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宽端讲话 李宽端副市长在全市发展现代农业暨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7-06-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的具体要求,研究部署我市发展现代农业和春季农业生产工作.

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的具体要求,研究部署我市发展现代农业和春季农业生产工作。刚才,市农业局、畜牧兽医局和气象局的负责同志对今年的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希望各级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几个方面的意见。

一、肯定成绩,客观分析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2012年,我市农业战线按照"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的总体要求,创新工作思路,狠抓措施落实,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农业各产业实现了全年丰收、全面丰收和全市丰收的既定目标。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253亿元,同比增长4.

7%;农民人均纯收入11786元,同比增长13.2%,连续三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粮食总产达304万吨,实现"十连丰",再创历史最好水平;蔬菜、果品和水产品总产分别达到722万吨、59.6万吨和4.5万吨,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39.8万吨、36.12万吨和33.23万吨,主要农副产品保证了有效供给。

一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形成。以"一区六园"为重点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积极推进。全市新建农业园区和基地38个,新增市级以上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基地30处,新增林果示范基地、示范园14处,新认定市级农业龙头企业77家,新发展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00家,这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产业基础。

二是农业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年内全市有12项科研成果获省丰收奖或市科技进步奖,7项水利科技成果荣获省市奖项,生猪、奶牛、肉鸡等主要畜禽良种率逐步提高,济南气象防灾减灾预警中心基本竣工。

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538.66万千瓦,农机化综合水平超80%,这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物质基础。三是农业标准化生产有序推进。新增标准化生产面积15万亩,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12个,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到99%以上,畜禽标准化养殖加快推广,基本实现农药市场准入全覆盖,这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品牌引领。

四是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增强。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市工作全面启动,南水北调干线工程通水在即,高标准农田建设梯次展开,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加快推进,森林覆盖率达到32.

3%,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以上,这为现代农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五是农业社会化服务取得成效。

农技推广项目实现农业县区全覆盖,73个乡镇进行了农技推广条件提升。兽医管理体制和基层水利管理体制改革顺利推进。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及时有效,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有力推进。

供销社系统农资经营服务体系加快完善,市供销社荣获全国、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综合业绩考核一等奖;粮油市场供应安全有效,监管规范有序,粮食行业服务民生能力显著提升;黄河防汛工程建设扎实推进,防洪防凌安全度汛,引黄蓄水有效缓解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水文系统科学构建水文监测服务体系,为防汛抗旱和水生态文明市建设提供了可靠支撑。

上述成绩的取得,既为我市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保障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有效保障。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更是全市农业系统干部职工开拓创新、团结奋进、真抓实干的结果,凝聚着农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辛勤的劳动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工作在农业系统的全体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看到我市现代农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矛盾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是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比较低。资源禀赋相对匮乏,全市农村劳动力有197万人,列全省第10位;实有耕地面积36万公顷,列全省第10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90立方米,列全省第13位;森林面积313万亩,列全省第7位。

多项指标总体上还处于全省中下游水平,全市农林牧渔总产位列全省第8位,粮食单产、肉类总产、果品总产分列全省第13位、11位和12位,森林覆盖率列全省第12位,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列全省第10位。

发展水平和档次不够高,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规模小、数量少、档次低,农业组织化和农产品档次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特色品牌效应不显著。目前全国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达151个,青岛市有2个园区入围,而我市尚处空白。

二是农业服务体系不完善。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计划经济条件下原有农业服务体系已打破,而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服务体系尚未建立,这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软肋、硬伤和短板。政府主导的公益性服务组织不健全,基层农业服务组织薄弱,农技推广队伍"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位、在位不在编"的问题较为突出,队伍老化、技术陈旧和人才缺乏成为普遍现象。

市场化的农业服务组织不发达,对市场经济条件农业服务体系研究不够,工作乏力,建设滞后,致使对农业在良种供应、技术指导、农业培训、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在低层次水平上运行,有的地方甚至出现断档和盲区。

三是农业基础依然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农业基础设施欠账较多,不少设施老化、功能退化,河、库、井灌区设施完好率和综合配套率较低,靠天吃饭的现状没有改变。农业装备水平比较差,农业物质技术装备落后、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导致农机化水平、农业科技贡献率偏低,影响了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水平和质量。

基础性工作不够规范,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和动物疫病防控在应急准备、队伍建设、制度设置和设施装备等方面还亟待完善和加强。

上述问题的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也有我们部分干部思想境界和工作标准不高的问题。我们必须用发展的意识、创新的理念和省会城市的标准审视现状、谋划未来,抓住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机遇,以更高的标准、更宽的视野、更扎实的工作,推动我市现代农业赶超发展。

二、更新观念,进一步理清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是任务重、难度大、标准高、机遇多。发展任务重表现在: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四化同步发展的战略思想,当前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而农业现代化明显滞后。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市场需求、空间和环境,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巨大引擎和主导力量,而农业现代化是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基础,没有农业现代化,其他三化难以持续发展。

因此,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确保粮食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发展难度大表现在:农业是受资源禀赋、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多重因素制约的弱质产业,当前又面临着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农产品比较效益偏低;农产品市场需求刚性增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偏低;农业科技进步加快,农业劳动力素质偏低;农业机械化经营加快推进,农民组织化程度偏低。

标准要求高表现在:一方面,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趋势,要求我们不断提高现代农业的建设标准和发展水平;另一方面,省会城市的地位,又要求我们发展现代农业必须站位高、标准高、要求高,力争处于全省的引领位置。

发展机遇多表现在:中央已连续十年出台"一号文件",各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现代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优化;经过多年努力,我市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当前工业化快速发展,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加速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以及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都为拓展农业功能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总之,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处于机遇挑战同在,动力压力共生的新时期,要在迎接挑战中赢得主动,就必须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推进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

一是坚持以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要不断吸纳工业文明的成果,以工业化理念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用现代技术、现代管理、现代设备改造提升传统农业,采用工业园区模式推进农业园区建设。要以现代农业园区(基地)、粮食生产功能区(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中低产田改造示范区)建设为平台,以发展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合作社、龙头企业和品牌农业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促进农业生产过程标准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实现农业生产设备装备完善、良种良法配套、生产生态协调。

二是坚持以市场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要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农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树立市场主导的观念,创新经营服务体制,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着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要创新服务理念,加快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着力构建新型农村服务体系。要创新农业合作经营模式,壮大发展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着力推广新型农业发展模式。

三是坚持统筹融合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农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和互补性越来越强,因此,必须坚持统筹融合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首先要坚持产业融合。真正实现一、二、三产联动,上中下游一体,产供销加衔接,在一产的基础上融入二产和三产,构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链条和新型产业体系。

其次要坚持功能融合。现代农业是综合性产业,除提供人类所需的农产品和工业原料外,还有就业增收、生态修复、文化传承、休闲养生和旅游体验等多重功能。

提高农业效益,就必须推动由单一生产功能向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传承综合功能有机融合的转变。再就是要坚持要素融合。要把有限的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物质装备、科技成果和资金优化组合,优选投向,科学布局,集中使用,放大要素投入成效,提高综合产出效能。

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坚持四化同步,以农民增收为主题,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为主要目标,着力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和科技支撑能力,着力完善农业产业体系和生产经营方式,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2013年,全市农业增加值增长4%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到2015年,全市基本形成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较为完善的经营体系,初具规模的服务体系和功能完备的保障体系。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以及市场竞争能力明显增强,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探索发展路径。同时,要基本完成国家森林城市和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任务,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城市建设目标。

三、把握重点,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现代农业是产业体系完整、技术密集、功能多元的产业集合,与传统农业相比,在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和运行模式发展重点等方面都将发生变化和变革。

(一)以基础设施、物资装备和基础工作为重点,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强化农业基础建设。经验表明,农业发展良种是核心,良法是手段,良田是基础,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基础先行。因此,要以防汛安全为重点,加快水库塘坝与河道的除险加固和整治;以节水灌溉为重点,搞好各类灌区的配套建设;以旱能浇、涝能排和提高地力为重点,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今年要尽快启动泉域补给区6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并加大小农水重点县的工作力度,确保2020年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

完善物资装备建设。要坚持农技农艺相结合,用活存量,优选增量;完善服务体系,规范管理机制,推进粮食作物机械化向经济作物机械化扩延,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要坚持信息化引领现代化,做到平台整合,服务下移,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产品销售提供依据。

要培育壮大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力发展新型流通业态,加大扶持力度,规范管理运行,不断建立与省会城市相协调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要着力发展设施农业,推广先进栽培模式和养殖模式,全面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同时,要加强气象、水文等基础建设,为农业生产、社会管理和人民群众生活提供服务保障。

夯实农业基础工作。农业发展变量多、变化快,但又有着规律和节点,强化农业基础,很重要的就是规范基础工作,这是提升农业发展的软实力。尤其是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动物防疫、植物病虫害防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从方案制订、应急准备、装备配置、实施防控到调度指挥,都必须搞好制度设计,规范运行,全面提高科学防控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二)以园区建设、土地流转和合作组织为重点,着力搭建现代农业发展平台

全面推进园区建设。世界粮农组织研究显示,经济作物种植规模不低于170亩,粮食作物种植规模不低于300亩是最佳经济规模,而我市农业生产规模小而散、组织化程度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技术效应的发挥,推进园区建设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园区引领、基地支持、龙头带动又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路径,为此,要根据我市全域的资源条件、发展基础和功能定位,科学谋划和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功能区建设。现代农业园区要注重引领功能,重点发展设施农业。

粮食生产功能区要注重增产功能,重点完善基础设施,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和中低产田改造,逐步建成高标准农田。全市要以"一区六园"为支撑,以县乡规模园区为骨干,以乡村中小园区为基础,建设布局合理,功能衔接的园区配置体系,形成研发服务、示范带动和专业化生产的空间布局。真正将农业园区建设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展示窗口、农业科技成果的孵化器、现代农业成果的博览园和农业功能拓展的先导区。

积极引导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是农业园区建设的重要基础,又是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必要前提。当前我市农村空心化、农业副业化、农户兼业化和农民老龄化的现状,既浪费了土地资源,又折射出加快土地流转的必要性。全市要按照今年三级一号文件的部署,按照依法、自愿、有偿、有序的原则,结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制度,积极引导土地流转,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向承包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集中,发展多种经营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要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建设和平台管理,尽快完善县、乡、村有机联动的服务网络,确保实现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多赢目标。同时,要加大对规模经营的技术支持和政策扶持的力度,确保土地流转"流出规模、转出效益",成为现代农业的新亮点和农业经济的增长点。

大力发展合作组织。按照积极发展、逐步规范、强化扶持、提升素质的要求,强化政策引导,探索多种模式,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和规范一批新型经营主体。供销社系统要发挥网络比较健全、基层组织体系比较完整的优势,围绕农业发展需要,加强农资、技术服务,创新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

(三)以龙头企业、农业品牌和特色产业为重点,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发展壮大龙头企业集群。农业产业化是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由之路,是农业调结构、转方式的有效途径,也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的现实选择。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龙头企业具有举足轻重的的重要地位,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重点抓好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

各级要根据我市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和带动能力差的实际,把功夫用在引进、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坚持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优化扶持形式,创新服务方式,为龙头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提供政策保障。同时,要引导龙头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农户建立利益联动机制,带动基地生产,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着力打造农业品牌。品牌具有引领作用,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也是农产品品质的外在表现。争创一个品牌,就带动一片基地,壮大一个产业,开拓一方市场。要积极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打造农业特色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以品牌效应提升农业效益。

要借鉴工业品牌的做法,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打造、高效能运用农产品品牌,用品牌引领发展,靠品牌开拓市场。有关部门要切实树立品牌意识,帮助企业建立起品牌创建、品牌运用、品牌保护和品牌发展的长效机制。市财政将列出专项资金,扶持农产品展会,鼓励企业走出去参展,为农产品品牌展示搭建平台。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蔬菜、畜牧、林果和花卉苗木业是高效产业,也是我市的优势产业,必须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市、县两级要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做大规模、提升标准、完善政策,推进区域化布局、设施化种养、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提升特色产业的增值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夯实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产业基础。

(四)以农业科技、标准化生产和农民培训为重点,着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加快科技兴农步伐。要利用省会城市优势,整合省市资源,着力推进科技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要加快建设以市农科院为龙头、县乡农技推广中心为骨干、科技示范户为基础、园区基地为平台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

要鼓励支持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实际、深入农户,搞好推广服务,指导农业生产,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民家,把职称评在生产中。要更加注重良种繁育、引进和推广,靠良种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提高效益。

要结合国家种业振兴规划,尽早完善我市种养业良种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把种业做大做强,形成省会现代农业的主导产业。市农业、林业、水利和畜牧兽医部门要积极推进县乡服务机构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服务方式改革,使基层公共服务机构更加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依靠科技进步,把提高预报准确率作为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任务,积极做好决策气象服务、"三农"气象服务以及防汛抗旱、森林防火、人工增雨防雹、山洪地质灾害防御等气象服务。

努力推行标准化生产。积极推进农业种植、畜牧养殖标准化,把农业标准化纳入农业生产的全过程,把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纳入农业发展的全过程,把循环农业发展始终贯穿现代农业发展的全过程。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工程,整建制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建设,将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做法推广到所有农产品和所有县(市)区。

以节地、节水、节种、节肥、节药和资源循环利用为重点,推广和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加大测土配方施肥和绿色控害技术的推广力度,切实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推动畜牧园区与农业园区融合发展,尽快建立起具有省会特色的现代生态畜牧产业体系,实现种养结合、健康养殖、资源循环、环境友好、节约高效。强化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推进20个生态文明示范乡镇、50个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20处,推广"三沼"综合利用面积25万亩,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3%以上。

切实加强农民培训。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培训,加快农民科技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将人多地少的劣势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要完善农民教育体系,从制度上确保农民素质培训工作的开展。

针对农民不同的年龄层次,不同的文化层次,采用不同的培训形式。要从农民的实际需求来考虑,讲求培训的实用性。切实加大阳光工程、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农村人才培养工程的实施力度,在全市尽快培养万名新型职业农民,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五)以全国水生态文明市建设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为重点,着力提高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扎实推进水生态文明市建设。充分把握全国首个水生态文明市试点这一重大机遇,围绕四大体系和十项重点示范工程建设,认真实施好水源连通、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河道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程建设,扎实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各相关县(市)区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要建立完善工作推进机制,细化分解工作任务,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拓宽投资融资渠道,建立督导检查机制,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同时,要维护南水北调良好的施工环境,确保干线工程山东段全线顺利通水。实施引黄水源地建设,保护沿黄水系生态,积极打造北部黄河湿地生态功能区。

加快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突出重点,提升标准,加大力度,按照创建总体规划和重点建设任务,突出抓好重点、亮点项目建设。在城市绿化提升、荒山绿化、绿色通道、水系绿化等建设中,重点实施一批绿化标准高、能代表省会水平的精品工程;在城市中心区、城乡结合部、城市出入口、重要节点和县乡驻地,着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效果突出的亮点项目。

要创新绿化工程建设市场化投融资机制,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渠道和投资方式多样化的投入保障机制,吸引和鼓励更多投资主体参与创建工作。各县(市)区政府作为创建工作的实施主体,要切实加大对创建工程建设财政支持力度,落实配套资金,保证工程建设标准和质量。

(六)以转变职能、改进服务和政策落实为重点,全力保障现代农业发展

切实转变职能。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树立长远谋划和高标准推进的意识,加强学习和研究,根据当今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及时转变部门职能。

要加强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注重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超前性、系统性和深刻性,提高运用理论指导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和复杂问题以及驾驭现代农业经济的能力。要坚持学以致用,注重研究发展现代农业中出现的新问题,深入思考、积极探索破解难题的新路子,善于把握工作的主动权。要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人才管理与培训,为农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切实改进服务。农口各部门的工作领域是农村,工作的内容是农业,工作的对象是农民,服务的范围比较广,服务的环节比较多,服务的难度比较大。这就要求我们强化服务理念,充分把握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农村实际、市场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和农民现实需求,以更高的目标要求为农业发展提供有效服务。要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摸透情况、找准问题、拿出办法,根据农业、农民的需要,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方位服务。

切实抓好落实。近年来,各级围绕加强、支持和服务"三农",先后推出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和配套资金,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要学习好、领会好国家和省里一系列政策文件精神,策划好、包装好建设项目,积极向上争取支持。

要宣传好、执行好我市出台的七个涉农政策性文件(会上已印发)。各相关部门要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加大宣传引导和执行实施力度,确保政策在涉农领域家喻户晓,确保政策在贯彻执行中不变通、不走样。要加强政策执行监督,规范资金使用程序,严格资金监管,强化监督问责。

要积极探索资金有效使用的新思路、新办法,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要建立明确清晰的责任体系和完善科学的考核体系,细化责任分工,严格督导考核,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

另外,关于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一年之计在于春。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夺取夏粮丰收,就掌握了全年农业生产的主动权。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切实抓好春季麦田管理。要突出做到"三个到位"。一是肥水管理到位。要在小麦拨节期、抽穗灌浆期等关键时期,指导群众不失时机地科学浇水追肥。二是病虫害防治到位。要密切关注小麦重大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趋势,及早备好药剂药械,科学预测预报,搞好专业化综合防治。

三是技术指导服务到位。要广泛组织农技人员深入一线,指导农户科学进行分类管理。特别要落实好"一喷三防"补助资金,深入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确保全市小麦"一喷三防"全覆盖。

二要切实抓好春耕备播工作。要抓住当前墒情较好的有利时机,努力扩大春播作物面积。继续组织开展好春季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净化农资市场,保护农民利益。

三要切实抓好动物疫病防控和畜牧业生产。近期,我国已有4个省市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非常严峻。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扎实做好疫情排查和检疫监督,进一步完善防疫预案,充分做好各项应急准备。要在抓好动物疫病防控的同时,毫不放松抓好畜牧业生产,继续保持我市畜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

四要切实抓好森林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控。要切实抓好"五一"前后这一关键时期的森林防火工作,认真落实森林防火行政负责制,严格抓好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做好第一代美国白蛾防治,是做好全年防治工作的基础和关键,要采取人工挖蛹、剪除网幕等综合措施,开展集中除治。要高度重视春尺蠖的防治工作,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

五要切实抓好春季农田水利建设。要按照"三化、六统一"的要求,强化组织发动,加快"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步大规模展开面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确保4月底前全面完成去冬今春农建规划任务。

同志们,当前我市现代农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春季农业生产也已全面展开。希望大家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以一流的工作标准、一流的工作作风,努力开创省会现代农业发展新局面,为"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