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赛宁与邓肯的故事
叶赛宁与邓肯的故事
叶赛宁与邓肯是一对夫妻,邓肯全名是伊莎多拉·邓肯,是美国著名的舞蹈家,创造了现代舞,邓肯也是第一个披头赤脚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家。邓肯首次被人熟知是她创立了一种基于希腊艺术和自由舞蹈,后来在德国、俄国、美国等地开设了舞蹈学校,直至创造了现代舞。
叶赛宁和邓肯
叶赛宁是俄罗斯的著名的田园派的诗人,出生于梁赞省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就学习写诗。1919年参加了意象派,两年后离开该派。1921年舞蹈家邓肯到俄罗斯的莫斯科访问,邓肯和叶赛宁便结识了,二人迅速坠入爱河,不久就结婚了,二人结婚后开始出去旅游,西欧各国、美国等地都有他们的足迹,但是甜蜜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热恋过后,二人便经常争吵,感情慢慢变淡,于是1923年二人离婚了,叶赛宁便回俄罗斯了。
回国后的叶赛宁便出版了轰动世界文坛的诗集《莫斯科酒馆之音》,这本诗集充分展示了诗人抑郁、消沉的心灵。1924年到1925年,是叶赛宁个人创作的巅峰时期,写了很多的经典诗歌如《波斯抒情》、《苏维埃俄罗斯》等。
邓肯1921年在出访莫斯科的同时在德国和法国也建立了不少舞蹈学校,还讴歌过苏联的十月革命,在和叶赛宁离婚后,邓肯继续到欧洲各国旅行,1927年,邓肯在法国的尼斯和朋友聚会后,邓肯的围巾被汽车的车轮卷住,虽然汽车立即停止,但是邓肯的颈骨还是骨折了,最后不幸身亡。
叶赛宁生平简介
叶赛宁简介上提到叶赛宁全名是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生于公元1895年,是俄罗斯田园派的代表诗人,其代表作品有《白桦》、《莫斯科酒馆之音》等。
叶赛宁旧照
叶赛宁出生在俄国的梁赞省的一个农民家庭,1904年到1912年期间叶赛宁在小学和教会的师范学校,在师范学校的时候叶赛宁就开始诗。1912年,叶赛宁到莫斯科生活,在莫斯科他当过店员、印刷厂的校对员,在工作期间叶赛宁兼修一所平民大学的课程,课余时间叶赛宁也非常热心的加入文学活动。1915年叶赛宁前往彼得堡拜见著名的诗人勃洛克、客留耶夫等人,第二年他的第一本诗集《扫墓日》就正式出版了。1916年叶赛宁应征入伍,一年后退役,退役之后就结婚了。
在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时期,叶赛宁也写了很多著名的诗集,如《变容节》、《乐士》等。1919年叶赛宁参加意象派,还成为了其中的中心人物,在这段时期他写了《四旬祭》、《一个流氓的自由》等,1921年叶赛宁正式离开意象派,后来还认识了美国的舞蹈家邓肯夫人,两人还结了婚,曾一起出游西欧、美国等地,度过了不少甜蜜时光,但是后来二人频繁争吵,于是二人便离婚了,1923年叶赛宁便回国了。
1925年,叶赛宁和托尔斯泰的孙女托尔斯塔娅结婚,但是这年的11月他就因为精神病而住院了,在住院期间他写了自我审判式的长诗《忧郁的人》,11月28日,叶赛宁在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自尽。
叶赛宁给母亲的信写了什么
叶赛宁是俄罗斯著名的田园派抒情诗人,出身于俄国的梁赞省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由他的外祖父养大,他的外祖父是一个富农。史书上对叶赛宁母亲的记载其实并不是很多,但是叶赛宁却写过一首给母亲的诗,诗歌的名字就是《给母亲的信》。
叶赛宁旧照
这首诗和普通的直抒胸臆的书信体略有不同,叶赛宁在是个中插入了一些对话,这些对话非常的真切和感人,让人读起来就有一种母亲仿佛就在身边的感觉。如诗歌的第一句“你平安吧,我的老母亲?”这似乎就是在和母亲说家常,在关心母亲,从中也可以体现叶赛宁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因为亚赛宁已经离开那个低矮的小屋八年了,所以叶赛宁心中其实是非常想回到家乡的,想回到小屋,回到自己母亲的身边,可是现实却是非常残酷的,他无法回去,于是他只能将这种感情寄托在诗歌中。
作为乡村的最后一位诗人,叶赛宁非常反感现代文明对乡村的破坏,所以在这首叶赛宁给母亲的信中,可以深刻感受到叶赛宁在受折磨,在城乡文明的冲突中,叶赛宁其实是非常痛苦的。而他和故乡和家人渐行渐远的现状也让他痛苦不已。在这首诗中有不少叶赛宁的美好展望和对生活的无限向往,他希望自己的母亲不要担心,他在向母亲展示自己的成长,这都是叶赛宁理想的幻想,和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之情。
叶赛宁被称为什么
叶赛宁是二十世纪著名的田园派诗人,他的诗非常优美,深受读者喜爱,那么叶赛宁被誉为什么呢?
叶赛宁旧照
很多人对叶赛宁做过研究,所以对叶赛宁的评价有很多。叶夫图申科称叶赛宁是“一个最纯粹的俄罗斯诗人”。因为他认为叶赛宁的诗歌是一种土生土长的现象。诗歌的音韵放射着俄罗斯土地的神奇色彩,充满着俄罗斯大自然的味道。而且叶赛宁的诗歌中有很多俄罗斯的语言,如童话、歌谣、民语、俗语等,所以叶赛宁是俄罗斯的独产儿。叶夫图申科之所以能这么透彻的分析叶赛宁的诗,主要是因为他了解了叶赛宁气质和叶赛宁气质形成的原因,那就是叶赛宁对俄罗斯乡村有着浓浓的眷恋。
美国斯洛宁曾称赞叶赛宁是一位以牧羊人的天真烂漫的眼光来观察大自然的诗人,因为叶赛宁的自然诗可以给人带来一种天人合一的感觉。叶赛宁将自己完全置身于大自然之中,用心的体会着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所以他捕捉到了俄罗斯大自然的乡土气息,然后用无比清新的诗句描绘出了大自然的万千气象。
叶赛宁还被称为是俄罗斯天才抒情诗人,是俄罗斯田园风光的代表,也是俄苏诗歌的重要奠基人,在世界的各国,叶赛宁都享誉盛名,有很多学者都为叶赛宁的诗歌痴迷,他的诗歌作品也被翻译成很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国流传。
叶赛宁为何自杀
1925年12月28日,在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里,俄罗斯田园派诗人叶赛宁自杀身亡,他用一个皮带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去世的时候年仅30岁,很多人为此感到无比痛心和惋惜。
叶赛宁画像
叶赛宁生于俄罗斯的一个叫梁赞省的地方,家里都是农民,从小跟着外祖父生活,9岁的时候叶赛宁就开始写诗,15岁就正式进入诗坛,被人们称为是天才的乡村歌手。1917年叶赛宁在去《人民事业报》和编辑社谈诗稿的时候认识了那里的打字秘书吉娜伊达,这是个非常有古典美的女子,二人一见钟情,三个月之后就结婚了,婚后二人生有一个女儿,但是后来二人的感情出现了裂缝,关系逐渐恶化,最后不得已二人只好分手。后来吉娜伊达带着孩子嫁给了当时著名的戏剧大师,生活很是拮据,叶赛宁看到母子二人的情况后,很是后悔,但是为时已晚,也就只能多救济救济他们,三人之间的关系还是不错的。
1921年叶赛宁又认识了当时在莫斯科访问的著名美国舞蹈家邓肯,二人也是迅速坠入爱河,然后结婚,结婚后二人一起出游了很多地方,本以为幸福会持续下去,但是二人后来也是经常在一起正常,感情越来越不好,1923年二人便离婚了,离婚后的叶赛宁便回俄罗斯,而邓肯依然继续在欧洲各国旅游。
和邓肯离婚后很长一段时间,叶赛宁的诗歌偏向抑郁。1925年在和列夫托尔斯泰的孙女结婚后,他就因为精神问题而住院了,1925年12月26日写下绝命诗,28日就去世了。
叶赛宁有哪些代表诗
叶赛宁是俄国和苏联的著名诗人,在俄罗斯叶赛宁是田园派的诗人。叶赛宁一生写过不少诗集,自从1916年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诗集《扫墓日》后,叶赛宁就一直在写诗,其代表作品有《天上的鼓手》、《白桦》等。
叶赛宁作品
叶赛宁的诗的风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一生也去过不少地方,其思想、环境都在发生变化,这些客官环境的变化也对他的作品产生了影响。十月革命发生的时候,叶赛宁的作品大多是歌颂革命,并大力赞扬工人阶级,但是不少文学家认为其实叶赛宁并不理解革命和苏维埃制度。在这一时期,叶赛宁的作品多是放荡不羁和玩世不恭的风格,这样的风格被称为是“叶赛宁气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也有很多,如《莫斯科酒馆之音》。叶赛宁气质是非常容易让读者想起浪漫时代的“浮士德精神”的,后世学者将浮士德精神和叶赛宁气质称为是同一个诗人在不同时代的表现。
叶赛宁的诗还特别具有乡村情,所以叶赛宁也被评为乡村诗人。从1914年叶赛宁出版的《白桦》,就可以看出叶赛宁对乡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的乡村诗歌中有乡村生活和农民的淳朴精神,充满着淳朴的真善美。在他早期的诗歌中,他向读者抒发的感情是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他后期的作品虽然有所改变,但是他对大自然的热爱情怀是没有递减的,后期的作品中,叶赛宁加入了不少宗教元素,也都是经典之作。