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承包第一人”马胜利去世终年76岁

2017-09-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马胜利,1938年出生,回族,国企承包第一人,组建跨省区承包企业集团第一人,首届全国优秀企业家,两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在石家庄造纸厂门口,马胜利竖起了一个1.5米高的大牌子,上面写着"厂长马胜利".这个看起来有点搞怪的事情发生在1986年,人们提及20多年前红遍中国的"企业承包第一人"马胜利时,总会随之想起这样的细节.巅峰时期,马胜利是"勇于开拓的改革者",全国的造纸企业排着队等他承包,他车轮转似的来回作报告,人们听得如痴如醉;而当其托拉斯

马胜利,1938年出生,回族,国企承包第一人,组建跨省区承包企业集团第一人,首届全国优秀企业家,两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在石家庄造纸厂门口,马胜利竖起了一个1.5米高的大牌子,上面写着“厂长马胜利”。这个看起来有点搞怪的事情发生在1986年,人们提及20多年前红遍中国的“企业承包第一人”马胜利时,总会随之想起这样的细节。

巅峰时期,马胜利是“勇于开拓的改革者”,全国的造纸企业排着队等他承包,他车轮转似的来回作报告,人们听得如痴如醉;而当其托拉斯梦碎,拥有100多家企业的集团轰然解散后,他竟“沦落”成了一位守着几百块退休工资度日的普通老人。

1984年,人们将之称为中国现代公司的元年。日后很多驰骋一时的公司均诞生在这一年。这年的3月28日,石家庄造纸厂门前突然出现一份《向领导班子表决心》的“大字报”:

我请求承包造纸厂!承包后,实现利润翻番!工人工资翻番,达不到目标,甘愿受法律制裁。我的办法是:“三十六计”和“七十二变”,对外搞活经济,对内从严治厂,关心群众生活……

“大字报”的作者是该厂46岁的业务科长马胜利。

大字报贴出后,领导说他要“抢班夺权”,“野心大暴露”……而厂里的工人则拍手称快。

时任石家庄市长的王葆华说,当时石家庄造纸厂的境况是:当年国家下达的年产利润计划17万元,虽然石家庄造纸厂是一个拥有800多人的大厂,当时的厂领导却不敢接下来,讨价还价说还得亏损10万。结果马胜利杀了出来,他说:“要是我,把17万掉个个,实现利润71万。”最后,王葆华等市领导拍板鼓励马胜利承包。

业务科长出身的马胜利主要在产品结构和销售激励上下了功夫。造纸厂生产的是家庭用的卫生纸,马胜利根据市场需求,把原来的一种“大卷子”规格变成了六种不同的规格,颜色也由一种变成三种,还研制出“带香味儿的香水纸巾”。一系列的措施让厂子顿时有了活力。

结果,承包第一年就为厂里盈利140万元,承包4年,利润增长21.94倍。1985年7月26日,全国的报纸都刊登了新华社的长篇通讯,题目是《时刻想着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好厂长马胜利》。

马胜利很快成为炙手可热的新闻人物。

“马胜利走马上任以后,做了很多新鲜的东西,现在饭店厨师戴的那种白色的帽子,那是马胜利发明的;妇女用的卫生巾,以前辞典上没有这个词,也是马胜利搞起来的。”好友高梦龄对马胜利的评价就是:“他是一个很有商业头脑并不断创新的人。”

上世纪80年代,马胜利的声音响在各种场合的座谈会或讲座上。他提出的“三十六计”和“七十二变”承包思路成为国营企业摆脱困境的灵丹妙药。1986年年底,马胜利获得“时刻想着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好厂长马胜利”和“勇于开拓的改革者”称号。

1987年,马胜利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专家。

1988年,马胜利和鲁冠球、汪海等20人荣获全国首届企业家金球奖。

1986年和1988年马胜利两次获得五一劳动奖章。

一位有名的经济学家说过,世界上最难的事,是做前人没有做过、不知怎么做的事;而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事,也是做前人没有做过、不知怎么做的事。

1987年,马胜利开始“放眼全国”,决定承包20个省、100家中国造纸企业,这是一项带有“中国”名头的工程,全称叫“中国马胜利造纸集团”,他一人担任100家分厂的法人代表。没有人怀疑他的托拉斯梦想,毕竟这是一位曾4次受到邓小平接见的,头上顶着众多荣誉光环的人物。

作家高峰曾在作品《马承包新传》中真实地记载了马胜利所到之处引起的轰动和马氏的魅力:“他谈笑风生,话语幽默而又风趣,会场内外鸦雀无声,听得人们如痴如醉,长达三个小时的报告,竟无一人走动,有人憋着尿也不去厕所。”

对于那些深陷亏损泥淖的企业来说,马胜利就是一剂灵丹妙药,不少亏损企业甚至打出了“要求马胜利厂长承包我厂”的条幅。石家庄70公里外有个束鹿县,那里的一家亏损造纸厂成为“马承包”外出拯救的第一家厂。随后,山东省菏泽造纸厂发来了招标电报。马胜利应邀出马,以绝对优势中标,承包后第一个月就盈利18.4万元。

从1987年11月中旬到1988年1月,马胜利晓行夜不宿,纵横南北十余省市,闪电承包了27家造纸企业。据说,邀请他去承包的企业多达八百余家。此时的马胜利到底有多忙,已不言而喻。

1988年1月19日,在一片掌声、鞭炮声和笑语声里,“中国马胜利造纸企业集团”正式成立,来自全国十一省市的28家成员企业出席庆祝大会。厂门口高悬着五个大字:“厂长马胜利”。

那年,他第二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迄今为止,全国也只有他一人两次获此荣誉。

危机往往在最辉煌的时刻就已经潜伏下来。正当“中国马胜利造纸企业集团”昂首前进时,突然收到了第一个“触礁”信号。此时,集团刚成立4个月,浙江金华的浦江造纸厂因为管理等问题,导致亏损。随后,山东蓬莱、贵州贵阳等地造纸厂因亏损而中止合同,退出老马集团。

1989年下半年起,日子更加不好过了,市场疲软、三角债、停电、失火,老马集团已无力支援遍布全国各地的集团纸厂。1990年,连石家庄造纸厂也亏损300多万元。

矛盾总爆发,告他经济状、政治状的都来了,“马氏帝国”危如累卵。1991年5月,马胜利造纸企业集团解散。

1995年10月的一天,马胜利被免去厂长职务,当天下午就被“迁”出了厂长办公室。造纸厂领导易人,但最终没能走出绝境,没经营多久就不得不向法院申请破产。

“被免职后,我三个月没有下楼。”马胜利说,他不仅精神上压抑、痛苦、迷惘,生活上也发生了很大的苦难。“我住在两间破旧狭小的平房里,每月发130元退休养老金,既不够衣食住行开销,也不够医疗看病需要。”

无奈中,他只好重操旧业——卖包子。“卖包子——咧——”马胜利在清真街一吆喝,比当年做电视广告还轰动,门口立刻聚集了大批食客。当积累数十万资金后,马胜利试图重操纸业,甚至加盟青岛双星再次创业,但最终都不了了之。

免职后的马胜利曾经痛定思痛,总结了“我的十大失误”,包括骄傲自满盲目扩张、派驻员工却失于管理、疲于作报告错失发展良机、缺乏持续不断的创新等等。但仅仅只是失误,马胜利不认为自己是失败的。正如他在自传《风雨马胜利》中所说,“就经济发展而言没有失败,只有调整,只有探索。”“马承包”已风光不再,但在中国改革史中,他却是一个标志性人物,留给后人众多的传奇与思考。

据《齐鲁晚报》、《燕赵都市报》

2008年3月,记者在石家庄一幢普通民房里听马胜利讲述当年的故事。

记:现在企业集团林立了,而您是我国第一个搞“集团”的带头人。有人认为,正是您铺的摊子太大而陷入危机中,您怎么看?

马:那个时代打一个长途电话都很难,现在出国跟跨省市似的,那个时代呢,交通、通讯包括我们的管理体制、地方保护主义等,那都没办法,你太超前有时候也不行,对吧?

记:那您认为失败的主客观原因是什么?

马:我在那本书上(《风雨马胜利》)不是总结了“十大失误”吗。第一条就是头脑发热盲目扩张,当时只想着承包潜力很大,前景很好,那时候让我停下来,不发展,是不可想象的;还有就是做了一千多场报告,牵扯了我很大的精力;再就是缺乏创新,总相信过去的经验可以解决未来的问题,太骄傲自满了。

记:您认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马:最主要的?我觉得,改革,不是自己想怎么着就怎么着,要不怎么叫改革?改革必定要触动一些人的利益,那么这些人就肯定不会让你好过,总会想方设法维护自己的利益,当初很多人就到领导那里去告我“9大罪状”,上级来了9个调查组,查来查去,咱老马无论在经济上还是生活方面,都是清清白白的。我个人不善于协调,更不会和上司搞好关系,这是致命的弱点。据《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