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知常万朵鲜花 学雷锋也要与时俱进 南京"万朵鲜花"吸引眼球

2017-10-3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羊年新春,一项"万朵鲜花送雷锋"活动,在古城南京引起市民的热切关注和积极参与.由"送鲜花"活动引发的崇尚美德.呼唤文明的学雷锋热潮,为新时期弘扬雷锋精神,加强全民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万朵鲜花"感动一座城市从2月4日起,一队队身披红绶带的青年志愿者在南京城乡穿街走巷,将一束束鲜花送给由市民推荐的"雷锋".正月里,发起这项活动的南京市文明办电话几乎天天被打爆.到3月3日,市民已推荐了10012名他们身边的"

羊年新春,一项“万朵鲜花送雷锋”活动,在古城南京引起市民的热切关注和积极参与。由“送鲜花”活动引发的崇尚美德、呼唤文明的学雷锋热潮,为新时期弘扬雷锋精神,加强全民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万朵鲜花”感动一座城市

从2月4日起,一队队身披红绶带的青年志愿者在南京城乡穿街走巷,将一束束鲜花送给由市民推荐的“雷锋”。正月里,发起这项活动的南京市文明办电话几乎天天被打爆。到3月3日,市民已推荐了10012名他们身边的“雷锋”。

有35年如一日照料孤寡老人的普通职工、长期为残疾人服务的“爱心驿站”、救助白血病患者的师生群体、勇救落水儿童的青年军人……。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雷锋”,年龄大的已有七八十岁,小的只有十一二岁。他们中的许多人做了好事不张扬,从来没有受到过表彰。

8年前,21岁的梅山医院职工陆诚在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时,了解到患脑瘫的闵素清一人带着女儿生活十分困难,便主动揽下了她家的重活、累活。结婚后,陆诚领着妻子一块帮助闵家至今。闵素清感激之情无以回报,惟有女儿每年写一篇作文给陆叔叔。如今,一束送给“雷锋”的鲜花,表达了母女俩的诚挚心愿。

两年前发起“敬老助残”车队的“的哥”刘聿本,与10多名出租车司机免费为老年人、残疾人服务达2000多人次。为此,他受到许多市民的热情称赞,也遭到少数人的讥讽、打击。不被理解的苦恼,曾使一度灰心的刘聿本想卖掉车子不干了。今年春节后,刘聿本意外地收到青年志愿者送上门的鲜花,顿时眼睛湿润了。刘聿本的“敬老助残”车开得更欢了。

在市民争相推荐身边“雷锋”的热潮中,社会正气得到进一步弘扬,乐于助人的“好人”、英雄,受到人们的敬重。南京浦口区泰山街道双拢村的刘永金父子,去年为保护他人财产奋力斗歹徒,被村民称为“英雄父子”。上个月,刘永金的妻子患重病急需救治,村民们主动为之呼吁,一天即捐款6000多元。

“学雷锋”也要与时俱进

“雷锋叔叔3月来4月走”,曾是一些群众对学雷锋活动流于形式的尖锐批评,但“万朵鲜花送雷锋”活动,却抓住了人们的眼球,打动了人们的心灵,吸引了上万群众参与,让雷锋精神闪耀出时代特色。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精神文明办主任陈梦娟谈及这一变化时,深有感触地说:“学雷锋活动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

”南京市以“万朵鲜花送雷锋”为活动载体,着力引导群众发现身边“雷锋”的美好心灵,激发起人们追求真善美的热情,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提出“送鲜花”活动创意的南京大学潘知常教授,以“美的发现、美的感动、美的传递、美的见证”,概括了这次活动的丰富内涵和深刻的思想性。他认为,“送鲜花”活动之所以能吸引群众的广泛参与,就是因为改变了以往说教式、灌输式的教育方法,通过发掘人性的道德之美,将美好的精神“储蓄”下来,发扬开去。

潘知常说,精神文明是人类的共同需求。过去的一些‘学雷锋活动’之所以让人反感,并不是群众不要精神文明,而是群众厌恶形式主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最需要创新之处,就是要让老百姓认识到精神文明与自身的相关性,主动积极地追求文明、创造文明。而那些表面的、浮浅的形式主义东西,本身就是不文明的表现,只能产生与这一目的相反的离心力。他强调,我们不能用不文明的方式来建设文明。

渴求文明是“雷锋们”的动力之源

3月1日,许多接受鲜花的“雷锋”走进南京“市民论坛”,和市民、雷锋生前战友以及从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同志,围绕“如何弘扬新时期的雷锋精神”展开了热烈讨论。

与其它“雷锋”相比,下岗女工李世萍得到的鲜花别有一番滋味。今年春节前,李世萍与女儿在路上捡到一个钱包,里面有6600多元现金及银行卡。“我们当时最大的心愿是,尽快送还钱包,让失主过个好年。谁知,失主至今连一句感谢的话也没有。”女儿刘晶道出的困惑,引发了论坛的新话题。

“这是道德问题。”从辽宁省抚顺市赶来参加“市民论坛”的雷锋战友乔安山说:“现在有人把学雷锋当傻子,这表明,当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仍然是一项十分艰巨和重要的任务。”乔安山认为,雷锋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明财富。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雷锋精神仍是我们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道德楷模。

专程赶来参加“市民论坛”的中央文明办局长李伟说,南京开展的“万朵鲜花送雷锋”的活动,是富有创新意义的学雷锋活动新载体。它的生动实践回答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还需要不需要雷锋精神,还有没有雷锋式的人,以及如何在新形势下开展学雷锋活动等新问题,展现了深入持久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强大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