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思玉将军长子曾武 曾思玉将军秘书康永保追忆在将军身边的那些日子
思玉将军生前曾经在沈阳、武汉、济南、南京四大军区工作过,担任过武汉、济南两大军区的司令员。我在老人身边任秘书工作二十三年,几乎天天在一起,形成了将军与士兵、首长与部下、上级与下级、长辈与晚辈、父亲与儿子的情感关系。
当2012年12月31日上午9时20分,将军的心脏监测仪屏幕上的波纹缓缓地拉成了一条直线时,我就在他的身边,我的心骤然紧张,泪水再难抑制。老人永远地睡着了,安详如往昔。
在将军逝世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经常梦见老人的音容笑貌,梦见他在与我侃侃而谈,梦见他在给我讲述过去的故事......
在将军逝世一周年的日子来临之时,我越发怀念老人,总想写几句话来纪念老人,以慰思念。
他成了当时“裸退”的第一人
我是在1990年6月到老将军身边(任秘书)工作的,刚到的时候感到老人江西口音特浓,听不懂,但老人待人和蔼可亲,他告诉我听不懂话不要紧,时间一长自然就懂了,老人说:“我是退休之人没什么大事,天气好你就陪我钓钓鱼,风雨天你就帮我整理资料,写写我过去的战斗往事。”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磨合,老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就深深地感染着我。
那时,他刚好80岁、身体健康、思维敏捷、精神矍铄、记忆力特强。他对党的忠诚,对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尊崇,对人民的尊敬、对祖国的热爱,用赤子之心来形容,绝不为过。他做事认真执着,想做的事就必须做好,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不达目的不罢休。他这些品格是在几十年的战斗生活中,在几十年的工作经历中形成的。
他常说:“作为一名指挥员,七分把握,三分冒险,这仗可打;七分冒险,三分把握,这仗决不能打。在战场上决策失误,就会造成不知多少人的流血牺牲。”“荣誉重于生命”、“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成为他的生命格言。
在长征路上他奉命急送毛主席亲笔信给红四方面军徐向前总指挥,避免了红军内部冲突,这段历史被中央文献委认定为填补了“党史”、“军史”的空白。
他率队化装侦察,缴获国民党报纸送交毛主席“陕北有红军”,使毛主席率领红军进入陕北,建立了革命大本营,从而使红军跳出重围,奔赴抗日前线。
在冀鲁豫抗日战场上,他创造了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数个漂亮的袭击、伏击日寇歼灭战,解放了数十座县城。
在解放战争的峥嵘岁月里,他率领华野四纵(任司令员,被当地军民誉为华北雄狮),歼灭了国民党王牌35军,活捉了军长罗历戎,解放石家庄、攻克太原,解放宁夏等著名战役永载史册。
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他率领64军参加第五次战役,并指挥19兵团部队进行了防御作战,取得了反击马良山、高望山等战役胜利。
在沈阳军区任参谋长、副司令十年间里,他踏遍白山黑水,边关海岛,狠抓战备训练,亲自勘察定位战备坑道。他率部队赴黑龙江地区创建农场,解决困难时期部队粮油保障问题,罗荣桓元帅笑称他是“富农”。他奉命组织空中火网,指挥高炮、高机部队,一举击落美制蒋军P-2V侦察机,受到时任总参谋长的罗瑞卿赞扬。
在任武汉军区司令员、湖北省委第一书记期间,他遵照毛主席指示,定位建立了第二汽车制造厂、开建长江葛洲坝第一水电站、武钢四号高炉、修建焦枝铁路等大型工程,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在济南、南京任职期间,他认真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关于军队建设的一系列指示,居安思危,整训部队组织构建陆、海、空多兵种立体化战略防御体系的雏形,为人民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干部队伍建设实现革命化,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的正确方针。
曾老曾对我说过,为促进干部队伍年轻化,打破领导职务终身制,他自己应该年长一岁,开明一分。于是,他主动给中央军委写报告,要求在军区顾问的岗位上退下来。他的请求得到了中央军委的批准。
邓小平同志委托时任军委秘书长的耿飚同志给曾老打来电话:是否愿意担任中顾委委员。他回答:“感谢小平同志和中央军委的关心,不再担任任何职务,一退到底。”
安居大连后,曾老从心底把大连作为第二故乡,关心并关注着大连的发展建设,对大连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高兴无比。
1998年抗洪,老人积极参加书法义卖活动。他自己从工资中捐出2000元,并让随他一起生活的两个儿子每人捐500元,他说群众受灾了,大家有责任有义务帮助灾区群众度过困难。他还用自己的28000元稿费捐建了希望小学。
2000年,老人虽已90岁高龄,却总有做不完的事。一本书出版完成,就酝酿下一本书的开始。他是一位经历丰富的人,是一位有故事的人。他跟我说他这一生中遇险甚多,也算命大之人。我说:您不仅是命大之人,更是有福之人,死神只能与您擦肩而过。
他说:我想把这一生中的遇险故事(50多次)从各本书中提出来,重新整理出一本书。我跟老人家开玩笑说:书名就叫“曾思玉50次不该死”。他说:这个书名不好听。我说:书名土能够吸引读者。他说:还是选个文雅一点的吧。我说:那就叫《曾思玉将军历险记》吧!老人同意,开始写作。
为了内容的真实,我们决定重回江西、福建等故地。2001年7月,老人冒着酷暑,到了他曾战斗过的地方,搜集资料、查看当地史志等。记得,那次我们一起登上庐山,参观九届二中全会会址。一到会址,老人就跟我们随行人员讲起九届二中全会的会况,许多参观的游客不再听展馆讲解员的了,都围上来听老人的讲解,游客问我:“老人是谁?”我说:“这是当时的中南组第一召集人,时任武汉军区司令员、湖北省委第一书记,也是参加这次会议并在世的唯一见证人了,姓氏名谁你们自己猜吧。
”
老人越讲越兴奋,不时有游客询问毛主席坐哪把椅子?林彪坐哪把椅子?老人不厌其烦地讲解介绍,我不时地还得“翻译”两句。我怕老人累着,就劝其不要再讲了,刚进展馆的游客兴趣正浓,提出让老人再给讲两句。我当时没同意,并开玩笑说:“这位编外讲解员再讲就收费了,费用是展馆讲解员的20倍。”
这时,不知何人透露出这位老人就是当年八大军区司令员之一的曾思玉老将军,游客兴奋了,有的想合影、有的发出赞叹--90岁高龄的老人记忆力还这么好,身体这样结实,讲话神态像70岁呀!
下了庐山途经共青城,老人突然提出要瞻仰胡耀邦墓。我提醒他今天是星期天,没有事前联系,恐怕没有人接待。他说:“不用接待,我们自己去看就是了,不必麻烦人家。”
到了那儿,只有一名值班员,我们跑出去想买一束花让老人家献给他的老战友--耀邦同志,但没有买到。从门口到胡耀邦墓地有相当的一段距离,天气炎热,不走动都是一身汗,走起来是汗流浃背,真担心老人吃不消。我就对随行的黄医生说,让他陪首长原地休息,我们去瞻仰一下、拍照回来给老人看,曾老勉强同意了。
我们几人就快速奔去。当我们详细地录像之时,黄医生搀扶着老人已至,他说:“首长坚决要来。脸都憋红了。”首长来到碑前深深的鞠了三个躬,并带着哭腔说:“耀邦啊耀邦,我看你来了。”
我与百岁老人一起写书的趣事
《曾思玉将军历险记》出版后,老人又提出他这一辈子受毛主席多次接见:从长征路上给毛主席挑选担架员,送毛主席亲笔信,在延安任中央警卫团政委时曾多次聆听主席指示,而后怀揣毛主席亲笔信与国民党甘泉、富县两县长谈判,建立了甘泉、富县两个红军办事处。抗美援朝期间回国向毛主席汇报朝鲜战况,武汉工作时期经常被毛主席召见,汇报工作聆听指示等,他希望把这些有关毛主席的事再出一本书。
经过我和老人多次交谈整理写作,于2003年书稿完成,经各方审定和中央文献委批准,在毛主席诞辰110周年前夕暨2003年12月出版了《亲切教诲、终生不忘--曾思玉面谒毛主席纪实》。
而后我跟首长开玩笑说:“这本书出完可没啥写的了,我也该轻松一下了。”老人说:“还有,我这几箱子照片及写过的书法条幅这么多,可以出一本画册吗?”经过整理于2008年在大连市委的关怀下出版了《情怀永恒》画册。
这些做完,总感觉该收笔了,可是老人对我说:“我还有想法,每本书出完后都感到有遗憾,我想把这些遗漏加进去、不留遗憾。”
老人说干就干,曾老性子急,每天我们两人都是8小时工作制,后来我都吃不消了,他一点不觉得累,对我说:周末单休日就好了。有时还说这个周末两天你不休了,我给你加餐。为了让他好好休息,我假装对他说:“双休日是法定假日,请您不要剥夺我的休息时间啊。”
后来老人的血压高了,保健医生多次提出让他休息,他就是不听,以后又给他限时,上午搞一小时,下午搞一小时,并且让我必须这样做。这样几天后,老人开始生气了,他半开玩笑半生气地对我说:“康司令,曾秘书等你半天了。”我也开玩笑说:“曾秘书,准备好纸笔,康司令说你记录。”
经过3年间的整理,《我的前一百年》书稿在老人家百岁生日之时完成,2011年交由大连出版社,经省委宣传部、军事科学院、中央文献委审核批准后,在大连市委的关怀下于2013年2月份正式出版。结果,将军没有等到出版之时,在2012年最后一天离开了我们,走完了他光辉的一生。
在老人的吊唁簿里我写道:最敬爱最亲爱的首长,我在您身边工作二十三年,受益匪浅。您对党的忠诚,对革命事业的执着和对人民的热爱,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我给您当秘书没有当够,下辈子您还是我的首长,我还当您的秘书。如今您虽乘鹤西去,但您的思想光辉、崇高精神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