就跑到你家门口堵你去当着你面骂一边骂一边竖中指你能把我怎么样。《舟舟的世界》的导演对于社会与政府隐晦的批判在西方人眼里显得太小儿科,而西方的评论家也没有中国评委的道德负担该怎么评就怎么评没有真才实料作品想获奖没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