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苏洲(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2018-03-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我跟汪部长当时都参与了栏目前期的创建的一些工作,在这个当中也看了一些节目,所以我想以一个普通观众的身份,谈一点对这个栏目的看法.访谈类节目应该说是最近各个省台特别是上星台办得比较多的栏目.谈话类栏目与其他的栏目相比较,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思想性,有引导舆论的功能,所以这个谈话类的节目,应该说是一个思想性比较强,理论性实践性比较强,具有引导舆论功能的一个栏目.如何办好这样一个栏目,特别是在全国上星卫视这么多谈话类栏目的情况下,如何办出水平,办出特色,我觉得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自己走过的路程

我跟汪部长当时都参与了栏目前期的创建的一些工作,在这个当中也看了一些节目,所以我想以一个普通观众的身份,谈一点对这个栏目的看法。

访谈类节目应该说是最近各个省台特别是上星台办得比较多的栏目。谈话类栏目与其他的栏目相比较,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思想性,有引导舆论的功能,所以这个谈话类的节目,应该说是一个思想性比较强,理论性实践性比较强,具有引导舆论功能的一个栏目。

如何办好这样一个栏目,特别是在全国上星卫视这么多谈话类栏目的情况下,如何办出水平,办出特色,我觉得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自己走过的路程,看一看自己制作的节目,做一个比较、做一个反思是非常必要的。

安徽电视台《前沿访谈》栏目,是一个以重大事件当中的人作为主题来确立谈话话题的栏目。应该讲,涵盖的面还是比较广的,涵盖的事件也还是比较广的。既包括了我们政府的官员,又包括了我们某一行业、某一领域的专家,既包括了我们基层的干部,也包括了我们普通的百姓,绝大多数谈话的人物的对象,是我们省内的人物,也还有少量的外省,绝大多数是国内的,也还有个别是外国的,从总体上36期谈论的对象应该讲安排得比较科学、比较合理、比较适当。

总体上这个节目我认为办得还是不错的,而且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办到现在这样一个水平,说明栏目组的人员是做了很大的努力的。节目的制作,应该讲是精心设计,精心制作的。

我认为这个栏目有两句话可以概括,就是,它引领风气之先,引领了时代潮流之先。我想具体谈几点看法:

第一点,总体上话题的选择,主题选择上,把握得是比较好的。党和政府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抗洪、融入长三角、为农民减负、诚信建设,这都反映了一个时期,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再一个,关注了社会的重大事件。禽流感、临淮岗截流,这些都反映了我们国内的重大事件。

另外老百姓关注的话题,药价、水价,是我们普通大众所关注的话题,所以我认为这个栏目在每一期的主题把握上、话题的选择上、人物的选择上,把握是比较好的。如果说栏目的特点和优点,我认为这是一个。

第二点,因为这是一个访谈性的栏目,是一个对话性的栏目,在话题主题的选择之后,每一个具体话题的切入点的选择上,我认为把握也还是比较好的。有一些具体话题的设置,切入点比较好,比较自然,比较贴切。

第三点,我认为作为主持人和谈话嘉宾,对象的交流上,应该讲双方的沟通比较自然,比较平实、不做作,谈话类节目风格要比较自然、比较贴切,两个人要形成一种交流,要形成一种对话,不能是主持人先入为主,我逼着你怎么讲,应该是双向的沟通对话,我认为这点上,把握得也比较好。

第四点,在谈话的同时穿插了一些背景资料,作为对谈话主题的深化、谈话主题的补充。比如说《洪水再回首》,这个节目我看了两次,把我们安徽这么多年来抗洪基本的情况、背景的穿插、重大事件的细节的交代,我认为是比较好的。既有一些宏观层面的信息,又有一些具体的数据,对帮助观众深化对主题的把握了解,应该说是恰到好处的,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

第五点,访谈带有一些故事情节。实际上我们谈论的每个话题,每个切入点,谈论的每个主题,应该在主题之下,有一些具有生动感人的情节、小故事穿插在里面。谈话的主题应该像一个红线,具体下面设置的每一个小标题,围绕着小的话题应该有一个一个的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帮助我们观众了解谈话的主题,同时也使我们谈话的内容更加生动,它们应该像一个一个珍珠一样,用谈话主题这条红线把它串起来。

所以我觉得这个栏目在主题下面,每一个主题确定之后,访谈对象谈的很多东西,里面都穿插一些有故事情节的东西,应该说这是谈话类节目应该要有的一个优势、一个特点。这使我们观众不感到冗长,也为我们谈话主题增色增辉,比较生动精彩。

第六点,谈话嘉宾的选择上,总体上还是比较好的。我们每一个嘉宾谈得都比较妥贴,风格都比较平实、比较自然,表达都比较强,无论是我们政府的官员还是我们普通的群众,无论是企业家、老板,还是我们基层的干部,谈话的时候,都是娓娓道来,谈得比较好。

第七点,高健健的主持总体上趋于成熟。谈话的问题、双向的沟通交流还是比较好的。

在分析了《前沿访谈》的七个特点和优势之后,我觉得大体上可以这样归纳,这个栏目是一个成长性比较好的栏目,在重大的事件、重要人物的把握上,总体上是比较好的、比较快的、比较敏感的。在节目的制作上,无论是前期话题的确立、筛选,还是整个画面的编辑、加工、策划、后期的制作都是精心的;在话题的设置上,总体上是跟着时代的节拍,跟着潮流的节拍,跟着社会的步伐在走的,也是跟着老百姓的生活在走的。

关于下一步需要进一步要加强的工作,我也提这么几点。

第一点,从前面30多期来看,都是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题材比较宽泛,它的优点是一上来推出这个栏目的时候,可能会引起各方面人士、各种收视群体的关注。事件的筛选、人物的选择比较宽泛,这是一个优点,但是也有一个弊端: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收视群体。

如果要把这个栏目长期办下去,我觉得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你这个栏目必须要有特色,你的对象一定要非常明确。特别是现在我们电视频道这么多,我们媒体正在向分众化,窄播化发展的时候,我认为一定要研究你的对象化问题,栏目的总体的风格、价值取向,一定要相对稳定。

如果收视群体太宽泛了,今天他看,明天他看,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收视群体,都是游离不定的。所以我觉得下一步要做的是,使栏目的特色更加鲜明,定位一定要更加准确,到底要向哪个方面定。要求所有人都来看这个栏目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也是做不到的。

第二点,这个栏目才刚刚起步,一定要加大宣传力度,要提高你的知名度,要扩大你的影响。栏目的影响力、辐射力、知名度,当然最终靠节目的质量,但是也不可否认,在现代社会里面,也要靠自身的宣传,也要靠自身的推销,包括一些市场化的运作。

现在中央台的很多栏目,在推销自己上、策划上很有办法的。中央电视台的《对话》栏目的光碟就卖得不得了。另外今天安徽商报、新安晚报、中安网都来了,我觉得这个事情也可以考虑一下,能不能跟这些媒体联动。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媒体的宣传要互相协调、互相配合,共同扩大影响、共同联动、发展。

第三点,我们安徽电视台这么多年来,不断的创新,不断的发展,推出一些新的栏目,收视率不断地上升,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功经验,就是不断的回过头来总结自己的不足,不断的创新。所以今天这个会,是非常有必要的。过一段时间开这样一个会议,使我们栏目设置更加科学,使我们的节目提高水平。

特别是今天请了这么多老领导、老专家,听听他们的意见是非常好的,这是我们电视台很好的传统,这个传统应该保持下去。我就说这么多,我讲的不一定很准确,如果有不对的地方,大家就当耳边风听过去了;如果有一点可供参考的地方,对我来讲,我也非常感谢,我就说这么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