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本禹王震 文革红人现状:王海容闲居 戚本禹仍像大帅

2018-01-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3遇罗克:发表<出身论>抨击血统论被处死 2009年雕塑被立于北京"文革"期间,对国民的阶级出身进行等级式划类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

3遇罗克:发表《出身论》抨击血统论被处死 2009年雕塑被立于北京

"文革"期间,对国民的阶级出身进行等级式划类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这是在"文革"初期的中国流行的一副对联,被称为"血统论"。这种"血统论"直接导致后来很多的悲剧,很多人仅仅由于出身不好就惨遭了杀害。

而在当时那个狂热的年代,就有那么一个人站了出来公开质疑"血统论"。遇罗克,北京人,父亲遇崇基曾以公费留学生身份赴早稻田大学就读,母亲曾到东京女子高等商科学校读书。因父母1957年均被打成"右派",遇罗克高中毕业后,于1959年、1960年先后两次参加高考,尽管成绩优秀,但不被准许进入大学。

为了了解社会,遇罗克到南郊农村当农民。但在农村,遇罗克看到,"血统论"的现象更为残酷:一些地主的亲属都被斗死。1967年遇罗克在《中学文革报》公开发表了长篇论文《出身论》,原本印刷的三万份报纸在北京街头被抢售一空,不得不临时加印六万份。

《出身论》对"血统论"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也因此赢得千百万人的强烈支持。他在文中指出:"在表现面前,所有的青年都是平等的。""无论什么出身的青年,都应该享受平等的政治待遇。"文章的核心呼唤平等与尊严,这在当时的中国显然是离经叛道的。

1967年4月14日,"中央文革小组"成员戚本禹宣布《出身论》是大毒草。1968年1月5日,遇罗克被扣上"大造反革命舆论"、"思想反动透顶"、"扬言要暗杀"、"组织反革命小集团"等罪名被捕入狱。当时牢房里有个名叫张郎郎的干部子弟,很佩服遇罗克的才学和胆识,问他:"你为一篇《出身论》去死,值得吗?"遇回答:"值得。

"他对张说:"你过去一直生活优越,对家庭出身问题没有体会。而我几次高考,成绩优异,都没有考上。

像我这样的并不是一两个啊。你不了解我们这些人的社会地位和心情。"遇罗克还说,他没有想到一篇《出身论》影响这么大,有这么多来信。"我永远忘不了,有姐妹俩哭着找到我们,一再说:收下我们吧!哪怕整天给你们端水扫地都愿意。为了他们,值得死。"

1970年3月5日,遇罗克在北京工人体育场被宣判死刑,并立即执行,年仅27岁。1979年11月21日,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告遇罗克无罪。2009年清明节,遇罗克雕像在北京通州宋庄美术馆落成。

4戚本禹:1968年即遭审查的"文革"干将 现为上海某公司高级顾问

王力、关锋、戚本禹这三位"文革"干将在当时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他们在"文革"初期都曾权倾一时,但不久就纷纷被捕入狱,并开始了他们长达几十年的牢狱生活。1996年10月21日,王力在北京肿瘤医院病逝,终年75岁。关锋也于2005年春天病逝,而戚本禹是三人中唯一在世者。

戚本禹祖籍山东威海市,但是在上海长大。1949年入党。由于戚本禹年轻(18岁),有文化(高中生),他入党不久就被选入中南海做机要工作。1963年8月,戚本禹写了一篇题为《评李秀成自述》的文章,发表在《历史研究》上。戚本禹在这篇文章中,提出了否定李秀成的观点。他把太平天国著名将领李秀成说成是太平天国的"叛徒",给李秀成扣上了不少政治帽子。

这篇文章的发表,可谓一"文"惊人,立即在文坛上激起了千层浪。此时,江青把戚本禹的文章送给了毛泽东看。毛泽东看后,表示赞成戚本禹的观点,并在文章旁边批了四句否定李秀成的话:"白纸黑字,铁证如山。晚节不忠,不足为训。

"这下子,戚本禹真正出了名。戚本禹就此进入毛泽东的视野。不久,戚本禹就受到了提拔,出任《红旗》杂志历史组组长。《红旗》杂志是中共中央的机关刊物,邓小平、康生、彭真等一些党内元老都曾是杂志的编委,而毛泽东又十分喜欢研究历史。戚本禹能成为历史组的组长,在当时已经非同一般了。

1965年,姚文元在《文汇报》上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但这篇文章发表后,各地响应者寥寥,这使毛泽东极为不满。正当此时,戚本禹在《红旗》杂志发表《为革命而研究历史》一文,矛头直指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这篇文章与姚文元的文章,起到了南北配合的作用,因为这篇文章,戚本禹再次受到毛泽东的肯定与重视。

1966年,戚本禹已经成为实际掌管中央机要的重要人物,又是毛泽东和江青两个人的秘书,戚本禹开始走上权力的巅峰,不久他又成为中央"文革"小组成员。但是好景不长。在震惊全国的武汉"七二O事件"爆发之后,戚本禹与王力、关锋因主张"抓军内一小撮"、"带枪的刘邓路线"而让毛泽东大为不满,毛泽东由此下决心解决"王、关、戚"问题,王力、关锋很快被隔离审查。

但毛泽东指示对戚本禹先不抓起来,还要看一看,争取他一下。但1968年1月14日,戚本禹还是被中央宣布"请假检讨"。之后他直接被送到了秦城监狱。

"文革"结束后,党中央对"王、关、戚"三人重新进行了审理,王力和关锋被开除了党籍,但中央决定对他们二人免予起诉;而中央对戚本禹,不但开除了党籍,还决定起诉至法院。1983年11月2日,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反革命宣传煽动罪、诬告陷害罪和聚众打砸抢罪,依法判处戚本禹有期徒刑18年,剥夺政治权利4年。

戚本禹的刑期,从1968年初算起,到1986年,正好18年。1986年戚本禹被刑满释放。释放后,戚本禹被安排在上海市图书馆当图书管理员,他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研究明史上去了。现在,戚本禹在上海某公司任高级顾问。据见过他的人说,他精神很好,还是像从前一样,为人处世,仍然有一种"戚大帅"的味道。(摘编自《1978大记忆》《党史纵横》《福州晚报》《三联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