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思玉简历 [转载]曾思玉将军历险记

2017-05-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奉献给读者的这本书,记叙的是曾思玉将军在战争年代经历的一次次险事.在险象环生.九死一生的危急关头,他机智.英勇.灵活.靠集体力量,靠人民群众化险为夷,把死神抛在

奉献给读者的这本书,记叙的是曾思玉将军在战争年代经历的一次次险事。在险象环生、九死一生的危急关头,他机智、英勇、灵活、靠集体力量,靠人民群众化险为夷,把死神抛在一边。四十几篇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九十有二的曾思玉将军回忆这些往事时,经常是眼噙泪花感慨万千,仿佛又回到了战争年代的烽火硝烟之中。

正像他经常说的:苦难的童年造就他的倔强的性格,坎坷经历磨炼了他顽强的毅力,敌人的追杀铸就他坚定的革命信念,再险的路,也要义无反顾的走下去。

他说:由于经历了苦,才更珍惜今日的甜。

他,在辛亥革命爆发的那一年初春,出生在江西省信丰县的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庭。

在他9岁时,父亲被人打死,从此家境就每况愈下;不久他的祖父、外祖父等又接连辞世,生活更加困难,一贫如洗。因此,母亲刘长凤不得不像男人一样挑起家庭重担。6岁时,他在外婆家与小舅刘免华比赛喝酒,醉死过去。他曾偷抽祖父的水烟袋,被呛昏过去。

由于经历了这样的痛苦,他再也不吸烟、不喝酒了。自从他的祖父、父亲去世,生活窘迫,压得他母亲喘不过气来,他从此一抹往日孩提的欢乐,不得不帮母亲挑起家庭生活的担子,不得不从私塾辍学,生当学徒糊口。

他饱尝了老板竹板的掸抽,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跑回家里。他14岁时就随母亲到广东南雄去挑盐卖,上山打柴,下田扶犁。繁重的体力劳动、沉重的生活重担压在他的肩上,却也压也了志气,压出了坚强。

为了能吃上饭,不挨打,不受欺,他从16岁起就走了革命道路,参加了乡、县的农民请愿斗争和农民暴动,参加了赤卫军,成为革命积极分子、坚强的战士。当结军在他家乡通过时,他就带领一班赤卫军毅然地参加了陈毅率领的红二十二军,并当了副班长。

他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相继担任班长、分队长、中队长、连政委、团政委、团俱乐部主任、师通信主任等职,参加了一至五次反“围剿”斗争。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由于博古的左倾冒险主义和洋顾问李德的瞎指挥,采取阵地对阵地、堡垒对保垒的“对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错误战略,以劣势装备的十万红军同优势装备的百万蒋军硬拼,使红军遭遇了前所未有有困难。

曾思玉将军印象最深在是在大雄关、云盘山和广昌保卫战等鏖战中,红军虽然全力拼搏,给敌人以重创,但还是寡不敌众,数万红军战士献出了年轻生命。

敌人撞开了苏区,告别亲人,告别家乡,去进行那不得已而为之的战略大转移——长征。在长征路上,一、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不久,张国焘妄图另立中央,对毛泽东率领的红一方面军动武。

毛泽东得知这一情况后,迅速写一封信交由红二师派人急送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陈光师长、肖华政委奉命派出师通信主任曾思玉,带一个步兵营和一部电台完成送信任务。

徐向前总指挥看罢毛泽东的信后,庄重地说:“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从而避免了红军内部冲突,避免了张国焘企图动武的悲剧。曾思玉是第一个听到徐向前这句话的人。这个险事没有写进《历险记》,因为这不是曾思玉个人的危险,而是红一方面军的危险,是全党的危险。

曾思玉完成送信任务率部返回师部时,受到红二师陈师长、肖政委的赞扬,他们说:“通信主任亲自完成送信任务,使毛主席放心了。”红军爬过皑皑雪山,走过茫茫草地,经历了千难万险,越过了重重天险,终于甩掉了敌人,突破了蒋介石的围追堵截,在党中央、毛泽东的英明领导下,终于迎来抗日统一战线的新曙光。

在八年抗战中,曾思玉将军与全国军民一道,同野蛮成性的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顽强的拼搏。在敌后根据地,在平型关,在吕梁山,要冀鲁豫抗日战场,在犬牙交错的战斗中打得日本帝国主义落花流水,率领军民冲出日寇的“铁壁合围”,救出数万人民群众。

在解放战争中,同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曾率部参加了邯郸、石家庄、太原、清风店、宁夏等战役。他被化北人民誉为“小老虎”,他带领的部队被称为“华北雄师”,在新保安曾经为抓住傅系主力三十五军而受到表扬。在石家庄攻坚战中创造了攻克大城市的“范例”。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所在部队与兄弟部队,同朝鲜人民、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联合国军”,取得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思玉任沈阳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199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67年任武汉军区司令员、湖北省革命委员会主任、湖北省委第一书记、长江葛洲坝水电枢纽工程第一任指挥长。在此期间,为稳定中原局势,建立第二汽车制造石,建设长江葛洲坝工程,建设武汉钢石五号高炉,建设焦枝铁路,建造江汉油田,他立下了卓越功勋。再后来,他就任济南军区司令员。1983年离职休养,定居北国滨城大连。

曾思玉将军虽然离职了,但他对革命事业的关注感情却总也割舍不开。于是,老骥伏枥,收枪提笔,在同志和战友的帮助下,先后整理出版了《八年抗战》、《烽火岁月》、《名将曾思玉》等书,作为献给世人精神财富。

书出了,书写出对党,对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歌颂,书写出革命传统和战斗故事。让年青人、后辈人了解和知道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反馈回来的也是赞誉之词。这就更使曾思玉将军感到,虽然年愈九十,但发挥余热远未了结。每逢重大革命纪念已,每当某位老战友逝世,甚或看罢一部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都会勾起他对往事无穷无尽的追思。

在那血与火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殉难战场。曾思玉将军常讲,像他们这些闯过来的人,有几个不是九死一生呢?“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当红军不怕死,怕死不当红军”、“荣誉重于生命”,这些革命信念扎根心中,个人的生死早已置之度外。

曾思玉将军告诉作者,把他在战争年代经历的大大小小的几十次历险撰写出来,献给年青人、后来人,可能对年青一代和后人继承发扬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建设我们的祖国和军队,会起到一些教育、激励、鞭策的作用。

他常说,他是非常幸运的幸运者。想当年,多少次在敌人的嗷嗷追杀中奋力脱险,在炸塌的废墟中钻出重病之躯,在坠落悬崖的瞬间幸免于难,在冰雹肆虐的大雪山上探险带路,在日寇梳蓖“扫荡”中突出重围,在与敌人厮杀拼搏中夺条生路,在茫茫的浓雾中误入敌阵,在抵近侦察、靠前指挥中屡遭不测,在敌机的狂轰滥炸下面转移出击……

这些惊心动魄的往事,就像上满发条的钟摆一样,时刻敲击着他这颗已经跳动92年而不知疲倦的心,放不下,挥不去,索性就一件件地回忆起来,整理出来,于是,继前3本书之后,又产生这本《曾思玉将军历险记》。这也是老将军欲写本书的初衷和本意。

在帮助整理老将军回忆录时,作者是在受着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是在被次次历险事件的感动中完成此书的。老将军对党无限忠诚,对革命事业无比执著,他关心国家大事,关爱年青一代,对伟大祖国发展前景信心百倍。他坚信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一定会建设得更加灿烂辉煌。

本书绝无形容、夸张、拔高之处。语言朴实无华,就是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实话实说。作者虽然在2001年去江西革命老区随曾思玉将军战工重游,现地采访,但时间毕竟已过半个多世纪了,多数地方民今非昔比,时过境迁,在真真切切地事件中,有些地名、人名可能有误,恳请了解情况者指正。

提起曾思玉参加革命后,在战争年代历险的事,话就长了,且听慢慢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